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472篇 |
免费 | 15795篇 |
国内免费 | 117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546篇 |
综合类 | 14430篇 |
化学工业 | 15470篇 |
金属工艺 | 9610篇 |
机械仪表 | 9129篇 |
建筑科学 | 10688篇 |
矿业工程 | 5253篇 |
能源动力 | 3601篇 |
轻工业 | 15287篇 |
水利工程 | 5069篇 |
石油天然气 | 3820篇 |
武器工业 | 2029篇 |
无线电 | 1421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070篇 |
冶金工业 | 5151篇 |
原子能技术 | 2381篇 |
自动化技术 | 203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1篇 |
2023年 | 2177篇 |
2022年 | 5035篇 |
2021年 | 6443篇 |
2020年 | 4668篇 |
2019年 | 3362篇 |
2018年 | 3464篇 |
2017年 | 4100篇 |
2016年 | 3504篇 |
2015年 | 5780篇 |
2014年 | 7266篇 |
2013年 | 8522篇 |
2012年 | 10957篇 |
2011年 | 11679篇 |
2010年 | 11044篇 |
2009年 | 11021篇 |
2008年 | 11232篇 |
2007年 | 11178篇 |
2006年 | 9709篇 |
2005年 | 7879篇 |
2004年 | 5842篇 |
2003年 | 3717篇 |
2002年 | 3419篇 |
2001年 | 3251篇 |
2000年 | 2534篇 |
1999年 | 877篇 |
1998年 | 265篇 |
1997年 | 174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118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33篇 |
1979年 | 34篇 |
1959年 | 24篇 |
1958年 | 2篇 |
1951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根据分集技术的特点,对以往经典的传输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传输方法。在发射端,分成M组天线,每组包含Ti(i=1,2,…,M)根天线,不同组的天线利用不同的频率发射相同的或不同的信息,从而获得发射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在接收端,分成M组天线,每组天线包含Ri(i=1,2,…,M)根天线,每组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发射端同一组发射天线发射的信息,从而获得接收分集增益,即采用"多对多"的传输方式。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与典型的传输方法相比,可大大加快传输速率和接收端的译码的速度。同时,在发射端,可以采用正交极化天线,降低了接收端之间的干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3.
994.
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型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用于求解网络最短路由时的脉冲波传播特性,并提出了脉冲波任务的产生、分解和状态转换理论,在模型中实现了脉冲波的多约束传播,成功地应用于网络多约束QoS路由问题的求解,并可得到全局最优解.仿真实验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方法的计算迭代次数最少,且减少较多;而且迭代次数只与网络路由图中源点与目的点之间的最优QoS路由长度有关,而与节点数、链路数和网络的分布构成复杂性无关,体现出较好的计算性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995.
996.
提出了基于类间方差参数活动轮廓模型图像分割法.该方法将气球力参数活动轮廓模型中的恒定气球力替换为包含区域信息的变力,最大化目标和背景两区域类间方差,引导轮廓曲线进化.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初始轮廓位置不论是处于目标区域内部,或者是处于背景区域内部,还是与目标和背景区域相交,该模型都能获得正确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997.
998.
基于Matlab的模拟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特沃思、切比雪夫模拟低通滤波器通常是设计模拟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的原型,先按给定频率响应巴特沃思、切比雪夫低通Ha(s)逼近,然后由选定Ha(s)实现二端口网络的电路结构和参数值。在此对达林顿T型和П型电路结构的滤波器元件参数进行了编程计算,并对其系统函数的幅频特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该方法便捷,程序具有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模拟分析了一种典型的多层超薄芯片叠层封装器件在经历回流焊载荷后的热应力及翘曲分布情况,研究了部分零件厚度变化对器件中叠层超薄芯片翘曲、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封装体中,热应力最大值(116.2 MPa)出现在最底层无源超薄芯片上,结构翘曲最大值(0.028 26 mm)发生于模塑封上部边角处。适当增大模塑封或底层无源芯片的厚度或减小底充胶的厚度可以减小叠层超薄芯片组的翘曲值;适当增大底层无源超薄芯片的厚度(例如0.01 mm),可以明显减小其本身的应力值10 MPa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