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89篇 |
免费 | 4646篇 |
国内免费 | 348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20篇 |
综合类 | 4072篇 |
化学工业 | 4272篇 |
金属工艺 | 2690篇 |
机械仪表 | 2482篇 |
建筑科学 | 2871篇 |
矿业工程 | 1595篇 |
能源动力 | 987篇 |
轻工业 | 4446篇 |
水利工程 | 1346篇 |
石油天然气 | 1393篇 |
武器工业 | 579篇 |
无线电 | 382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26篇 |
冶金工业 | 1670篇 |
原子能技术 | 949篇 |
自动化技术 | 60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9篇 |
2023年 | 673篇 |
2022年 | 1511篇 |
2021年 | 1976篇 |
2020年 | 1437篇 |
2019年 | 998篇 |
2018年 | 1093篇 |
2017年 | 1224篇 |
2016年 | 1064篇 |
2015年 | 1721篇 |
2014年 | 2061篇 |
2013年 | 2629篇 |
2012年 | 3222篇 |
2011年 | 3276篇 |
2010年 | 3135篇 |
2009年 | 3077篇 |
2008年 | 3100篇 |
2007年 | 3131篇 |
2006年 | 2702篇 |
2005年 | 2239篇 |
2004年 | 1681篇 |
2003年 | 1015篇 |
2002年 | 877篇 |
2001年 | 826篇 |
2000年 | 651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59年 | 8篇 |
195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蛹虫草固态发酵法对玉米粉性质进行改良.测定发酵前后玉米粉的理化性质,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和质构仪测定发酵前后玉米粉加工性质,来探究蛹虫草发酵对玉米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酵0~2 d理化成分变化不显著(P>0.05),2 d后发生明显变化,至发酵第3 d,总淀粉含量降低了11.7%,直链淀粉增加了29.8%;经...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六堡茶调理亚健康状态痰湿体质的有效性,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以六堡茶新茶和五年陈化茶(10 g,200 mL沸水浸泡2 min口服,每日2次)作为干预手段,纳入亚健康状态痰湿质人群进行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进行90 d的标准化干预,记录干预前后与痰湿质有关的中医诊断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并重点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六堡茶新茶干预组和陈茶干预组在干预后痰湿质转化分均有下降趋势,其中六堡茶新茶干预组在干预后的25、45和90 d三个时间点痰湿质转化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六堡茶新茶及五年陈茶干预均有助于痰湿质体质改善,其中新茶起效较快。生化结果显示,六堡茶陈茶和新茶均具有降低胆红素的作用,陈茶作用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六堡茶干预后,六堡茶新茶干预组拟杆菌门(Bacterioidetes)水平下降为0.49±0.17、厚壁菌门(Firmicutes)水平上升至0.42±0.23,六堡茶陈茶干预组拟杆菌门(Bacterioidetes)水平下降为0.48±0.35、厚壁菌门(Firmicutes)水平上升至0.45±0.08;嗜胆菌(Bilophila)的相对丰度提高至六堡茶新茶干预组的0.0024±0.0013和六堡茶陈茶干预组的0.0022±0.0034,改变了肠道菌群中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比例, 促进嗜胆菌增殖。与代谢疾病、能量代谢有关的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Izimaplasmatales菌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水平发生改变,因此六堡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痰湿质等亚健康人群的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993.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为解决副溶血弧菌检测步骤复杂且周期长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磁珠提取与PCR联用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首先通过碱性共沉淀法完成Fe3O4磁珠的制备,随后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水解正硅酸乙酯完成Fe3O4@SiO2磁珠制备。探讨了正硅酸乙酯添加量对Fe3O4@SiO2磁珠粒径和磁性的影响。以DNA提取能力为目标,已知浓度DNA为提取对象,分析了Fe3O4@SiO2磁珠粒径和提取体系pH值对Fe3O4@SiO2磁珠与DNA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SiO2磁珠结合副溶血弧菌DNA的较佳粒径为105.89nm、Fe3O4@SiO2磁珠的SiO2层为25nm,此条件下Fe3O4@SiO2磁珠表面光滑、分散性良好、饱和磁化强度高,在磁场的作用下10s即可完成副溶血弧菌DNA与杂质的分离,副溶血弧菌DNA的提取率高达80%(提取体系pH值为5.0)。采用优化后的Fe3O4@SiO2磁珠进行DNA提取,结合PCR联用技术,对92份市售水产样品(32份对虾、25份牡蛎、35份贻贝)进行副溶血弧菌筛查。结果表明,Fe3O4@SiO2磁珠提取的DNA均可直接用于PCR检测,被测水产样品中有17份样本的副溶血弧菌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技术与国标检测方法(GB 4789.7—2013)相比,检测时间由一周缩短至4h,提高了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效率。磁珠提取结合PCR联用技术可检测不同食品中的多种微生物菌种,此研究为食品中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实用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998.
本文以魔芋葡甘聚糖、玉米醇溶蛋白为成膜基质,添加不同含量(1%、2%、3%)的纳米TiO2,以流延方式制备纳米TiO2/魔芋葡甘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疏水性、水蒸气透过率和抑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魔芋葡甘聚糖、玉米醇溶蛋白间发生相互作用,有良好的相容性;添加纳米TiO2使复合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复合膜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增强,力学性能降低;纳米TiO2添加量为1% wt时,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5.7×10?13 g·cm/(cm2·s·Pa))和溶胀率(16.4%)最小,水接触角值(99.6 °)最大;复合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本研究为纳米TiO2/魔芋葡甘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作为包装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