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37篇
  免费   72541篇
  国内免费   48725篇
电工技术   30271篇
综合类   23916篇
化学工业   24684篇
金属工艺   26709篇
机械仪表   7824篇
建筑科学   13485篇
矿业工程   13978篇
能源动力   8784篇
轻工业   23059篇
水利工程   8166篇
石油天然气   12764篇
武器工业   3906篇
无线电   313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861篇
冶金工业   7118篇
原子能技术   2033篇
自动化技术   52769篇
  2024年   2847篇
  2023年   4631篇
  2022年   5683篇
  2021年   6565篇
  2020年   9246篇
  2019年   18275篇
  2018年   19762篇
  2017年   21202篇
  2016年   20822篇
  2015年   20183篇
  2014年   19243篇
  2013年   18369篇
  2012年   18281篇
  2011年   14708篇
  2010年   13523篇
  2009年   10421篇
  2008年   8451篇
  2007年   7958篇
  2006年   6729篇
  2005年   5920篇
  2004年   8462篇
  2003年   6681篇
  2002年   6323篇
  2001年   5605篇
  2000年   5029篇
  1999年   4422篇
  1998年   3901篇
  1997年   3475篇
  1996年   3339篇
  1995年   3416篇
  1994年   2808篇
  1993年   2622篇
  1992年   2554篇
  1991年   1857篇
  1990年   1455篇
  1989年   1362篇
  1988年   1038篇
  1987年   306篇
  1986年   270篇
  1985年   198篇
  1984年   141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143篇
  1981年   160篇
  1980年   101篇
  1976年   229篇
  1975年   203篇
  1972年   235篇
  1971年   127篇
  1960年   2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Ordered porosity metal materials belong to a relatively new class of porous materials named gasar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omplex physical phenomena in the production of gasars. Analyses for heat transfer, solidification kinetics and gas diffusion were coupled to describe the formation of unique gasar structure. Several criterial functions were introduce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rating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he final structure. The computational outcome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gasar ingot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that would provide approximately constant physical conditions on the solidification front. The structure sensitiveness of gasars with respect to the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2.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硅基介孔分子筛材料,较系统地考察了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其结构的影响,并利用N2吸附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能明显影响硅基介孔材料的结构,而过高的焙烧温度易导致介孔结构的塌陷.  相似文献   
53.
合成了具有介孔-大孔双模型分级结构的无定形硅-铝催化剂,利用硅和铝核的固体魔角核磁共振谱,考察了合成样品中硅和铝结构上的原子特征.  相似文献   
54.
三道庄钼矿勘探生产中钻遇的地层非常复杂,采用其他方法均无法实现钻进,经过分析比较,决定采用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样)钻进新技术来解决该地层钻进难、成孔难、取样难等三大问题。文章从钻进技术特点、工作原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其具有钻进效率高、岩心(样)采取率高、成孔质量好等突出优点。并介绍了钻进主要设备机具的配套、施工工序、操作要点、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在河南钼矿露天采石场应用该项技术,有效避免了塌孔和卡钻事故,工程进展顺利、质量好、岩心(样)采取率在98%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在生产试验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5.
深水海底泥浆举升钻井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深水钻井中遇到的问题,由Conoco公司领导的工业联合项目组研发了海底泥浆举升钻井(以下简称SMD)技术。采用该技术进行深水钻井时,隔水管内充满海水,泥浆用小直径管线从海底返回,在返回环空中形成两个压力梯度,实现双梯度控压钻井。文中着重介绍了SMD的理论依据、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关键设备以及SMD井控程序的HAZOP分析等。从技术适用性、经济性、装备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方面对该技术在南中国海钻井中使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灰色预测模型在油气操作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油气操作成本是油气田生产消耗的主要项目,为了有效地控制油气操作成本,必须制定准确的油气操作成本计划。而油气操作成本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数据项比较少,给油气操作成本预测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文章根据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油气操作成本预测,就可以弥补对预测所需的数据少,而且也无须剔除不可比因素,只要所建模型能满足精度要求,预测结果就可以信赖。  相似文献   
57.
在天然气井进行井下作业前,将暂堵剂挤入生产层位附近,以暂时封堵生产层,使地层压力不被释放,井筒内的压井液不污染地层,待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解堵,确保天然气井不受伤害或少伤害,从而恢复天然气井的生产能力。针对天然气井大修作业时,经常补充压井液,由于作业时间长,大量压井液进入地层,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天然气井恢复生产困难的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气井作业的屏蔽暂堵剂,具有污染小,易解堵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大修污染问题,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8.
油气操作成本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气操作成本在油气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油气操作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地控制油田油气操作成本,根据影响油气操作的因素,将油气操作成本按其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对基本运行费和油气处理费采用回归预测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对其他各项操作成本,采用单位费用和计划工作量进行预测,最后进行汇总,得到油气操作成本,其预测结果可作为油气操作成本计划制订的依据。该方法简单、操作性强,预测效果较好,在油田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液压多功能小件落物打捞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龙  龚建凯  周金初  郭振山 《钻采工艺》2006,29(5):84-84,96
由于侧钻井、水平井特殊井身结构限制,常规的小件落物打捞器打捞成功率低。为此经过认真分析和现场实践,将常规机械操作的一把抓改成液压操作,常规强磁打捞器的圆柱形平面磁铁改成具有伸缩性的磁针,同时结合套铣筒,研制出一种液压多功能小件落物打捞器,克服了侧钻井、水平井井身结构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一次打捞成功率,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0.
CO2吞吐工艺操作参数的整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ZY油田原油CO2吞吐的工艺过程,建立了CO2吞吐数值模拟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吞吐进行了实例分析,首先对该井的CO2吞吐参数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分析了CO2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焖井时间、采液速度等因素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CO2吞吐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计算表明用正交试验优选法得到的优化方案比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所得的优化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