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753篇
  免费   58981篇
  国内免费   41141篇
电工技术   47567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54587篇
化学工业   62042篇
金属工艺   35701篇
机械仪表   35698篇
建筑科学   39015篇
矿业工程   21565篇
能源动力   13148篇
轻工业   54601篇
水利工程   17781篇
石油天然气   18371篇
武器工业   7662篇
无线电   525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946篇
冶金工业   20203篇
原子能技术   7937篇
自动化技术   74469篇
  2024年   2362篇
  2023年   8046篇
  2022年   19654篇
  2021年   25209篇
  2020年   18219篇
  2019年   12703篇
  2018年   13270篇
  2017年   15110篇
  2016年   13829篇
  2015年   22477篇
  2014年   28560篇
  2013年   33646篇
  2012年   42471篇
  2011年   44438篇
  2010年   42045篇
  2009年   40275篇
  2008年   41591篇
  2007年   40190篇
  2006年   34461篇
  2005年   27781篇
  2004年   19983篇
  2003年   13395篇
  2002年   12802篇
  2001年   11583篇
  2000年   9258篇
  1999年   3791篇
  1998年   1414篇
  1997年   1139篇
  1996年   879篇
  1995年   733篇
  1994年   549篇
  1993年   471篇
  1992年   373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76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32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100篇
  1980年   142篇
  1979年   76篇
  1977年   40篇
  1976年   76篇
  1959年   86篇
  1951年   8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The in situ axial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four ceramic powder samples (MgO, Al2O3, AlN, and cBN) that were compressed in a diamond anvil cell under uniaxial non-hydrostatic conditions were recorded. The microscopic deviatoric stress as a function of the pressure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X-ray diffraction peak broadening analysis: the curve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the pressure at the initial compression stage and then levelled off under further compression. Pressure-induced transparency was observed in all of the samples under compression, and the pressure at the turning point on the curves of the microscopic deviatoric stress versus pressure corresponded to the pressure at which the samples became transparent. Analysis of th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pressure-induced transparent s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ression caused the grains to fracture, and the broken grains bonded with each other.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ceramics’ pressure-induced transparency was a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grains were squeezed and broken, the pores were close between the grains, and the broken grains were re-bonded under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32.
全膜电容器边缘处的电场畸变是影响电容器元件击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浸渍情况和压紧系数对全膜电容器电场分布的影响,对电容器端部进行建模,通过改变浸渍情况和压紧系数,计算不同参数下电容器端部的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未浸渍情况下电场最大值集中在折边处两侧,浸渍情况下场强在折边圆弧处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发现,在浸渍情况下增大压紧系数K可以明显改善全膜电容器端部电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3.
反坦克导弹作为击毁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武器装备,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热电池作为反坦克导弹的能源系统,对导弹功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反坦克导弹用热电池快激活和瞬时高比功率技术,结合热电池电化学材料体系发展历史、现状,探讨了提升快激活能力,提高瞬时比功率输出能力的技术,并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现行的政府单一主导、政府与开发 商合作的社区更新模式与业主的自主更新需 求产生了矛盾。针对现有研究对社区更新的 系统性缺乏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整体视角出 发,通过构建“参与主体—程序设计—法规 政策—资金调配”四维框架,分析现行社区 更新模式与业主自主更新需求产生冲突的内 在机制。在优化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 种适应业主自主更新需求的理论模式。桂华 邨业主自主更新失败的实践案例证明了本文 所提出的四维框架的重要性。最后,从政府 视角对我国社区更新机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5.
孙搏  付淑军  陈桂良  李丽 《金属学报》2021,26(10):1095-1102
药物相互作用改变了剂量效应关系,可能会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是临床应用中合并用药治疗时重要的考虑因素。预测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获益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本文概述了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体内和体外研究的主要内容;梳理分析了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上市的新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情况,旨在为我国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及其监管审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综述了决策支持系统(DSS)与基于网络的决策支持系统(Web-based DS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概况,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指出Web-based DSS具有便于系统更新维护、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扩展用户沟通渠道等优势。对Web-based DSS涉及的基础应用开发、多源信息采集与集成、多模块并行耦合、决策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Web-based DSS在多源异构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37.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3种元素含量与GR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结果表明:西江、惠州地区由U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恩平、番禺地区由K,Th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砂岩GR值增高有两大成因机制,一是地下流体带来的放射性元素离子U4+在氧化-还原面处富集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这种特殊现象说明在具有连通基底大断裂旁的圈闭中,U4+的富集指示了曾经油气的存在,证实了研究区油气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对于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二是地表流体带来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大量沉积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性质不稳定,可指示近源供给的存在,对于判断物源及沉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杨乾  范存斐  王毅  任亚琳  毕阳 《食品科学》2021,42(1):243-249
目的:研究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循环代谢在水杨酸处理采后甜瓜诱导的过量H2O2清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4 mmol/L水杨酸浸泡‘玉金香’厚皮甜瓜10 min,测定处理后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分析活性氧的积累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以及AsA-GSH循环过程相关酶活力及产物和底物含量。结果:水杨酸处理降低了果实MDA含量,第10天处理组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14.6%;显著提高了果实O2-·的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P<0.05),其中处理后第2天O2-·的产生速率高出同期对照组的1.9 倍,第6天H2O2含量高出对照组果实29.7%;提高了果实SOD活力,但抑制了CAT活力,说明H2O2的清除可能是依赖于除酶促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此外,水杨酸处理提高了果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力,增加了As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含量,降低了脱氢抗坏血酸和GSH的含量。结论:水杨酸处理诱导了厚皮甜瓜果实的氧爆,抑制了MDA产生,由水杨酸诱导产生的过量H2O2主要依靠AsA-GSH循环系统清除。  相似文献   
39.
40.
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 金刚线切割技术(Diamond wire sawn, DWS)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高、原材料损耗少等优点, 受到了广泛关注。金刚线切割多晶硅表面形成的损伤层较浅, 与传统的酸腐蚀制绒技术无法匹配, 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应运而生。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制绒具有操作简单、结构可控且易形成高深宽比的绒面等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在制绒过程中的腐蚀机理及其形成的绒面结构, 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银、铜的单一及复合催化腐蚀过程及绒面结构和电池片性能。最后对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的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