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25篇
  免费   4794篇
  国内免费   3594篇
电工技术   3966篇
综合类   4397篇
化学工业   4777篇
金属工艺   2783篇
机械仪表   2681篇
建筑科学   3068篇
矿业工程   1677篇
能源动力   1022篇
轻工业   4838篇
水利工程   1454篇
石油天然气   1411篇
武器工业   603篇
无线电   40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68篇
冶金工业   1692篇
原子能技术   983篇
自动化技术   6442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635篇
  2022年   1516篇
  2021年   2001篇
  2020年   1440篇
  2019年   999篇
  2018年   1098篇
  2017年   1190篇
  2016年   1040篇
  2015年   1801篇
  2014年   2228篇
  2013年   2858篇
  2012年   3485篇
  2011年   3557篇
  2010年   3463篇
  2009年   3386篇
  2008年   3436篇
  2007年   3398篇
  2006年   2952篇
  2005年   2454篇
  2004年   1804篇
  2003年   1066篇
  2002年   913篇
  2001年   870篇
  2000年   678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59年   8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张波  贺平照  肖春  周绍建 《材料导报》2017,31(Z1):351-354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沥青浸渍-高压碳化混合致密工艺向径棒法编织的预制体内引入基体碳,实现高密度(≥1.94g/cm3)炭/炭复合材料制备。利用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模拟C/C复合材料的高温工作环境,研究不同温度下材料的环向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2 300℃时,材料拉伸强度最大(80.3 MPa),断裂应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采用扫描电镜对试样及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发现测试温度、机加损伤及试样过渡区应力集中影响材料断裂特征。温度为1 800℃、2 300℃时材料在过渡区断裂;温度为2 800℃时,材料在标距区发生破坏,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低,纤维拔出多,表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992.
王闻宇  李诺  金欣  刘亚敏  肖长发  林童 《材料导报》2017,31(18):33-38, 48
首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然后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使得吡咯单体在PET薄膜表面沉积聚合,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吡咯(PET-PPy)复合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ζ电位测试对经不同时长的氧等离子体预处理的PET薄膜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耐磨性实验和表面电阻测试对PET-PPy复合膜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和电阻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预处理显著增强了PET-PPy复合膜界面粘附性。氧等离子体预处理使PET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电负性显著增强。特别地,当预处理时间为120s时,薄膜表面电负性明显增强,此时PET-PPy复合膜磨损后的电阻值变化最小,表明PET薄膜与PPy功能层界面粘附强度得到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93.
以LaB_6和NdB_6粉末为原料,采用区域熔炼法成功制备了大尺寸、高质量的多元稀土六硼化物La_(1-x)Nd_xB_6(x=0.1~0.3)单晶,并测试了该系列单晶(100)晶面的热电子发射性能。本实验制备的单晶长度大于40mm,直径大于4mm。单晶衍射、劳埃照片、晶面摇摆曲线、单晶断口扫描等检测结果表明单晶质量较高,热发射测试结果表明在1 873K、4 000V下,单晶零场电流发射密度随着Nd含量增加从6.01A/cm~2降为4.83A/cm~2,有效逸出功从2.88eV增大到2.95eV。  相似文献   
994.
肖珍  张嘉玮  雷磊  王焕平  徐时清 《材料导报》2017,31(15):153-156
以不同锆掺杂量的前钙钛矿结构钛酸铅和铁酸钴为原料,采用原位固相烧结法合成了一系列单晶锆钛酸铅-铁酸钴(PZT-CFO)复合纳米纤维。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一维单晶PZT-CFO复合纳米纤维同时存在钙钛矿相的锆钛酸铅和尖晶石相的铁酸钴。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证实锆钛酸铅和铁酸钴之间存在外延生长关系。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PZT-CFO复合纳米纤维的磁学性能进行测试,发现该复合纳米纤维具有明显的铁磁性能,其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着锆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95.
MAX相具有独特的层状晶体结构,不但具备常用铝基复合材料外加陶瓷颗粒的性能特征,同时具有可与石墨媲美的摩擦性能.本文以Al粉、Si粉和典型MAX相Ti_3SiC_2为原料,采用冷压成型-无压烧结方法制备了Ti_3SiC_2/Al-Si复合材料,并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Si元素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烧结温度从500℃提高到700℃,复合材料致密度先上升后下降,摩擦系数先降低后上升,硬度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并基本保持稳定;随着Si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20.7%,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逐渐降低,硬度逐渐增大,摩擦系数先降低后增大,晶粒尺寸随之下降,12.5%Si晶粒最为细小;烧结温度为650℃,Si元素质量分数为12.5%的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系数0.18,相应的硬度为62 HV,致密度为92.12%.XRD物相和扫描电镜组织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主要相组成为Al、Ti_3SiC_2,及由界面反应产生的Al_4C_3和Al的氧化产物Al_2O_3.  相似文献   
996.
以福平铁路隧道爆破开挖工程为例,针对福平铁路施工中新建隧道上跨既有隧道的特殊工况,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爆破方案进行模拟计算,求得最大主应力所在的位置和振动波形。将实际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振动波形进行对比,并分析振动峰值和频率特征。结果表明,二者的振动峰值近似相等但频率特征有所不同,说明ANSYS数值模拟能找到最危险位置并预测最大振速,可以指导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997.
分类别对水电站检修过程中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 表明,防腐车间噪声、其他粉尘、氧化锌超标,可进一步通过优化管理措施来缩短接触时长;主厂房噪声、电焊烟尘、二氧化锰超标,可通过优化局部通风系统、增加移动式通风除尘设备和合理安排气刨作业面来改善.  相似文献   
998.
核电站实物保护系统在整个厂区分布设置了大量探测设施用于厂区的安全防护,但作为实物保护系统的核心敏感区域——安保中心(UG楼)仅在进出口设置了门禁,而无其他探测手段,不满足核设施实物保护基本原则中均衡防护的原则,因而对该区域进行安保防护优化,通过配置智慧墙等探测措施,加强对区域的安全管控,消除敏感区域周界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洛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低碳高合金马氏体轴承钢深冷处理后的硬度变化及组织演化。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促使部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导致深冷处理后实验钢的硬度较淬火态硬度有所升高。经深冷处理后实验钢在0~100 h回火过程中的硬度均比未深冷处理实验钢的硬度高。深冷处理促使钢中碳原子偏聚并在回火过程中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与未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相比,经深冷处理的实验钢回火后马氏体基体中的含碳量更低,表明实验钢经深冷处理后在回火过程中析出更多的碳化物。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实验钢在回火过程中析出的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M2C和M6C型碳化物是实验钢长时间回火后保持高硬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水平轴向测量技术相对成熟,但较难获取海底沉积物的无扰动分层声学特性,采用横向测量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研究了海底沉积物岩芯横向测量技术,将水作为海底沉积物测量的参考标准,进行测量系统的标定。提出了等效换能器的概念,将样品以外的声传播介质整合成等效换能器的一部分,标定测量等效换能器声延时和声传播初始能量。以水为标准介质,分别采用33、80、100 kHz三种频率的声学换能器,以及75、90、110 mm三种管径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测量所得的水中的声速与标准计算水中的声速具有一致性,其中以采用80 kHz频率声学换能器和90 mm管径PVC管测量时的声速误差最小,选用此状态进行标定,得出当隔水耦合测量法换能器相对距离为142.02 mm时,标定的等效换能器声延时为45.88±0.08 μs,等效换能器声传播初始能量(以接收换能器的接收电压表示)为0.86±0.03 V。应用标定的等效换能器声延时和声传播初始能量测量海底沉积物。计算得到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符合黏土质粉砂的声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