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84篇
  免费   3950篇
  国内免费   2069篇
电工技术   2530篇
综合类   2716篇
化学工业   4658篇
金属工艺   1814篇
机械仪表   1862篇
建筑科学   2410篇
矿业工程   880篇
能源动力   913篇
轻工业   3270篇
水利工程   747篇
石油天然气   1150篇
武器工业   470篇
无线电   35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54篇
冶金工业   872篇
原子能技术   513篇
自动化技术   4619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703篇
  2022年   1500篇
  2021年   2122篇
  2020年   1445篇
  2019年   1149篇
  2018年   1158篇
  2017年   1240篇
  2016年   1054篇
  2015年   1657篇
  2014年   1883篇
  2013年   2112篇
  2012年   2433篇
  2011年   2531篇
  2010年   2261篇
  2009年   2127篇
  2008年   1971篇
  2007年   1692篇
  2006年   1453篇
  2005年   1244篇
  2004年   874篇
  2003年   701篇
  2002年   755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383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用韦柏函数分析发动机燃烧过程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韦柏函数的内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应用双韦柏函数对涡流室式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分隔室式发动机燃烧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2.
新一代银行大型机网络接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大型机网络接入技术的转型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与应用课题。文章在成功实现银行大型机网络接入技术转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新技术,解决了转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稳定高效的银行大型机网络接入技术方案,对银行大型机网络接入技术的转型具有指导意义,对银行信息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中国的主要水问题及水文学的机遇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旱灾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水问题:水危机和水浪费同时存在、水污染日趋严重、防洪减灾任重道远、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不利影响;进而论述水文学研究面临的新课题:水文现象的不确定性、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水位频率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效应、水资源供需分析、农业节水灌溉机理及水旱灾害的防治,并指出必须加强对这些新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4.
针对吊箱围堰施工中,混凝土与钢板间的粘结力无详实数据的现象,介绍了确定数据的实验模型、实验步骤,并分析了实验结果,以方便施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85.
根据膳食营养的要求,以燕麦、爆裂玉米、奶粉、鸡胸肉、胡萝卜和香菜为原料,采用微波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生产均衡营养早餐,确定了最佳的配方为燕麦片15g、爆裂玉米8g、奶粉10g、鸡肉丁5g、胡萝卜丁0.5g、香菜干0.5g、盐或糖1g.  相似文献   
86.
采用了TSMC0.35μm CMOS工艺实现了可用于SONET/SDH2.5Gb/s和3.125Gb/s速率级光纤通信系统的限幅放大器。通过在芯片测试其最小输入动态范围可达8mVp—p,单端输出摆幅为400mVp-p,功耗250mW,含信号丢失检测功能,可以满足商用化光纤通信系统的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87.
基于S-CDMA的HFC上行信道接入协议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飞  虎必韧  毛瑞 《电视技术》2003,(2):26-27,42
讨论了基于S-CDMA的HFC网上行信道的高效接入协议-SAMA,提出了双信道接入机制的工作原理,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
In this paper, bulk-Si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MOSFETs) are fabricated using the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at-CVD) method as an alternative technology to the conventional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articularly, formation of low-resistivity phosphorus (P)-doped poly-Si films is attempted by using Cat-CVD-deposited amorphous silicon (a-Si) films and successive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RTA) of them. Even after RTA processes, neither peeling nor bubbling are observed, since hydrogen contents in Cat-CVD a-Si films can be as low as 1.1%. Both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low resistivity of 0.004 Ω·cm are realized by RTA at 1000 °C for only 5 s. It is also revealed that Cat-CVD SiNx films prepared at 250 °C show excellent oxidation resistance, when the thickness of films is larger than approximately 10 nm for wet O2 oxidation at 1100 °C. It is found that the thickness required to stop oxygen penetration is equivalent to that for thermal CVD SiNx prepared at 750 °C. Finally, complementary MOSFETs (CMOSs) of single-crystalline Si were fabricated by using Cat-CVD poly-Si for gate electrodes and SiNx films for masks of 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 (LOCOS). At 3.3 V operation, less than 1.0 pA μm−1 of OFF leakage current and ON/OFF ratio of 107–108 are realized, i.e. the devices can operate similarly to conventional thermal CVD process.  相似文献   
89.
发光体MAl2O4:Eu2+,RE3+的长余辉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Eu^2 激活的MAl2O4:Eu^2 ,RE^3 (M=Ca,Sr,Ba;RE=Dy,Nd,Ho,Er,Pr,Tb等稀土元素)系列铝酸盐发光体的长余辉发光机理。认为O^2-空位Vo是一种电子俘获陷际,是形成余辉的根本原因,RE^3 的引入使陷阱深度适宜而使余辉时间延长。缺陷在晶格中成簇分布,Vo和碱土金属离子空位VM在高温下可相互缔合。利用电子陷阱模型解释了实验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并提出了固相反应法合成此类发光体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0.
The construction of a microcomputer-controlled electrode switch for use in potentiometric determinations is described. This can be coupled to most of the analytical equipment usually found in laboratories, to enable a setting up of automatic systems capable of performing sequential determinations with several ion-selective electrodes. The assessment of its analytical usage and behaviou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