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354篇 |
免费 | 8922篇 |
国内免费 | 479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538篇 |
综合类 | 6525篇 |
化学工业 | 7127篇 |
金属工艺 | 4028篇 |
机械仪表 | 4429篇 |
建筑科学 | 4958篇 |
矿业工程 | 2657篇 |
能源动力 | 1735篇 |
轻工业 | 7103篇 |
水利工程 | 2065篇 |
石油天然气 | 2085篇 |
武器工业 | 937篇 |
无线电 | 647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874篇 |
冶金工业 | 2147篇 |
原子能技术 | 1071篇 |
自动化技术 | 93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1112篇 |
2023年 | 1251篇 |
2022年 | 2623篇 |
2021年 | 3081篇 |
2020年 | 2212篇 |
2019年 | 1538篇 |
2018年 | 1622篇 |
2017年 | 1850篇 |
2016年 | 1686篇 |
2015年 | 2654篇 |
2014年 | 3244篇 |
2013年 | 3822篇 |
2012年 | 5044篇 |
2011年 | 5018篇 |
2010年 | 4895篇 |
2009年 | 4741篇 |
2008年 | 4958篇 |
2007年 | 4640篇 |
2006年 | 4120篇 |
2005年 | 3499篇 |
2004年 | 2505篇 |
2003年 | 1607篇 |
2002年 | 1551篇 |
2001年 | 1460篇 |
2000年 | 1219篇 |
1999年 | 407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5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8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多孔混凝土为生态护岸载体,联合微生物、绿色植物等生态因子构建特定岸坡生态系统来研究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RT)为6 d时,系统对CODMn、UV254、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0.9%、13.4%、81.4%、96.8%和67.7%,相比硬质化岸坡的空白渠,CODMn、UV254、NH+4-N、NO2--N、TN的平均去除率仅为9.6%、5.0%、70.8%、42.4%和34.6%。通过该系统中多孔混凝土载体、水生植物和基质上富集的微生物等生态因子协同作用,使得有机物、氮类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2.
73.
74.
WWW通信量自相似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的泊松模型无法准确地描述实测网络通信量中的突发性,而自相似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突发性。排队论的方法很适合用来进行网络建模。针对WWW通信量的自相似的主要成因,建立了排队模型M^x/D/1,模型的分析结果为WWW及相关性能指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76.
77.
用蒙特卡罗法进行轨迹创成连杆机构的稳健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评判轨迹创成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稳健性的准则 ,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这类连杆机构的产品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 ,分析表明这类产品的质量特性不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78.
79.
80.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基于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提出了一种驾驶疲劳状态识别方法. 首先,以时间段划分疲劳等级,并采用主、客观测评指标对疲劳等级划分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频段的平均幅值和5项合成指标,通过核主元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PCA)构建疲劳识别脑电指标,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构建了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模型. 最后,采用30名驾驶员连续驾驶2h的脑电数据,对该模型方法进行试算. 试算结果表明:疲劳状态识别正确率为79.17%~92.03%,平均正确率为84.62%,该方法可用于驾驶疲劳识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