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12篇 |
免费 | 3425篇 |
国内免费 | 17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350篇 |
综合类 | 2518篇 |
化学工业 | 2663篇 |
金属工艺 | 1452篇 |
机械仪表 | 1605篇 |
建筑科学 | 1557篇 |
矿业工程 | 897篇 |
能源动力 | 619篇 |
轻工业 | 2704篇 |
水利工程 | 854篇 |
石油天然气 | 718篇 |
武器工业 | 234篇 |
无线电 | 239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97篇 |
冶金工业 | 1059篇 |
原子能技术 | 776篇 |
自动化技术 | 28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4篇 |
2024年 | 472篇 |
2023年 | 438篇 |
2022年 | 894篇 |
2021年 | 1090篇 |
2020年 | 769篇 |
2019年 | 568篇 |
2018年 | 557篇 |
2017年 | 699篇 |
2016年 | 606篇 |
2015年 | 1011篇 |
2014年 | 1209篇 |
2013年 | 1394篇 |
2012年 | 1681篇 |
2011年 | 1848篇 |
2010年 | 1606篇 |
2009年 | 1743篇 |
2008年 | 1857篇 |
2007年 | 1851篇 |
2006年 | 1690篇 |
2005年 | 1382篇 |
2004年 | 974篇 |
2003年 | 677篇 |
2002年 | 621篇 |
2001年 | 619篇 |
2000年 | 483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59年 | 2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62.
文中重点分析了802.1x协议的技术要点、部署流程。结合H3C公司的交换机和Cams认证计费软件,实现为高校校园网络快速部署802.1x认证环境。总结了802.1x环境下的一些性能优化方案与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3.
64.
基于参数导引随机共振的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参数导引随机共振的DCT域数字图像水印算法。在嵌入方,将伪随机的水印序列上采样后与DCT交流系数相加得到嵌入水印的系数,在检测方,待检测图像的DCT交流系数当作随机共振信号处理器的惟一输入,通过调节随机共振信号处理器的参数实现水印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保证水印不可感知的前提下能抵抗包括加噪声污染、直方图均衡等信号处理攻击。 相似文献
65.
重点研究了DVB-T2系统的物理层管道,从主要处理模块、物理层信令与T2帧的帧结构等方面,分析与总结了物理层管道(PLP)的传输机制,并指出使用物理层管道进行多业务传输的诸多优点.在参考DVB-T2系统中物理层管道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在国标DTMB系统中划分物理层子信道进行多业务传输的基本思路,目的在于兼容现有国标系统的接收设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与DVB-T2系统基于物理层管道进行多业务传输的相似优势. 相似文献
66.
67.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红外多光谱扫描仪、交叉定标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建立CBERS—1上搭载的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与FY—1C通道4及Landsat-7上ETM 波段6多星星载热红外遥感仪器交叉定标的算法模型,利用美国Landsat-7上搭载的ETM 红外通道6和FY—1C通道4分别对IRMSS热红外通道进行交叉定标,得到二组定标结果.相同地标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个定标结果得到的目标点亮度温度相对偏差为1.2K;IRMSS交叉定标结果与Landsat-7ETM 热红外通道在轨定标结果独立样本对比分析结果,均方根偏差为1.6K. 相似文献
68.
机载电子设备间高速数据传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架构向综合化、模块化发展,对机舱内电子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里介绍了LVDS(低电压差分信号)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提出采用LVDS技术解决机舱内电子设备之间高速数据传输问题的方案,测试结果显示传输距离超过5 m,表明这种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由于实现简单,非相干传输参考接收机(TR)对于超宽带通信具有较大吸引力,但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发送参考脉冲,降低了系统的能量效率和数据传输率.为克服这一缺点,现有文献提出一种采用分组编码调制方案的码字匹配与信号汇聚(CMSA)接收机,但相关文献没有对 CMSA 接收机的最优性和误码性能进行理论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广义最大似然比检验,提出一种针对分组编码调制超宽带信号的新型非相干接收机.该接收机与 CMSA 接收机的码字判决规则等价,即证明了 CMSA 接收机实质上是广义最大似然意义下的最优接收机.与 CMSA 接收机不同,新型接收机采用脉冲帧信号进行自相关的结构,具有实现更加简单和灵活的特点.同时文中对接收机的错误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推导成对差错概率的基础上得到接收机的误比特率理论上界,多径衰落信道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误比特率小于 10-3 时,该理论上界是误比特率的一个很好近似.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