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33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29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基于大量国内外数字液压阀相关文献和网站等,分析阐述数字式液压阀的最新发展和研究现状,总结出数字阀的各种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数字阀的发展和研究现状,从数字阀本身到工厂内大范围远程操控两方面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2.
针对煤焦油和沥青中QI含量较低的情况,将来自针状焦项目的 QI残渣与原料焦油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调制油,采用这种调制油生产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提高了产品的QI,显著提高了产品的一级品率。  相似文献   
113.
中国发展微网的目的方向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国能源利用和电网建设的背景出发,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可再生能源利用、农村电气化、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电力系统抗灾能力以及与智能电网的关系等6个问题阐述了中国发展微网的目的.分析了发展微网应以包容性、灵活性、定制性、经济性、自治性作为基本方向.指出了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框架下,微网在中国具有广阔的技术前景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有机硅增韧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侧环氧化硅油、端环氧基硅油及其预反应物对双酚A型环氰树脂(E-51树脂)进行改性。考察了侧环氧化硅油、端环氧基硅油及其预反应物的用量对固化产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的影响。采用SEM对固化产物的拉伸断裂面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侧环氧化硅油、端环氧基硅油胺预反应物对E-51树脂的增韧效果最好。100.0份(质量份数)E-51树脂经10.0份侧环氧化硅油和5.0份端环氧基硅油胺预反应物改性后,拉伸强度达到75.09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9.73%,冲击强度达到21.33kJ/m~2;比100.0份E-51树脂经10.0份侧环氧化硅油改性的E-51树脂的拉伸强度、断裂仲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66 MPa,2.41%,7.73kJ/m~2。  相似文献   
115.
国内外防漏堵漏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在新型防漏堵漏剂、漏层预测新技术、防漏堵漏新技术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对防漏堵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6.
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采取建筑抽疏、拆违建绿、恢复河涌、调水补水、文塔广场恢复整治、建筑立面整饰与景观塑造等措施,规划打造"诗意广州",重现"一弯江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风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亚运会对市场的激活有限、城市更新中行为与制度间存在矛盾冲突等,导致规划目的与实施产生脱节现象,因此要在服务公益、服务亚运的目标下进行制度创新,有效实现城市更新的多元目标。  相似文献   
117.
李世健  崔振杰  李文韬  王东  王志 《材料导报》2021,35(3):3001-3009
钕铁硼磁体是重要的稀土功能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钕铁硼磁性材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钕铁硼生产国,2018年产量达17万t,占世界总产量近90%.钕铁硼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约30%的废料.此外,每年也会产生大量因达到使用年限而报废的磁体.这些废料中含有20%~30%的稀土元素,是宝贵的二次资源,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来源的废料成分特点差别较大,因而采用的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别.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1)从废料中回收稀土元素;(2)利用废料进行磁体再生制造.其中稀土回收方法主要包括湿法和火法两大类.如何实现稀土再生产品质量与环境友好度、经济性的有机统一,是钕铁硼废料循环利用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湿法回收工艺包括盐酸全溶法、盐酸优溶法、硫酸复盐沉淀法等,其共性特点为通过控制pH值,将稀土与其他元素分离;通过多级萃取得到单一稀土化合物,之后采用沉淀剂将稀土转化为盐类,经焙烧后得到单一稀土氧化物.此类方法对原料适应性强,稀土产品纯度高,但流程长、对环境不友好.火法回收工艺包括氧化法、氯化法、液态合金提取法等,其原理是基于稀土元素、其他元素与氧、氯、合金元素结合能力的差异性.此类方法流程短、对环境相对友好,但通常得到的是混合稀土化合物,产品纯度较低,且尚未实现工业化.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诸多回收新方法,如电化学法、离子液体法、水解法等,但均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通过电解法、水解法得到混合稀土化合物,离子液体法具有分离效率好、体系稳定性高等优点,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短流程再生制造主要包括氢爆法、掺杂法、热压法等,此类方法流程短、对环境友好,但再生磁体磁能积往往会有一定程度降低,从而限制其进一步应用.如何保证再生磁体的磁性能是未来再生制造发展的重点.本文首先对钕铁硼废料产生的途径及成分特点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综述了各种循环处理方法(湿法、火法、回收新方法、短流程再生制造)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钕铁硼废料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我国石油新增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比达70%,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占一半以上,开发潜力可观。因此,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是当务之急。为了在开发前充分了解低渗透层位的储层特征,以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低渗透油田延长组长4+52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特征、非均质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4+522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体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且连续性较好,属低孔特低渗的非均质性储层;在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长4+522层的构造模型、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准确可靠,前期的研究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所建立的储层三维静态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思路也可以为后续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9.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the initial defects, like the imperfect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s (ITZ) and the micro voids in mortar matrix, weak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this study develops corresponding constitutive models for ITZ and matrix, and simulates the concrete failure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s. Specifically, an elastic-damage traction-separation model for ITZ is constructed, and an anisotropic plastic-damage model distinguishing the strength-difference under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for mortar matrix is proposed as well. In this anisotropic plastic-damage model, the weakening effect of micro voids is reflected by introducing initial isotropic damage,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which described by decomposing damage tensor into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components, and the plastic yield surface which established on the effective stress space. Furthermore, by tracking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concrete specimens suffering uniaxial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the effects of imperfect status of ITZ and volume fraction of initial voids on the concre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20.
Colloidal nanoparticle assemblies are widely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via various building blocks to enhance their intrinsic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Self‐assembled hollow superstructures have been a focal point in nanotechnology for several decades and are likely to remain so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 novel properties of self‐assembled hollow superstructures stem from their effective spatial utilization. As such, a comprehensive appreci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forces at play among individual building blocks is a prerequisite for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elf‐assembly process, toward the fabrication of optimal hollow nanoproducts. Herein, the emerging approaches to the fabrication of self‐assembled hollow superstructures, including hard‐templated, soft‐templated, self‐templated, and template‐free methods, are classified and discussed. The corresponding reinforcement mechanisms, such as strong ligand interaction strategies and extra‐capping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inally,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functional hollow superstructures with highly efficient catalytic reaction systems and an integration platform for bio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