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60篇
  免费   4485篇
  国内免费   2345篇
电工技术   3267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637篇
化学工业   6735篇
金属工艺   2460篇
机械仪表   2785篇
建筑科学   3469篇
矿业工程   1243篇
能源动力   1186篇
轻工业   3666篇
水利工程   864篇
石油天然气   2276篇
武器工业   471篇
无线电   52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60篇
冶金工业   1744篇
原子能技术   806篇
自动化技术   5983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779篇
  2022年   1650篇
  2021年   2188篇
  2020年   1657篇
  2019年   1335篇
  2018年   1465篇
  2017年   1528篇
  2016年   1403篇
  2015年   1875篇
  2014年   2340篇
  2013年   2578篇
  2012年   2948篇
  2011年   3082篇
  2010年   2790篇
  2009年   2674篇
  2008年   2685篇
  2007年   2475篇
  2006年   2416篇
  2005年   2081篇
  2004年   1387篇
  2003年   1276篇
  2002年   1352篇
  2001年   1230篇
  2000年   978篇
  1999年   826篇
  1998年   493篇
  1997年   489篇
  1996年   453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结果表明 :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钢纤维掺量、矿渣代水泥量对钢纤维砼强度影响显著。当矿渣取代水泥 10 %时 ,钢纤维砼强度最高。经试验选择出一个具有良好和易性和较高强度 (118MPa)的钢纤维砼配合比 ,为掺磨细矿渣的中含量超短异形钢纤维砼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2.
单晶凝固组织的样品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直径的单晶样品的凝固实验,研究了样品尺寸对单晶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样品尺寸减小,单晶凝固组织被细化,尤其一次枝晶间距λ1和枝晶间γ′相尺寸对样品尺寸的依赖性更为明显;样品尺寸影响的要质在于此表面积的变化,进而对凝固过程温度梯度产生影响,最终作用于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一次枝晶间距λ1和枝晶间γ′尺寸与样品的比表面积近拟呈线性关系,样品尺寸变化,明显改变了单晶生长过程的温度梯度和合金的高温持久寿命。  相似文献   
73.
地下水污染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叶为民  金麒  黄雨  唐益群 《水利学报》2005,36(2):0251-0255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有关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地下水污染试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据此认为,三维弥散,各向异性含水层介质中污染物的迁移,非饱和土层中的污染物多相迁移和吸力的关系等将成为今后地下水污染传播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4.
反渗透膜仓用韧性环氧树脂基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上广泛使用反渗透膜仓制备高纯水,为了用玻璃钢替代不锈钢,研究了一种适合湿法缠绕的反渗透膜仓用韧性环氧基体。在配方中采用液体酸酐固化剂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和高效活性增韧剂,对树脂基体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耐水性能的研究表明该树脂基体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拉伸强度≥86.2MPa,断裂延伸率≥5.2%,弯曲强度≥139MPa,制得膜仓爆破时纤维强度转化率高达88.7%,耐疲劳达10万次而无损伤。此外,配方体系室温下粘度为0.35~0.4Pa·s,适用期≥8h,室温下在水中浸泡180d后吸水率低于0.5%,同不锈钢相比成本降低1/2。实验结果表明,该韧性环氧基体完全适用于反渗透膜仓使用。  相似文献   
75.
A photochromic nanocomposite based on Keggin structure phosphomolybdic acid (PMoA) well dispersed in polyethyleneglycol (PEG) was fabricated. TEM image showed that PMoA nano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finely dispersed in polymer matrix. FT-I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eggin geometry of polyoxometalates was still preserved inside the composites and strong coulombic interaction was built between PMoA and polymer matrix. Under UV irradiation, the film was reduced photochemically to yield a blue species,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a charge-transfer mechanism.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纺织品小样试织时,为了提高试织质量在经纬纱准备及织造工序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7.
爆震室内混合物的填充过程是PDE工作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研究爆震室内的燃料和氧化剂的填充特性,采用大型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对爆震室内燃料和空气的填充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计算条件下,填充距离随填充时间的增加近似线形增大,填充完毕所需的填充时间约0.125s,且从距封闭端250mm开始,填充后的乙炔质量分数稳定在0.11.  相似文献   
78.
3Cr-3Mo二次硬化钢的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毛球  董瀚  王琪  李建新  赵隆 《钢铁》2003,38(3):38-42,49
研究了3cr—3Mo二次硬化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先后析出M3c、M2c和M7C3等碳化物,在575℃回火时硬度达到峰值;400一575℃回火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约为l600MPa,冲击韧性为30J/cm^2;回火温度高于600℃时,强度和硬度迅速下降,冲击韧性增加;640℃回火时,以M2C型碳化物为主,抗拉强度为1100MPa,冲击韧性增加至55J/cm^2。  相似文献   
79.
李琦 《城建档案》2007,(3):50-51
在建设部令第136号《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前后,珠海馆从思想着手,从立法、宣传、教育、调研协调、具体措施等方面,将工作落到实处,为珠海市科学管理城市地下管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Nanofiber bundles of Ag2S, Ag2Se, and Ag have been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making use of Ag2C2O4 template nanofiber bundles, utilizing both anion‐exchange and redox reactions. The obtained bundles were polycrystalline nanofibers composed of nanoparticles in which the precursor morphology was well‐preserved, indicating that Ag2C2O4 nanofiber bundles acted as a general sacrificial templ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silver‐based semiconductor and metal nanofibers. Dispersing media and transforming reactants were found to b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emic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system. In particular, separate single‐crystalline Ag nanofibers were obtained via a nontemplate route when ascorbic acid was used as a relatively weak reductant. An electrical transfer and switching device was built with the obtained Ag2S and Ag nanofiber bundles, utilizing the unique ion‐conductor nature of Ag2S and revealing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