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0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340篇
电工技术   400篇
综合类   457篇
化学工业   1129篇
金属工艺   542篇
机械仪表   511篇
建筑科学   579篇
矿业工程   133篇
能源动力   185篇
轻工业   515篇
水利工程   104篇
石油天然气   300篇
武器工业   76篇
无线电   9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92篇
冶金工业   380篇
原子能技术   75篇
自动化技术   90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抗静电可染丙纶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抗静电组分、可染组分三元共混体系纤维的抗静电性能、力学性能、染色性能及形态结构。研究表明:抗静电组分和可染组分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当抗静电组分加入量在4%~6%;而可染组分加入量在8%~10%时为共混体系的最佳配合范围,共混纤维成品丝既表现出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又表现出良好的可染性能,实现了常压沸染深色的效果。还发现,共混纤维拉伸丝的比电阻小于卷绕丝的比电阻。  相似文献   
52.
A copolymer of 4‐vinylpyridine (4‐VP) and styrene was synthesized by radical mass polymerization using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s initiator. An insoluble (linear) pyridinium‐type polymer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P (4VP–St) with 1‐bromooctane. An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s prepared using a composite of pyridinium‐type polymer and a fibrous woven structure for use in electrochemistry. Th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tensile streng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chemistry measure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brous woven product had improved the tensile strength more than had the membrane made of a pyridinium‐type polymer alone. Th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used in alkaline fuel cells, and its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by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membrane was acceptable, but its performance as a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 was not.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is was analyzed, and research is ongoing, with analysis to be discussed in later reports.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0: 2248–2251, 2006  相似文献   
53.
NC74-1型氨合成催化剂的升温还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NC74-1氨合成催化剂在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氮肥氨合成的装填、升温还原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4.
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局域网的建设走向信息化已成为必然选择,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化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服务。本人联系工作实践,阐述局域网常见故障和处理的方法,并针对计算机局域网常见硬件故障,提出相应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55.
建立了适用于双膜分离器的数学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非对称膜渗透过程的数学计算模型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在本实验范围内非对称膜的渗透行为与对称膜的渗透行为相近。  相似文献   
56.
生物质与煤共燃研究(Ⅰ)生物质的低温热解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介绍了生物质与煤共燃的研究流程及其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种主要农业剩余生物质(锯屑,谷壳和花生壳)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率变化,物理性质变化,工业分析变化,元素分析变化和发热量变化的研究发现,三种生物质在热解温度220℃-300℃,热解时间30min-60min下进行低温热解时,热解过程主要受热解温度控制,受热解时间控制较弱,随热解温度升高,热解时间延长,生物质的热失重率逐渐升高,生物质逐渐变得易于研磨。在工业分析上挥发分逐渐减少,固定碳及灰分不断提高,水分含量大幅下降;在元素分析上O元素的含量不断下降,C元素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发热量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当热解温度为270℃-300℃时,热解生物质的各项性质可与煤接近。  相似文献   
57.
周期阵列压痕方法是研究微观摩擦学的工具之一。由于周期阵列刚性压头压在半平面弹性体的表面时,会产生周期的Ⅰ型奇异压应力场,该奇异应力场的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临界条件时,该奇异应力场所在的边界将开裂。压痕边界的开裂问题是一个新型的断裂力学问题,通过边界移动的能量释放率的分析给出了压痕边界开裂能量释放率数学表征,并给出边界开裂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开裂角。  相似文献   
58.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考察了洛伐他丁的极谱行为,旨在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和灵敏的测定洛伐他丁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采用三电极系统(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Pt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1∶1的0.8 mol/L NH4Cl和0.8 mol/L NH3.H2O混合溶液为底液,发现洛伐他丁在-1.62 V左右有一个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峰,其峰高与洛伐他丁溶液在0.50~7.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洛伐他丁的加标样品回收率在98.0%~104.2%之间,最小检测限为0.370μg/mL。同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共存的金属离子Al3+、Cu2+、Fe3+、pb2+对洛伐他丁极谱波的影响。利用建立的洛伐他丁含量的极谱分析方法对样品中洛伐他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洛伐他丁极谱分析方法快速、准确,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Ms8.0地震对地表产生强烈扰动,使得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影响到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和减灾对策.作者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固体松散物质条件、微地貌条件和水文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了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认为: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等产生的松散固体物质达28×108 m3,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流域微地貌突变特别是严重的沟道堵塞,有利于泥石流规模的增大;强烈地表扰动和毁灭性、大面积毁坏植被,改变了地表水入渗、产流和汇流条件,利于侵蚀和洪峰形成.这些流域状态的巨变,构成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组合.从而,导敛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震后泥石流活动的主要特点有:泥石流沟谷数量增加,大量震前被判定为非泥石流沟的流域暴发了泥石流;激发泥右流的临界雨量明显降低泥石流暴发表现出明显的高频性与群发性;泥石流的容重约提高10%~30%,原来定性为稀性或过渡性的泥石流沟转化为过渡性或粘性泥石流沟;泥石流流量普遍增大,大致可增加约50%~100%,现有规范中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的结果偏小,需要修正.震后泥石流演变趋势为:活动强度由急剧增强的突变转为逐步减弱,期间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第1个泥石流活跃期可能会持续约15年左右;泥石流形成将由降雨控制型逐步转为松散土体控制型;一些松散土体丰富且尚未发生泥石流的面积大于5 km2流域,将是未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风险源.针对震后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演化趋势和震区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判识潜在泥石流灾害,增强减灾措施的针对性;进行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改进泥石流规模计算方法,适应震区超常规模泥石流防治需求;重新确定泥石流预警报的临界雨量指标,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combined test rig for a traction system in the laboratory environment. An experimental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ction system for a metro train. For a highly accurate control of the system, a hybrid control algorithm combining vector control and slip frequency control was applied to control the traction inverter.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flywheels, which represent the equivalent model of the train moment inertia, was elaborated. A train runtime diagnosis system was completed by adopting the multifunction vehicle bus (MVB) protocol.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metro power traction system was emulated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train runtime diagnosis system. Using the combined test rig,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traction system in traction, braking, temperature rise, etc., were verified through traction and breaking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