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709篇
  免费   30168篇
  国内免费   21062篇
电工技术   2276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8907篇
化学工业   34120篇
金属工艺   17349篇
机械仪表   18709篇
建筑科学   19762篇
矿业工程   10013篇
能源动力   6823篇
轻工业   28059篇
水利工程   8793篇
石油天然气   9479篇
武器工业   3552篇
无线电   293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589篇
冶金工业   10725篇
原子能技术   4578篇
自动化技术   40387篇
  2024年   1167篇
  2023年   3883篇
  2022年   9396篇
  2021年   12133篇
  2020年   8919篇
  2019年   6480篇
  2018年   6609篇
  2017年   7520篇
  2016年   6932篇
  2015年   11250篇
  2014年   14329篇
  2013年   17194篇
  2012年   21160篇
  2011年   22527篇
  2010年   21486篇
  2009年   20378篇
  2008年   21272篇
  2007年   20544篇
  2006年   18289篇
  2005年   14856篇
  2004年   11073篇
  2003年   8292篇
  2002年   8495篇
  2001年   7496篇
  2000年   5596篇
  1999年   2694篇
  1998年   1244篇
  1997年   994篇
  1996年   889篇
  1995年   781篇
  1994年   559篇
  1993年   449篇
  1992年   386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46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57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76篇
  1979年   56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6篇
  1959年   56篇
  1951年   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姚玉梅  袁湘汝  韩鲁佳  杨增玲  刘贤 《材料导报》2021,35(17):17136-17142
作为畜禽屠宰的副产物,动物骨因其丰富的蛋白质和广阔的深加工利用的发展前景而成为当今环境、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受自身骨骼结构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制约,骨骼的深加工利用率不足2%,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蛋白水解作为蛋白质资源深加工领域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可实现大宗蛋白质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而蛋白水解物优异的溶解性、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生物功能活性使其具有开发高值材料的潜力.随着石化资源的短缺和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保型可再生型新材料的需求逐渐迫切,而畜禽骨蛋白质材料的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国家新型战略产业——生物制造业,将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畜禽骨蛋白质材料化开发利用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絮凝剂、粘结剂、可降解塑料、表面活性剂、医用材料等近年来研究较广的畜禽骨蛋白质材料化利用途径,并总结了各种利用途径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同时,总结分析了现今利用蛋白水解物开发新型材料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为开发畜禽骨蛋白质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基于目前生物基材料的发展趋势及畜禽骨深加工技术的难点问题,客观展望了畜禽骨蛋白质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3.
The extensive research interests in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can be linked to human productivity / performance as well as comfort and health; while the mechanisms of physiological indices responding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s remain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adopted a physiological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 as a temperature‐sensitive biomarker to explore the thermo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human responding to annual temperatures. The measurements of subjects’ SCV (over 600 samples) were conducted in a naturally ventilated environment over all four seasons. The result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CV and annual temperatures and a Boltzmann model was adopted to depict the S‐shaped trend of SCV with operative temperatures from 5°C to 40°C. The SCV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operative temperatures from 14.28°C to 20.5°C and responded sensitively for 10.19°C‐24.59°C, while tended to be stable beyond that. The subjects’ thermal sensations were linearly related to SCV, elabora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s and subjective thermal perception variations. The findings reveal the body SCV regulatory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operative temperature intervals, thereby giving a deeper insight into human 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 and benefiting for built environment designs, meantime minimizing the temperature‐invoked risks to 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  相似文献   
84.
主要阐述在距离台技术大楼2 km远的海盐一家门频道采、编、播系统的构建。整个系统的搭建,充分考虑了时间、空间、距离等各方面的要求,突出异地构建的特点,融合了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安全播出、计算机网络、远程控制等多方面技术。  相似文献   
85.
物理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吐故纳新,优化精选,以新颖或变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调查表明创新教学模式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学生提问问题的广度和难度发生显著变化。该教学模式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6.
利用猪毛、风化煤和腐植酸钠的水解液为增效剂制备了一种增效过磷酸钙,探讨了增效过磷酸钙的增效机制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馏水浸提条件下,增效过磷酸钙能减缓水溶磷的释放,具备较高的pH值缓冲性。与普通过磷酸钙相比,增效过磷酸钙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平均增加了41.9%,吸磷量和吸钙量分别增加了61.7%和27.8%,根系活力增加了24.3%。该研究结果对过磷酸钙生产的技术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乙二胺与氯乙酸乙酯经取代、环合反应制得2-哌嗪酮,2-哌嗪酮与Boc酸酐进行氨基保护反应后,再与五硫化二磷进行硫代反应制得4-(N-叔丁氧羰基)-2-哌嗪硫酮,其与三氟乙酰肼经取代、环合、脱叔丁氧羰基成盐,得标题化合物,总收率为45.7%(以氯乙酸乙酯计)。为磷酸西他列汀中间体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较理想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19+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的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19+IL-10+调节性B细胞、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分别为(1.27±0.39)%、(9.85±2.18)%,健康志愿者组分别为(2.92±0.71)%、(26.47±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19+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比例降低,提示调节性B细胞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