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11篇 |
免费 | 3015篇 |
国内免费 | 165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64篇 |
综合类 | 2342篇 |
化学工业 | 2390篇 |
金属工艺 | 1529篇 |
机械仪表 | 1361篇 |
建筑科学 | 1437篇 |
矿业工程 | 803篇 |
能源动力 | 544篇 |
轻工业 | 2563篇 |
水利工程 | 713篇 |
石油天然气 | 683篇 |
武器工业 | 302篇 |
无线电 | 213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79篇 |
冶金工业 | 674篇 |
原子能技术 | 482篇 |
自动化技术 | 29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99篇 |
2023年 | 410篇 |
2022年 | 792篇 |
2021年 | 1014篇 |
2020年 | 693篇 |
2019年 | 518篇 |
2018年 | 556篇 |
2017年 | 650篇 |
2016年 | 542篇 |
2015年 | 916篇 |
2014年 | 1068篇 |
2013年 | 1242篇 |
2012年 | 1618篇 |
2011年 | 1727篇 |
2010年 | 1685篇 |
2009年 | 1645篇 |
2008年 | 1635篇 |
2007年 | 1747篇 |
2006年 | 1436篇 |
2005年 | 1230篇 |
2004年 | 931篇 |
2003年 | 497篇 |
2002年 | 501篇 |
2001年 | 489篇 |
2000年 | 388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涂料发射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黑体模型,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表明,涂料超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涂料的发射率.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组织与(运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汶川灾后重建分为救灾避灾、临时安置与灾后重建发展三个阶段.规划工作包括临时安置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规划的重要问题是选址.在规划组织管理方面,应协调好不同类型的灾后重建规划,促进各规划编制机构的合作.同时重视灾民参与,并应通过规划来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26.
27.
对水体中脂肪胺阳离子浮选捕收剂(癸烷基丙基醚胺、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十二胺和十八胺)的降解方法与效果进行了研究.生物降解性(BOD/CODCr比值)实验研究表明,这四种脂肪胺浮选捕收剂均难以生物降解.UV/H2O2/air氧化法是一种降解脂肪胺浮选捕收剂的有效方法,其降解率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易,无二次污染.降解率大小顺序为:癸烷基丙基醚胺>十二胺>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十八胺,与COD去除率大小顺序一致.在pH为4.5、起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1%的H2O2作为光催化剂、紫外光照15 min的条件下,癸烷基丙基醚胺的降解率为99.99%,COD去除率为78.06%.测定了十二烷基丙基醚胺和十八胺两种典型脂肪胺浮选捕收剂模拟废水降解前后的红外吸收谱图,初步探讨了UV/H2O2/air光化学氧化法处理脂肪胺浮选捕收剂模拟废水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28.
表面接触角对霜晶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得到表面接触角的大小,文中分别使用体式显微镜与卧式显微镜同时对不同材料表面上的水珠进行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图像采集,每台显微镜都通过CCD图像传感器将采集结果传送到计算机中。然后用Rising View软件将采集结果作二值化处理并测量出表面接触角的数值,同时利用几何关系式求出理论计算值;实验发现,水珠在水平表面上呈椭球冠状型,随着试片倾角的增大,水珠会出现向下倾斜的趋势,表面接触角会出现前面大后面小的现象,且两者的差值等于试片倾角。当倾角超过临界倾角时,水珠会出现滑落,不再附着在金属表面。 相似文献
29.
在添加阻燃增塑剂磷酸三苯酯(TPP)降低熔点的基础上,使材料在合适的温度熔融发泡制备了几种不同阻燃荆含量的阻燃聚乙烯泡沫塑料.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阻燃剂添加前后交联和未交联可发泡母粒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阻燃增塑剂TPP的添加使阻燃可发母粒和普通可发母粒在相同温度下具有基本相同的表观黏度.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可以看出阻燃剂的加入没有明显改变聚乙烯泡沫塑料的泡沫结构和形状;锥形量热仪的HRR、THR、TSR和质量损失等指标都表明阻燃剂的加入使聚乙烯泡沫塑料获得了良好的阻燃效果;并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阻燃泡沫塑料燃烧后的残留物,发现残留中存在气泡结构的炭层.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