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7篇
  免费   2627篇
  国内免费   1829篇
电工技术   2053篇
综合类   2544篇
化学工业   2820篇
金属工艺   1455篇
机械仪表   1663篇
建筑科学   1660篇
矿业工程   933篇
能源动力   688篇
轻工业   2488篇
水利工程   838篇
石油天然气   695篇
武器工业   408篇
无线电   24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32篇
冶金工业   1564篇
原子能技术   334篇
自动化技术   327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936篇
  2021年   1164篇
  2020年   824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662篇
  2017年   687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1009篇
  2014年   1271篇
  2013年   1540篇
  2012年   1920篇
  2011年   1938篇
  2010年   1997篇
  2009年   1775篇
  2008年   1836篇
  2007年   1794篇
  2006年   1529篇
  2005年   1200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38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针对大规模集中用电导致电力系统负荷端激增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H优化控制方式。本文采用扇区法对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之后通过模糊逻辑建立电力系统的T-S模糊模型。通过事件触发理论和模糊逻辑利用并行分布补偿(parallel distribution compensation,PDC)的方法设计系统控制器。H∞优化控制相比于传统的控制方法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因此本文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H∞优化控制理论,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给出了保证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闭环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并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从而证明稳定条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2.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urbine flow sensors.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rbine flow sensor, the passive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ix degrees of freedom (6-DOF) model and dynamic mesh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method is verified by steady-state experiments and unsteady-stat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nd of meter factor with flow rate acquired from the simulation is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 is low with a maximum deviation of 2.88%. In the unsteady simulation study, the impeller speed changes with the inlet velocity of the turbine flow sensor, which has a good follow-up. The passive simulation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urbine flow sensor.  相似文献   
143.
吴相佑  祝令瑜  王刚  汲胜昌  刘胜 《高电压技术》2021,47(11):3932-3940
Tesla变压器在高功率脉冲电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级绕组是机械故障损坏的主要部位.为了研究次级绕组充电过程中所受动态电磁力以及绕组机械故障机理,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与集总电路相结合的绕组受力仿真模型.先使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取Tesla变压器的分布参数,构建求解集总参数电路得到次级线圈的电位电流分布,然后将电流分布赋给有限元模型中的次级线圈作为磁场场源,计算磁场以及电磁力分布.仿真结果验证了平行于锥形线圈母线上的电磁力分量是引起绕组线圈错位的主要原因,且错位力的分布集中在两端,垂直于线圈母线上的压紧力有抵抗绕组变形的能力,在同样卷绕力下大径端的压紧力最小,是整个绕组受力的薄弱点,与实际统计结果大径端处故障频率高一致.在Tesla变压器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加强次级绕组大径端处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44.
自制了一种中间基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弹性体用填充油,并从分子结构及微相结构上分析了线型和星型SEBS充油体系的力学性能、紫外辐照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关系。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SEBS充油体系的微观结构,揭示了SEBS分子结构是影响充油体系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且软硬段电子密度差以及PS相间距越大,SEBS的微相分离程度越高。结合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测试结果,发现SEBS微相分离程度高有利于充油体系力学性能的提高。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经紫外辐照后SEBS体系的化学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经紫外辐照后的体系均在1700~1740 cm-1、1800 cm-1附近出现吸收峰,且吸收峰强度越大,力学性能下降得越快,表明氧化降解是造成SEBS体系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5.
介损是表征CVT运行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准确测量与否直接影响着CVT的预试效果.针对介损偏高时的故障诊断和辨识,提出一种基于阻抗法的介损测量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表征CVT外表面泄漏电流的外阻主要影响介损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而内阻主要影响介损频率特性的高频段,因此可通过介损频率曲线的低频和高频段差异对CVT设备进行故障识别,提升运维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6.
王磊  纪贤瑞 《电工技术》2021,(16):64-65
传统电流控制方法存在电网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DSC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滞环电流控制方法.分析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滞环工作原理,通过提取DSC技术特征、定位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和搭建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滞环电流控制平台,实现基于DSC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滞环电流控制方法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电流控制方法的稳定性比传统控制方法提高了3.334% ~8.195%,其更适用于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滞环.  相似文献   
147.
籍向东  李守博  曹成  茹涛  杨瑞芳  岳国仁 《精细化工》2021,38(2):323-328,418
合成了一种长链烷氧基苯腙衍生物受体R,其结构采用1HNMR、13CNMR、FTIR和HRM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受体R在纯二甲基亚砜(DMSO)中能够选择性识别F-、Ac-和H2PO4-,在5%H2O+95%DMSO中(体积分数)可高选择性单一识别F-.根据Benesi-Hidebrand方程及Job曲线分析可知,受体R与阴离子形成的络合常数均在3.07×103 L/mol以上,且与F-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型氢键络合物.最后通过1HNMR滴定实验及理论计算阐述了阴离子识别过程机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8.
王云峰  冀顺林 《电工技术》2021,(17):170-172
转子绕组是汽轮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状态下受机、电、热等多种因素影响,故障判断相对复杂.针对一起660 MW汽轮发电机运行中转子绕组动态匝间短路引发的振动异常,从不同角度及状态进行分析,确定了机组振动与转子绕组动态匝间短路的相关性,并对转子绕组动态匝间短路的诊断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9.
采用尺寸为100 mm×100 mm×15 mm、渗透率分别为1、2、5μm2的平板物理模型,进行细分层系注水和中后期提液的开发实验,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分别在实验开始前后和综合瞬时含水65%时进行T2谱和成像检测,定量表征水驱开发方案调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笼统注水基础上,综合瞬时含水达到65%时进行提液生产,使得采出程度增加了3.93个百分点;从T2谱曲线变化和核磁成像结果可知,在含水65%之后提液使高渗层、中渗层油量减少更明显.在笼统注水基础上,含水65%时采用细分层系开发,使得采出程度增加了6.32个百分点;中渗层和低渗层油信号下降幅度增加,而高渗层反而变化相对较小.总体来说,提液和细分层系开发方案的调整,都可以提高水驱采收率.提液开发增加了注入压力,调整注采结构,使得各层的波及体积增加;采用细分层系开发,降低层间干扰影响,各层的波及体积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水驱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0.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要求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这将对中国电力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提炼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其次,从消费侧、供给侧、技术、体制等角度研判能源高质量发展下电力行业的转型发展方向;最后,通过构建多区域“能源-经济-电力”分析预测模型体系,从电力需求、电力供应、跨区电力流、电力系统形态、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研究中国中长期电力供需格局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