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66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133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46篇
矿业工程   58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49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104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3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32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凝析油气体系和储层多孔介质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考虑多孔介质界面现象对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和渗流规律的影响,能更真实地反映凝析油气体系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相态特征和渗流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凝析气藏的开发动态规律,以便更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凝析气藏。针对我国某个实际凝析气藏,利用研制的相态模拟分析软件分别对该凝析气体系的毛管压力、露点压力和恒组成膨胀过程中反凝析液量进行了相态模拟计算,得出了毛细管压力对凝析气体系相平衡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
将从玉门原油常压渣油和委内瑞拉原油常压渣油中抽提得到的沥青质,分别在渣油体系和十氢萘体系中进行加氢反应,从加氢产物分布、杂原子脱除率、加氢后沥青质缩合程度3个方面综合考察两种沥青质在不同体系中的加氢效果。结果表明:在十氢萘体系中,沥青质加氢的轻质产物收率更高,焦炭收率更低,但杂原子脱除效果较差;在渣油体系中,沥青质加氢的焦炭收率更高,杂原子脱除效果更好,沥青质的缩合程度更高。主要原因是十氢萘对沥青质具有溶解、分散作用,且对加氢过程具有供氢作用,可以改善沥青质加氢产物的分布,并减缓沥青质的缩合趋势,减少焦炭生成;而渣油体系中重组分大分子易缩合生成焦炭,有助于硫、氮杂原子通过生成焦炭的形式脱除。  相似文献   
43.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中重要的含油气凹陷,近期勘探证实渐新统花港组是当前主力产气层段;截至目前,西湖凹陷花港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还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砂体等时对比及油气精细勘探进程。依据层序地层学结合天文旋回理论,利用小波变换和INPEFA技术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小波信号曲线、频谱及INPEFA曲线,建立了西湖凹陷花港组年代标尺及高精度层序界面格架。通过小波变换将GR曲线重构成不同阶次的小波信号曲线和频谱,以异常振动和能量团变化趋势凸显层序界面和旋回信息;同时,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技术对GR曲线进行积分处理获得INPEFA曲线,以拐点和正负趋势定量拾取层序界面和旋回特征,将花港组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SQ1—SQ5)。利用频谱分析明确三级层序内部地层叠置旋回,结合小波信号曲线变化特征,可将花港组划分为12套四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H12—H1)。花港组GR曲线的多窗口频谱分析结果表明,5套三级层序发育持续时间介于1 ~ 3 Myr。通过多尺度多方法融合测井技术对缺少岩心和古生物化石区构建多级次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具有一定推广意义,为渐新统花港组后期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4.
综述了三维激光切割技术的发展及其设备结构,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
裂缝性油藏的原油储量非常丰富,但由于其非均质性严重,如何有效开发该类油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注气是现今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有效开发方式。为了解裂缝性油藏注入不同气体后原油物性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类油藏分别注CO2及伴生气之后的原油高压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注CO2,注伴生气的饱和压力上升速度更快,即随着注气比例的增加,注伴生气越来越难达到混相。CO2对原油物性的影响更明显,如界面张力在注气比例为77.94%时已经消失,理论上已经达到混相,即注CO2的驱油效果要好于注伴生气。研究表明,注气能使裂缝性油藏中的原油黏度降低,界面张力下降,饱和压力升高;但不同注入气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6.
基于整车可靠度分解,在置信度、可靠度指标要求下,对系统进行可靠度框图分解,得出零部件级的可靠度要求。简要分析载荷谱的线性累加伪损伤,获取零部件一倍寿命伪损伤值,进而得出最优的样本量区间。根据扭转梁系统R97C50的案例要求,比较扭转梁的零件级试验开发成本、系统级试验开发成本、整车级试验开发成本之间的差异,由零部件试验成本固定为基础,得出系统试验的样本量应该控制为不大于2个样本量,达到优化系统试验成本的目的;使用整车级试验去验证系统级可靠度的成本是系统级试验开发成本的20倍。  相似文献   
47.
油气藏的井下温度分布式动态监测技术作为油气藏开发效果评价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与井下电缆构建光电复合缆的形式来实现,然而电缆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以及复合缆在封隔器位置的特殊结构,导致电缆产生的热量在封隔器部分出现非均匀分布,使得分布式温度测量参数的常规校准方法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omsol有限元局部温度场仿真与卡尔曼滤波的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校正方法。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光纤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封隔器处整体式复合缆穿越三维结构,同时构建了基于井下流体对流散热的电潜泵与电缆发热模型;然后针对井下封隔器内的复合缆穿越器,建立了基于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的穿越器部分三维温度场模型,并且结合分布式光纤实测数据,建立了井下分布式光纤温度分布状态空间方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的精确校准。最后,利用所研发的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在南海某油田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温度场建模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的井筒测量温度曲线,减轻了电潜泵电缆与封隔器对井筒温度的干扰影响,提高了井筒温度测量的精度,测量相对误差仅为0.16%,满足生产现场...  相似文献   
48.
Yixing Zisha pottery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nd influential traditional tea sets in ancient and even contemporary China. Chemical and phas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Yixing Zisha pottery samples from the late Ming Dynasty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1573 A.D.–1911 A.D.) unearth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Shushan Mountain Zisha pottery kiln sites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hills of Shushan Mountain, Dingshu Town, Yixing City, China,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variations of Yixing Zisha pottery of the above-mentioned periods were studied. Porous structure of Yixing Zisha pottery body was discover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unique performance of Yixing Zisha pottery, its raw material and the special technological proces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龙泉青瓷粉青釉,基本达到了南宋时期龙泉粉青釉的效果。实验中主要探讨了Si/Al摩尔比、RO/R2O摩尔比、Fe含量、施釉厚度及烧成制度对龙泉粉青釉呈色的影响,并采用色度计、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分析了实验中较佳样品显微结构及色度等,探讨了龙泉粉青釉的呈色机制。  相似文献   
50.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所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黑盒测试方法是在无需了解软件内部逻辑结构的情况下,测试软件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软件质量工程师要根据软件发生缺陷的外在现象提出软件问题报告(SPR),供软件开发工程师参考。本文着重讨论了软件黑盒测试中如何在软件开发工程师和软件质量工程师之间实现规范化信息交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