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7篇
  免费   1538篇
  国内免费   871篇
电工技术   909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459篇
化学工业   2856篇
金属工艺   822篇
机械仪表   914篇
建筑科学   1238篇
矿业工程   479篇
能源动力   372篇
轻工业   1906篇
水利工程   316篇
石油天然气   779篇
武器工业   135篇
无线电   15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35篇
冶金工业   726篇
原子能技术   254篇
自动化技术   225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615篇
  2014年   857篇
  2013年   1082篇
  2012年   1128篇
  2011年   1267篇
  2010年   1159篇
  2009年   1120篇
  2008年   1139篇
  2007年   1065篇
  2006年   997篇
  2005年   836篇
  2004年   652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586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31.
目的研究并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83例共104节,非随机分为2组,组1共44例58节用PVP治疗,组2共39例46节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期内疗效及椎体高度变化。结果组1患者44例PVP后1周疼痛均得到缓解,视觉疼痛评分(VAS)平均分值从术前8.5下降至2.6(平均下降5.9)。组2患者39例保守治疗后1周VAS分值无变化,在治疗后1周、1和3个月时。组1的VAS分值明显低于组2(P<0.01),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8.9个月,组1有新发骨折3例3节,组2有2例2节,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后1周椎体高度恢复平均为前缘2.2mm,中央2.3mm,后缘高度无变化,随访3、6个月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与PVP后1周时无差异(P<0.01)。保守治疗后1周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变,3个月时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前缘1.9mm,中央2.1mm,6个月时与3个月无差异。在治疗3个月后,组1椎体高度明显高于组2(P<0.01)。结论PVP可迅速缓解疼痛,明显缩短病程,但6个月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VP可使新鲜压缩椎体的前缘和中央高度得到部分恢复,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保守治疗在3个月内椎体高度可进一步丢失;PVP后新发骨折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32.
采用酶法辅助碱法的工艺生产玉米蛋白发泡粉,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为1h,酶底物比为0.001U.g-1,pH为7.5时,水解液发泡性达到460%,泡沫稳定性为100%。  相似文献   
933.
目的 评价三七红曲复方制剂的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组合的方式评价三七红曲复方制剂的遗传毒性.结果 Ames试验中,在8~5000μg/皿剂量范围内,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的回复突变菌落数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无统计...  相似文献   
934.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人肝癌HepG2细胞膜表面超微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倒置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400μg/mL)和不同作用时间下(24h、48h)枸杞多糖对HepG2细胞膜表面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随作用时间和多糖浓度的增加,细胞膜表面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膜表面结构由光滑变得粗糙,细胞膜表面粗糙度由1.451nm变到295.977nm,部分形成孔洞和隆起,表面结构遭到了明显的破坏。结论:枸杞多糖能破坏HepG2细胞膜结构,这可能与枸杞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35.
目的 从眼底图像中分割视盘和视杯对于眼部疾病智能诊断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U-Net及变体模型已经广泛应用在视杯盘分割任务中。由于连续的卷积与池化操作容易引起空间信息损失,导致视盘和视杯分割精度差且效率低。提出了融合残差上下文编码和路径增强的深度学习网络RCPA-Net,提升了分割结果的准确性与连续性。方法 采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方法处理输入图像,增强对比度并丰富图像信息。特征编码模块以ResNet34(residual neural network)为骨干网络,通过引入残差递归与注意力机制使模型更关注感兴趣区域,采用残差空洞卷积模块捕获更深层次的语义特征信息,使用路径增强模块在浅层特征中获得精确的定位信息来增强整个特征层次。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标签损失函数用于提高视盘视杯与背景区域的像素比例并生成最终的分割图。结果 在4个数据集上与多种分割方法进行比较,在ORIGA(online retinal fundus image database for glaucoma analysis)数据集中,本文方法对视盘分割的JC(Jaccard)指数为0.939 1,F-measure为...  相似文献   
936.
目的 高度适形放射治疗是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该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对癌组织和周边多个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解剖结构的精确刻画,因此研究三维图像多器官的高精度自动分割具有重要意义。以视觉Transformer(vision Transformer,ViT)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结合为代表的三维医学图像分割方法表现出了丰富的应用优势。然而,这类方法往往忽略同一尺度内和不同尺度间的信息交互,使得CNN和ViT特征的提取和融合受限。本文提出一种端到端多器官分割网络LoGoFUNet(local-global-features fusion UNet),旨在应对现有方法的缺陷。方法 首先,针对单一器官分割,提出在同一尺度下并行提取并融合CNN和ViT特征的LoGoF(local-global-features fusion)编码器,并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的三维医学图像分割多尺度网络M0。此外,考虑到器官内部以及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方法在M0网络的基础上设计并引入了多尺度交互(multi-scale interacti...  相似文献   
937.
本文对酿酒酵母在低温和H2O2两种应激条件下产生的LYCD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其中抗氧化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SOD、CAT活性.低温预处理可以诱导对致死浓度H2O2的抗性.低温和H2O2刺激酵母细胞形成的LYCD对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38.
为获得熏干草果(SDAT)油树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细度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SDAT油树脂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SM)对提取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采用GC-TOF-MS对SDAT油树脂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SDAT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 ℃,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7 h。回归方程预测SDAT油树脂得率理论值可达9.57%,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得率为9.48%,预测值与实际结果接近。采用GC-TOF-MS对SDAT油树脂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鉴定出化合物成分有58种,分别是醇类(31.59%)、醛类(21.13%)、烯类(1.23%)、酮类(1.56%)、酯类(2.38%)、酚类(0.79%),主要化合物有1,8桉叶醇(9.28%)、α-萜品醇(3.55%)、香叶醇(8.4%)、反式柠檬醛(5.78%)、2-甲基-3-苯基丙醛(6.33%)等。通过SDAT油树脂最佳工艺的确定,检测出的成分主要集中在醇类和醛类,这为后期草果油树脂的营养成分以及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犊牛肉、犊牛排、犊牛肉干以及调理犊牛肉饼进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为不同犊牛肉产品的挥发性风味鉴定提供相应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电子鼻/电子舌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雷达图分析可对犊牛肉及其3组产品的主要挥发性风味贡献物质进行直观区分;利用GC-MS技术从犊牛肉及3组产品中共鉴定出3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犊牛肉组、犊牛排组、犊牛肉干组和调理犊牛肉饼组分别检测出14、19、26和2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乙酸、己醛、庚醛、壬醛、1-辛烯-3-醇、正己醇、3-羟基-2-丁酮和茴香脑为犊牛肉系列产品中的主要风味成分,戊醛、2,3-丁二醇和萘构成3组犊牛肉加工产品的主要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940.
以宁夏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淀法提取的葡萄籽粗蛋白呈紫褐色,对其脱色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活性炭及双氧水的脱色效果,确定了以双氧水为脱色剂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脱色时白度和产率的控制条件相互制约,需综合考虑实际需求选择脱色条件。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并综合考虑白度和产率两项指标,当固液比为1∶25(g/m L)时,确定p H8.0、双氧水用量15 m L、脱色温度55℃、脱色时间40 min为最适脱色条件,该条件下脱色蛋白产率为78.21%,白度为14.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