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57篇 |
免费 | 607篇 |
国内免费 | 25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90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410篇 |
化学工业 | 1045篇 |
金属工艺 | 308篇 |
机械仪表 | 399篇 |
建筑科学 | 487篇 |
矿业工程 | 206篇 |
能源动力 | 186篇 |
轻工业 | 383篇 |
水利工程 | 145篇 |
石油天然气 | 381篇 |
武器工业 | 42篇 |
无线电 | 63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55篇 |
冶金工业 | 274篇 |
原子能技术 | 74篇 |
自动化技术 | 7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63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269篇 |
2021年 | 344篇 |
2020年 | 258篇 |
2019年 | 223篇 |
2018年 | 225篇 |
2017年 | 243篇 |
2016年 | 211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307篇 |
2013年 | 322篇 |
2012年 | 347篇 |
2011年 | 392篇 |
2010年 | 332篇 |
2009年 | 304篇 |
2008年 | 267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59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选取轴对称肋环型索穹顶结构的1条肋,用等效径向索代替环向索,将其等效为一次超静定平面桁架结构。选取最内撑杆上端点径向力为约束力,推导力法求解约束力的计算公式;提出小变形时各点位移计算的位移传递法和计算公式;在用力法计算出各杆件内力后,就可以通过传递矩阵由外到内计算各点的位移值。此外,对初始预应力产生的应力刚化刚度增大和索自重垂度产生的刚度减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一个算例介绍所提方法的计算过程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2.
53.
立体花坛立面运用植物以小型的草本为主,依据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可选择一些小型的灌木与观赏草等。用于立面的植物要求叶形细腻、耐修剪、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红绿草类是立体花坛运用最理想的植物,此类植物品种繁多、色彩艳丽、养护管理简便,用于本届立体花坛大赛的有玫红色的玫红草、三色相间的三色粉草、鲜红色的展叶红草等近20个品种。用于立面的其它植物还有紫黑色的半柱花类,银灰色的银香菊、朝雾草、蜡菊、线叶蜡菊、芙蓉菊等,黄色系的有金叶 相似文献
54.
福州西湖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生态修复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福州西湖水环境进行保护,实现对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我们对福州西湖周边进行排污管道调查,同时在西湖设置了监测样点对水体进行水质监测。根据调查资料,在对西湖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西湖周边城市环境整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不锈钢箱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采用ANSYS软件对奥氏体和双相体两种不锈钢箱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中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本构模型、构件的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的影响。重点通过不锈钢箱形截面构件在轴压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截面应变发展情况及极限承载力对其整体稳定性能进行阐述。通过对比有限元模拟值、试验值以及根据规范计算的承载力,认为采用ANSYS软件能对不锈钢箱形截面轴心受压构件进行准确地模拟,残余应力对箱形截面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不适用于不锈钢整体稳定性设计。 相似文献
56.
57.
Re-use of water treatment works sludge to enhance particulate pollutant removal from sewag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reusing water treatment works sludge ("alum sludge") to improve particulate pollutant removal from sewage. The main issues focused upon were: (1) the appropriate dosage of the alum sludge, (2) the appropriate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3)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enhancement by adding alum sludge. Actual alum sludge and sewage were applied to a series of jar tests conducted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both the SS 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ies could be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alum sludge,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removal of relatively fine particles with a size of 48-200 microm. The appropriate dosage of the alum sludge was determined to be 18-20 mg of Al/L. Increasing the mixing speed or reducing the floc size of the alum sludge enhanced the SS and COD removal and the dispersed alum sludge could remove particulate contaminants with smaller size than the raw sewage. ToF-SIMS evidence revealed that the aluminum species at the surface of the alum sludge were effectively utilized for improving the SS and COD removal. It was postulated that the sweep flocculation and/or the physical adsorption might play key roles in the enhancement of particulate pollutant removal from sewage. 相似文献
58.
59.
60.
提出了具有连接子结构的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基于本方法编制了三个子结构的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程序。所结算例表明 ,该方法计算量小 ,精确度高 ,可用于复杂耦合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