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08篇
  免费   3938篇
  国内免费   1947篇
电工技术   276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034篇
化学工业   4749篇
金属工艺   1690篇
机械仪表   1958篇
建筑科学   2942篇
矿业工程   1020篇
能源动力   959篇
轻工业   3092篇
水利工程   812篇
石油天然气   1291篇
武器工业   359篇
无线电   34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57篇
冶金工业   1419篇
原子能技术   436篇
自动化技术   5041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539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1010篇
  2021年   1351篇
  2020年   1158篇
  2019年   987篇
  2018年   946篇
  2017年   1080篇
  2016年   995篇
  2015年   1377篇
  2014年   1766篇
  2013年   1990篇
  2012年   2193篇
  2011年   2336篇
  2010年   2187篇
  2009年   2043篇
  2008年   2234篇
  2007年   2074篇
  2006年   1956篇
  2005年   1461篇
  2004年   1243篇
  2003年   1190篇
  2002年   1490篇
  2001年   1305篇
  2000年   820篇
  1999年   559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硼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在新型高温感应电炉中加热1 800 ℃进行热处理,制备六方氮化硼粉体样品,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以及激光粒度分析、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结晶度高、纯度高、晶粒大的六方氮化硼。   相似文献   
132.
The damage behaviors of a titanium matrix composite shaft under torsion loading were monitored using the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The composite shaft with SiC fibers at ± 45° orientations was prepared by the solid-state fabrication process. Both the torsional rigidity and torsional strength of the TMC shaft were improved by SiC fibers. The acoustic emission responses during the loading–unloading–reloading, under quasi-static and cyclic torsion tests were investigated. Multiple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s were grouped as mechanical noise, matrix deformation, interface debonding and fiber fracture using amplitude, waveform shape and frequency centroid parameters.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of signals generated by matrix deformation was found in the reloading test. During the quasi-static torsion test, interface debonding and progressive breaks of SiC fibers occurr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coustic emission behaviors, the failure process in the torsion fatigue tes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initial stage, the fiber fracture stage and the fast fracture stage.  相似文献   
133.
用复合烷基锂引发丁二烯聚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杨  刘青 《合成橡胶工业》1995,18(4):216-217
对以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微观结构调节剂、复合烷基锂为引发剂的丁二烯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引发温度、不同配比的复合烷基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与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的丁二烯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4.
螺旋扁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思勤  梁龙虎 《化工学报》1995,46(5):601-608
对不同结构的螺旋扁管管内传热及流体阻力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光管比较,选出传热与流阻综合性能较好的管型。同时对2台螺旋扁管换热器及1台外螺纹螺旋扁管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管、壳程传热膜系数与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35.
掺石墨水泥基导电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掺石墨水泥基导电功能材料进行了基础的开发性研究。得到水泥基材料的体积电阻,抗压强度和表观密度随石墨掺量和变化规律,以及添加聚合物,减水剂、碳纤维或片状石墨对上述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水泥基材料的导电模型。上述水泥基材料的体积电阻可在10^7-10^1Ω.cm之间变化,应用领域广泛。  相似文献   
136.
SAN及MBS改性氯化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稳定体系、SAN及MBS对氯化聚氯乙烯共混物力学性能、耐热性及加工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钡/镉复合稳定体系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提高MBS用量可以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耐拉伸强度下降;SAN用量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上升,而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加入SAN和MBS。共混物的耐热性略有下降,但能改善共混物的辊上加工行为。  相似文献   
137.
Zr-Al-Co块状非晶的成分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房  王英敏  彭敏  王清  李德俊  董闯 《金属学报》2004,40(10):1103-1103
运用等电子浓度和变电子浓度线判据实现了Zr—Al—Co块状非晶合金的成分优化.在(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e/α=1.5)和(Zr9Co4)—Al及(Zr78.5Co21.5)—Al变电子浓度线上设计成分,并通过吸铸法制备块状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在(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和(Zr9Co4)—Al变电子浓度线上可形成块状非晶合金,且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与非晶形成能力随电子浓度的增大而单调递增.其中,(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和(Zr9Co4)—Al变电子浓度线交点处形成的Zr53Al23.5Co23.5非晶合金,具有最大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特征热力学参数Tg=783K,Tx=849K,Tg/Tm=0.637,Tg/Ti=0.590。  相似文献   
138.
钛合金精密铸造用陶瓷模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清  崔玉友  杨锐 《金属学报》2004,40(11):1170-1174
对适用于钛合金精密铸造用陶瓷模壳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表征了以过渡金属氧化物溶胶为粘结剂、稳定氧化锆为耐火材料的料浆的性能并讨论了相关参数的影响,对比研究了级配粉与均匀细粉制作的模壳的表面质量,结果表明,粗/细粉含量等级配参量和粉液比通过影响密度、粘度、滞流率以及涂层厚度等工艺参数而影响模壳的表面质量.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确定了适用于本实验条件下钛合金精密铸造用陶瓷模壳的制备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9.
Cu基Cu-Zr-Al块体非晶合金的成分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清  王英敏  羌建兵  张新房  王德和  董闯 《金属学报》2004,40(11):1183-1188
利用变电子浓度经验判据,从Cu—Zr亚组元体系中的最深共晶点Cu61.8Zr38.2和次深共晶点Cu56Zr44出发,连接第三组元Al,建立(Cu61.8Zr38.2)1-xAlx和(Cu56Zr44)1-xAlx变电子浓度线.电子浓度在1.24—1.30的(Cu61.8Zr38.2)1-xAlx合金可通过铜模吸铸法形成直径为3mm的块体非晶;对于(Cu56Zr44)1-xAlx系列合金,块体非晶形成的电子浓度区间为1.28-1.36.热分析结果表明,每条变电子浓度线上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形成能力随电子浓度增大而增加.其中,(Cu61.8Zr38.2)1-xAlx变电子浓度线上的非晶合金Cu58.1Zr35.9Al6(e/α=1.3)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最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其特征参数Tg=760K,Tg/Tl=0.648,皆高于已报道的最优成分Cu55Zr40Al5(Tg=722K,Tg/Tl=0.614)。  相似文献   
140.
采用选择腐蚀技术,提取了铜一不锈钢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相,并测定了纤维相电极电位。通过循环加速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3种铜一不锈钢复合材料和纯铜在HSO^3-和/或Cl^-介质中的腐蚀行为。同时研究了腐蚀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u-10wt%SS原位(微观)复合材料在HSO3^-和/或Cl-介质中具有一定的耐蚀性。HSO3^-对铜-不锈钢复合材料腐蚀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