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篇 |
综合类 | 12篇 |
化学工业 | 66篇 |
金属工艺 | 14篇 |
机械仪表 | 16篇 |
建筑科学 | 26篇 |
矿业工程 | 11篇 |
能源动力 | 8篇 |
轻工业 | 49篇 |
水利工程 | 11篇 |
石油天然气 | 22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8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Yilong Ma Qiqi Yang Xiaoli Chen Ying He Wenbo Xiang Jiaqi Lai Bin Shao Donglin Guo Dengming Chen Kejian Li 《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2021,39(6):689-695
The influence of Ce-Co alloy addition and sintering holding time on permanent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micro structure of nanocrystalline Nd-Fe-B bulk alloy were investigated.The coercivity of Nd-Fe-B bulk alloy can be enhanced greatly by more than 100% after adding Ce-Co powders.However,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e-Co is up to 30 wt%,the density of the magnet can reach the maximum value of 7.58 g/cm~3,but the coercivity does not increase significantly.On the other hand,with the increase of holding time to 10 min,the density and coercivity of magnets increase gradually,reaching up to 7.55 g/cm~3 and 1134.3 kA/m,respectively.After the addition of Ce-Co alloy,Ce-Co may easily diffuse into the Nd-Fe-B matrix during hot-pressing and under the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thus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grain boundary phase and the pinning effect of grain boundary,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coercivity.The extension of the hot-pressing holding time may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diffusion of CeCo into the Nd-Fe-B matrix.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Ce-Co addition 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d-FeB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rare earth was also studied.The addition of Ce-Co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oercivity of nanocomposite Nd_2 Fe_(14)B/α-Fe magnets.The addition of Nb to the parent allo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coercivity.For Nd_(11)Fe_(81.5)Nb_1 Ga_(0.5)B_6 alloy with 10 wt% Ce-Co addition,the coercivity can increase from 740.28 to 1098.48 kA/m. 相似文献
82.
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为随机分布的连续谱系,孔隙结构、物理参数复杂多变,表征难度较大。基于铸体薄片、压汞、核磁共振、孔隙度和渗透率等测试技术,结合大量天然气勘探开发实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对比方法,重点讨论了储层质量宏观与微观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白云岩与砂岩致密储集体质量参数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是一种金字塔数据结构,常规储层比例一般为15%~20%,是砂岩或白云岩致密储层的“甜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发育,孔、喉连通性较好,分布比较均匀,储层孔、渗关系较好,表现为相对高孔和低渗;白云岩致密储层质量尽管具有孔、喉连通性差和孔、渗关系较差的不利因素,但也具有相对高渗、低束缚水饱和度、低排驱压力及裂缝网络发育等有利因素,天然气渗流能力较好,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我国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应加强致密白云岩气藏成藏条件研究与勘探。 相似文献
83.
84.
合成并表征了N-(2-(二苯基膦酰)乙基)-N-甲基-1,1-二苯基膦胺(L1)、N-(2-(二苯基膦酰)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2)和N-(3-(二苯基膦酰)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3)3种新型PN(CH2)nP型配体。3种配体分别与CrCl3(THF)3、脱除挥发性组分的甲基铝氧烷(Dried
methylaluminoxane,DMAO)和三乙基铝(Aluminumtriethyl,AlEt3)组成催化体系,考察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和C6~C8线性α烯烃选择性高的特点;L2组成的催化体系,在4.0 MPa和100 ℃时,催化活性可达1.71×10.7 g/(mol Cr·h);在1.0 MPa和100 ℃时,1-己烯和1-辛烯总选择性达到93%。与配体L1相比,配体L2骨架N上的异丙基增加了催化剂空间体积,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及催化体系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为了满足我国南方非油气主产区和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寻找有利盐矿建设盐穴地下储气库的需求,解决盐穴储气库库址筛选条件不清、建库条件评价的内容与深度不一致的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盐穴地下储气库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地表条件相结合的库址筛选原则,创建了盐穴地下储气库建库条件评价体系;然后利用上述筛选原则和评价体系对长江三角洲、中南地区、东南沿海等3大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的部分盐矿进行了筛选排序;进而对其中条件较好的淮安盐矿进行了建库条件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盐穴储气库库址筛选的原则包括构造、埋深、含盐地层厚度、氯化钠含量、顶板和储量等6项地质原则和地表条件、水源与卤水、与管网距离等3项其他原则,利用上述原则可以对筛选目标进行快速地优选排序;②建库条件评价体系包括对构造、含盐地层特征、密封性与稳固性、可溶性、储气规模以及地表条件等的综合评价。结论认为,所建立的评价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盐穴地下储气库的选址与评价,为盐穴储气库的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有力的技术支持,所提出的厚夹层利用先导性建议现场实施效果好;该项研究成果对于加快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87.
为了解决盐穴地下储气库单井造腔速度慢、工期长的难题,通过调研盐矿的采卤工艺技术,借鉴盐矿对井开采溶腔的技术思路,提出了"单井建槽、自然溶通、双井对流建腔"的盐穴储气库造腔思路:基于室内对井采卤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双井造腔连通方式与井距实验模拟,对小井距双井造腔自然溶通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造腔效果预测,创建了盐穴储气库小井距双井自然溶通造腔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先导性试验和声呐检测。结果表明:(1)利用双井可加快盐穴造腔速度,试验井比单井造腔速度提高了1.7倍;(2)要建造规则、可被检测的盐腔,宜采用小井距、自然溶通的造腔方式;(3)建造单腔有效体积为30×10~4 m~3的模拟预测方案显示,较之于单井造腔,双井造腔可缩短工期25%(约1年)、降低能耗55%左右。结论认为,双井造腔工艺在加快造腔进度、降低能耗方面效果显著,应加快对该工艺的攻关研究与现场试验,以期尽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投产的11座地下储气库群设计工作气量达到180×10~8 m~3,在国内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①储气库工作气量增长速度慢,落后于调峰需求量增长的速度;②建设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③安全运行压力大,风险识别和控制困难;④库址资源少,建库条件复杂;⑤尤其是在现有天然气价格体制下,储气库难以通过自身运营获得经营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已经形成的运营方式和建库技术尚不足以应对市场和复杂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挑战。为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在开展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的同时,更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研究地质评价与气藏工程、钻井完井工程、储气库注采工程、地面配套工艺及储气库完整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大幅提高储气库建库效率,以促进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
以西非某油田深水沉积为例,依据重力流类型和岩性将深水海底扇岩石相类型划分为13种类型.提出一种基于交会图技术和多参数判别技术的多方法综合识别技术,依据矿物成分及电性差异归为储层和非储层2类.非储层类岩石相又可归为砂质碎屑流-底部滞留沉积、泥质类沉积、半远洋页岩沉积,滑塌物等4类.利用交会图识别技术对深水海底扇岩石相进行归类;利用逐步判别技术,对同一大类内部具有相似矿物成分、但成因机制不同的岩石相进行判别,从而完成深水海底扇岩石相类型的识别.利用多方法综合识别技术解释的岩石相与取心描述结果吻合率在80%以上,该方法可作为深水海底扇岩石相类型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