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29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梁智尧  赵云 《建筑师》2021,(3):87-94
规划经验的因革相续是中国都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明中都作为中华帝国最后一座在南方的新建都城,既继承了成熟的规划经验,又反映出与北方都城有所不同的革新内容.本文从择中和模数两个主要都城规划层次,剖析了明中都规划的因袭和革新内容,其中环境择中和方格网模数法是其突出的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明中都城规划方法研究对把...  相似文献   
62.
全球范围下寒武统发育的黑色泥岩是一套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分布广,但在不同地区厚度和质量差异大,重建其沉积与发育模式对预测优质烃源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页岩气勘探提供指导。通过对鄂西地区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烃源岩样品开展有机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探讨古气候、古生产力和古海洋环境等对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控制作用,分析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沉积模式、发育机制以及生物活动和海洋环境变化与优质烃源岩形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段具有高TOC含量(2.63%~8.76%)、高化学蚀变指数(68~76)和高生物来源Ba (平均含量为1 392×10-6)的特点,且高度富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U和V)。V/Cr比值、U/Th比值和V/Sc比值指示天柱山剖面下寒武统的水体经历了从硫化缺氧环境到次氧化环境再到氧化环境的变化,与Mo、U富集因子之比指示的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特征相一致。TOC含量与Al、Si、生物来源Ba含量的相关性表明陆源输入对烃源岩有贡献。δ13C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升降对生物生存环境有影响。研究认为,鄂西地区早寒武世海水的硫化缺氧和表层海洋生产力高是导致有机质大量埋藏、形成优质烃源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64.
Based on the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technique, a voidage measurement system that can implement a voidage distribution display and voidage measurement of a gas-solid fluidized bed simultaneously is developed. The back projection algorithm is selected as the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voidage distribution display. Combining the Tikhnov regularization principle with the ART algorithm, a new quantitative hybrid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o implement the voidage measurement of a gas-solid fluidized b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measurement system is successful. The speed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voidage distribution is greater than 20 frames per second. The maximum error of voidage measurement can be less than 5%.  相似文献   
65.
分析了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困难,介绍了该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6.
本文针对节能绕组——三相“Y—△”串接“正弦”绕组的外部九根引出线之间的连接出错后所引起的后果及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判定接线错误的两个实用方法和一个改接的方法,在电机的节能改造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图嵌入已经成为图神经网络领域研究的热点。图嵌入作为图任务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将图的高维非欧信息编码到低维向量空间中,从而提升下游任务的性能和效率。为了及时掌握当前基于随机游走的图嵌入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归纳与整理,对现有的经典模型进行介绍与分类,主要分为基于经典随机游走的模型和基于属性游走的模型;然后对每一种模型解决的问题、算法思想、模型策略、优缺点和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与分析,并在几种常见的数据集上评估了部分模型的性能。通过研究发现,当前的基于随机游走的图嵌入亟待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属性选择、可扩展性、嵌入维度选择和可解释性,针对这些问题,图嵌入需要建立一致的理论框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提升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于全连接结构的混合预编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等效信道两步设计法的混合预编码方案。首先结合发送端模拟预编码矩阵、接收端模拟组合矩阵和信道矩阵构造等效信道,以最大化等效信道增益为目标设计出收发端的模拟部分,之后对数字预编码矩阵与数字组合矩阵逐列应用最小二乘准则进行求解,设计出收发端数字部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逼近最优全数字预编码方案且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并具有较强的容错性。  相似文献   
69.
In this paper, the fault-tolerant control (FTC) problem is investigated for a class of multi-input multiple output nonlinea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and an active FTC method is proposed. The controlled system contains unknown nonlinear functions, unknown control gain functions and actuator faults, which integrates time-varying bias and gain faults. Then, fuzzy logic systems are used to approximate the unknown nonlinear functions and unknown control gain functions, fuzzy adaptive observers are used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Further, based on the obtained information, an accommod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compensating the actuator faults. It is shown that all the variables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are semi-globally uniformly bounded, the tracking error converges to an arbitrary small neighbourhood of the origin. A simulation i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稀相气力输送粉料压损比与混和比比例关系式中比例系数K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关于K的经验公式建立了基于此比例关系式的差压-速度法粉料流量测量模型实验验证相应的粉料流量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为5%,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