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97篇
  免费   5347篇
  国内免费   3343篇
电工技术   363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586篇
化学工业   5619篇
金属工艺   2710篇
机械仪表   2935篇
建筑科学   3491篇
矿业工程   1759篇
能源动力   1093篇
轻工业   4730篇
水利工程   1152篇
石油天然气   1760篇
武器工业   607篇
无线电   487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29篇
冶金工业   1602篇
原子能技术   555篇
自动化技术   6452篇
  2024年   332篇
  2023年   899篇
  2022年   1834篇
  2021年   2278篇
  2020年   1762篇
  2019年   1319篇
  2018年   1351篇
  2017年   1484篇
  2016年   1364篇
  2015年   2042篇
  2014年   2461篇
  2013年   2899篇
  2012年   3447篇
  2011年   3648篇
  2010年   3323篇
  2009年   3128篇
  2008年   2969篇
  2007年   2984篇
  2006年   2721篇
  2005年   2103篇
  2004年   1559篇
  2003年   1160篇
  2002年   1259篇
  2001年   1140篇
  2000年   789篇
  1999年   515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Deposition of nanocrystalline TiO2 coating at low temperature is becoming more attractive due to the possibility for continuous roll production of the coating for assembly lines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DSC) at a low cost. In this study, porous nano-TiO2 coating was deposited by vacuum cold spraying (VCS) at room temperature on a conducting glass substrate using commercial P25 nanocrystalline TiO2 powder. The microstructure of TiO2 coat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test. A commercial dye (N719) wa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particles within the coating to assemble a DSC. The cell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employing simulated solar light at an intensity of 100 mW/cm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O2 coating was deposited by the agglomerates of nano-TiO2 powders. The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test of the as-sprayed TiO2 coating yielded a porosity of 49% and an average pore size of 17 nm. The assembled solar cell yielded a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7.3 mA/cm2 and an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4%.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VCS was a promising method to deposit nanocrystalline TiO2 coatings at low temperature applied to DSCs. This article is an invited paper selected from presentations at the 2007 International Thermal Spray Conference and has been expanded from the original presentation. It is simultaneously published in Global Coating Solu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Thermal Spray Conference, Beijing, China, May 14-16, 2007, Basil R. Marple, Margaret M. Hyland, Yuk-Chiu Lau, Chang-Jiu Li, Rogerio S. Lima, and Ghislain Montavon, Ed., ASM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Park, OH, 2007.  相似文献   
102.
图像中的文本定位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图像中文本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依据定位所利用的特征进行分类,分析了其中几种典型算法,并对文本定位算法的性能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3.
针对目前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难以实现Internet环境下的异构空间信息的互操作问题,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在对现有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Web-base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visualization architecture,WebGISVisA).WebGISVisA体系结构通过Web services对各个地理信息系统组件进行包装,实现各个组件的跨平台操作,从技术上使得客户端和服务端达到了负载平衡,完成了WebGIS三维的虚拟现实,实现了在Internet下空间数据互操作和跨平台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104.
 对于一些采用硅锰脱氧冶炼工艺的特殊钢,为保证钢水洁净度,常会选择较长时间的LF软吹处理,导致过程能耗增加。通过工业试验,借助FEI Explorer 4自动扫描电镜检测,研究不同LF精炼软吹时间对硅脱氧弹簧钢55SiCr铸坯氧化物夹杂成分、数量的影响;并采用夹杂物极值统计法,对比评价不同LF精炼软吹时间对应成品盘条横截面最大夹杂物尺寸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在LF软吹10 min与软吹40 min 两种工艺条件下,铸坯中尺寸大于5 μm的氧化物夹杂成分接近,均在CaO-SiO2-Al2O3相图中假硅灰石、钙长石和钙铝黄长石共晶低熔点区,其中软吹10 min工艺铸坯氧化物夹杂组成落入低熔点区的数量所占比例更大。LF软吹10 min与软吹40 min铸坯中尺寸大于5 μm的氧化物夹杂数量密度分别为11.70个/100 mm2和14.59个/100 mm2,尺寸大于15 μm 的氧化物夹杂数量密度分别为0.53个/100 mm2和1.65个/100 mm2,LF软吹10 min工艺铸坯大尺寸氧化物夹杂数量密度略低于LF软吹40 min工艺。当预测面积为30 000 mm2时,两种LF软吹时间对应成品盘条横截面最大夹杂物尺寸分别为27.1 μm和28.1 μm,盘条最大夹杂物尺寸控制无显著差别。结合硅锰脱氧钢中大尺寸低熔点CaO-SiO2-Al2O3系夹杂物主要源自钢包渣乳化卷入,具有与钢水和氩气泡界面接触角很小、难以通过吹氩上浮去除的特点,建议硅锰脱氧钢LF软吹过程按短时间快节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5.
摘要:在国内某转炉钢厂采用“留渣 双渣”工艺技术进行脱磷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炉前期脱磷率不断升高,终点脱磷率不断提高。铁水硅含量对前期脱磷率的影响最大。根据铁水成分,在冶炼前期适当降低供氧强度、降低气固氧比、加入适量石灰及烧结矿,均有利于前期脱磷率的提高。在一倒时每吨钢液加入4~8kg石灰,不影响出钢温度,可提高一倒-终点阶段脱磷率,同时可提高终点脱磷率。从终点的控制效果可知,终点炉渣碱度应保持不小于3.0,炉渣中FeO质量分数在16%~20%,并适当降低终点出钢温度在1610~1630℃,有利于终点脱磷率的提高。通过加强熔池搅拌,促进钢渣反应趋于平衡,有利于终点磷分配比提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终点脱磷率。  相似文献   
106.
107.
孟庆恩  郗秀荣 《金属学报》1987,23(4):344-345
<正> 本研究采用Dillamore等人提出的X射线织构法,测定了Ni-Cr-W-Co固溶强化型高温合金基体层错能与合金化元素Co和W含量的关系,研究了合金层错能γ与合金高温稳态蠕变速率ε_s(1000℃,39MPa)的关系.试样经1230℃,10min固溶处理后空冷,再冷轧至0.075mm,形  相似文献   
108.
以Al粉和Ni粉为主要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绘制了热爆反应曲线、描述了热爆反应的过程,分析了热爆反应机理及产物的显微组织特征,研究了热爆反应的边界条件以及各种反应参数对热爆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和颗粒尺寸对热爆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升温速率、减小颗粒尺寸均可缩短热爆反应的起始时间,降低热爆反应的起始温度。初步确定了反应起始温度低于Ni—Al系的最低共晶温度(640℃),Ni—A1系的热爆反应是由固一固扩散反应引发的,Ni-32Al的反应产物为单相、均一的NiAl相。  相似文献   
109.
LD7铝合金时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试验系统地研究了LD7铝合金的单级和两级时效工艺。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级时效相比,两级时效在不降低室温强度,硬度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合金的电导率及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10.
快速凝固Mg94.6Zn4.8Y0.6镁合金薄带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技术制备了Mg94.6Zn4.8Y0.6合金薄带,研究了薄带的组织及性能特征。结果表明:Mg94.6Zn4.8Y0.6镁合金快速凝固薄带组织由过饱和的单相-αMg固溶体组成,沿厚度方向分为两个晶区:近辊面粗大等轴晶区和自由面细小等轴晶区。Mg94.6Zn4.8Y0.6合金快速凝固薄带的显微硬度为85.95HV,在250℃左右保温2 h的显微硬度最高,超过该温度(250~300℃)显微硬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