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14篇 |
化学工业 | 148篇 |
金属工艺 | 20篇 |
机械仪表 | 24篇 |
建筑科学 | 23篇 |
矿业工程 | 10篇 |
能源动力 | 14篇 |
轻工业 | 22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116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3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6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较高的充放电比容量,是一类理想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工作研究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1/3Fe1/3Mn1/3O2表面修饰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固相球磨法在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纳米ZrO2,采用形貌、结构、电化学方法等研究了包覆后性能改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ZrO2在NaNi1/3Fe1/3Mn1/3O2表面形成一层惰性保护层,有效隔开了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的接触,缓解了电解液的分解速度,抑制了金属离子的溶出速度,从而显著改善了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高温性能。在ZrO2包覆修饰后,55℃下正极材料相比于未包覆的正极材料有明显提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3.6%,高于未包覆的75.2%。此外,包覆后的NaNi1/3Fe1/3Mn1/3O2正极材料在空气环境存储后,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36.
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直接添加5~15份杜仲橡胶或用杜仲橡胶等量替代天然橡胶(NR),研究其对胎面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胎面胶中直接添加杜仲橡胶,胶料的门尼粘度增大,门尼焦烧时间略有延长;且随着杜仲橡胶用量的增大,t90略有延长,Fmax-FL呈减小趋势,硫化胶的邵尔A型硬度、100%定伸应力和300%定伸应力呈减小趋势,抗切割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拉伸强度和回弹值变化不大,拉断伸长率呈增大趋势,胶料0和25 ℃时的损耗因子(tanδ)先增大后减小,但均大于未添加杜仲橡胶的胶料,60 ℃时的tanδ变化不大;将杜仲橡胶等量替代NR,随着杜仲橡胶用量的增大,胶料的门尼粘度呈增大趋势,t90基本呈延长趋势,Fmax-FL先增大后减小,硫化胶的硬度、100%定伸应力、300%定伸应力呈减小趋势,拉断伸长率、回弹值、DIN磨耗指数和抗切割指数呈增大趋势,拉伸强度变化较小,胶料0 ℃时的tanδ增大,60 ℃时的tanδ减小,表明胶料的抗湿滑性能提高,滚动阻力下降。 相似文献
37.
在油气井测试过程中,特别是高温高压气井、超深井、水平井的测试,测试管柱在轴向力、管内外压力、弯矩、扭矩及温度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形成复杂的应力和应变,有时会造成管柱断脱和屈服破坏。为此,开发了油气测试管柱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考虑井眼轨道、测试管柱结构、测试阀类型、井内外流体性能、管柱内外压力、管柱与井壁间的摩擦因数、管柱温度及地层温度,可计算出油气测试过程不同作业阶段管柱的受力状态,包含管柱的轴向拉力、扭矩、应力、安全系数、稳定性状态及伸长等参数,可以对多级管柱组合的各级长度进行优化。现场应用结果显示,软件的计算精度满足工程作业需要。 相似文献
38.
39.
40.
磨损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套管磨损后其承载能力降低,因此对磨损套管进行抗挤毁能力预测或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数值模拟和实物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磨损套管的挤毁失效机理、影响抗挤强度的因素及影响规律。分析得出,月牙形磨损套管的挤毁属"三铰"失稳,严重磨损处首先屈服进入塑性区并产生很大变形,从而导致整体结构发生弹塑性失稳。磨损套管的抗挤强度随剩余套管壁厚、磨损半径和轴向载荷分别呈指数、幂函数和线性函数式变化。以此为基础,从未磨损套管实际抗挤强度计算入手,建立了完整的磨损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所建立的磨损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模型可用于磨损套管和未磨损套管抗挤强度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