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3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231篇
电工技术   411篇
综合类   241篇
化学工业   671篇
金属工艺   240篇
机械仪表   276篇
建筑科学   392篇
矿业工程   138篇
能源动力   185篇
轻工业   255篇
水利工程   105篇
石油天然气   218篇
武器工业   43篇
无线电   4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5篇
冶金工业   176篇
原子能技术   75篇
自动化技术   51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单相NPC型H桥级联逆变器并联时环流与电容电压不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环流等效电路推导了一个开关周期内环流与电容电压不均之间的数学关系,发现电容电压不均差异是环流的激励源之一;同时环流会改善一台并联逆变器的电容电压不均,恶化另一台逆变器的电容电压不均。为建立周期稳态条件下的环流-电容电压不均数学模型,提出采用“假设—建模—求解—检验—校正”的建模思路建立了基于阻滞的环流作用模型,有效避免了多因素建模的复杂性,同时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阻滞的环流作用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可达0.963 8和0.945 0,证明了环流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
本文首先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时域平均模型.接着,为获取中压应用场景下MMC平均开关函数的谐波特性,建立了平均开关函数的动态相量模型.基于MMC的时域平均模型和平均开关函数动态相量模型,推导得到MMC的直流侧谐波等值电路.等值电路由直流侧等效谐波电流源和等效谐波阻抗组成,其中等效谐波电流源不仅能反映MMC交流侧谐波电流对直流侧谐波电流的传递作用,还能反映直流侧特征谐波电流特性.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MMC直流侧等值电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3.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because of the few parameters to be set and the simple calculation structu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timization speed and accuracy of the PSO,and to avoid falling into the local optimal solution,an adaptive simulated annealing PSO is proposed,which uses the hyperbolic tangent function to control the inertia weight factor for nonlinear adaptive changes,uses linear change strategies to control 2 learning factors,introduces the simulation annealing operation,set a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population,guide the population to accept the difference solution with a certain prob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Metropolis criterion,and ensure the ability to jump out of the local optimal solution.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7 typical test functions and 5 algorithms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selected for comparison and testing.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value,standard deviation and number of iterations of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iteration accuracy,convergence speed and stability so as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24.
在核电反应堆功率闭环控制系统中,功率监测存在量测噪声的问题,应用无噪声的预测模型对反应堆的功率进行预测控制.从反应堆功率模型的状态空间出发,搭建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与目标函数,遵循模型预测控制的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的三步控制方法,实现对有量测噪声的反应堆功率系统的控制.通过MATLAB仿真实验,比对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与输出反馈的PID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于有量测噪声的反应堆功率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在轨迹跟踪、状态量动态变化及控制信号能量上均优于PID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该控制方法以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检测太阳能发电输出功率的变化,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光伏电池的相关参数,以达到最大功率点跟踪的目的。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有效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26.
相较于传统的脉宽调制技术,随机脉宽调制具备有效的谐波频谱分散能力,从而实现机电负载噪声的削弱。随机脉宽调制技术包括起步的随机开关调制、后续的随机脉冲位置与随机开关频率等3个基本方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整体发展,随机脉宽调制已从传统的载波调制逐渐拓展到空间矢量调制之中,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谐波频谱分散与功率谱峰值抑制的效果不断提升。同时,新的优化方案不断被提出,对谐波频谱及功率谱的分散效果亦在不断提高。梳理了随机脉宽调制的研究历程,总结了数种典型的随机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并对未来随机脉宽调制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为随机脉宽调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能源互联网综合服务是互联网在电力行业的体现,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具有信息的高效处理与状态的全面感知等优点,是实现万物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现阶段配电网故障定位与隔离存在过程较繁琐、计算量及存储量大等缺陷,因此结合互联网中边缘计算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综合能源互联网的配电网故障定位与隔离方法,设计了适用于综合能源互联网中配电网故障定位与隔离的模式与算法,实现了高效、快速定位的目标,同时减少了计算量与存储量,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Bcl-2 and Mcl-1, the two arms of the anti-apoptotic Bcl-2 family protei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key regulators of apoptosis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of cancer. However, no small-molecular probe is capable of profiling and visualizing both Bcl-2 and Mcl-1 simultaneously in situ. Herein, we report a multifunctional molecular probe (BnN3-OPD-Alk) by a “three-in-one” molecular designing strategy, which integrated the Bcl-2/Mcl-1 binding ligand, fluorescent reporter group and photoreactive group azido into the same scaffold. BnN3-OPD-Alk exhibited sub-micromolar affinities to Bcl-2/Mcl-1 and bright green self-fluorescence. It was th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Bcl-2/Mcl-1 labeling, capturing, enriching, and bioimaging both in vitro and in cells. This strategy could facilitate the precise earl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therapy of dual Bcl-2/Mcl-1-rel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29.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and Materials - In recent decades, straw waste is the major byproduct around agriculture that has become one of the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相似文献   
30.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 Two heat treatments, namely 955°C/2h/AC (AC = air cooling) and 955°C/4h/FC (FC = furnace cooling), were carried out 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