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186篇 |
免费 | 10391篇 |
国内免费 | 786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113篇 |
综合类 | 9770篇 |
化学工业 | 9748篇 |
金属工艺 | 6483篇 |
机械仪表 | 6046篇 |
建筑科学 | 5841篇 |
矿业工程 | 3377篇 |
能源动力 | 2098篇 |
轻工业 | 9808篇 |
水利工程 | 3424篇 |
石油天然气 | 2666篇 |
武器工业 | 1358篇 |
无线电 | 96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105篇 |
冶金工业 | 3656篇 |
原子能技术 | 1568篇 |
自动化技术 | 137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8篇 |
2023年 | 1373篇 |
2022年 | 3400篇 |
2021年 | 4297篇 |
2020年 | 3003篇 |
2019年 | 2143篇 |
2018年 | 2300篇 |
2017年 | 2620篇 |
2016年 | 2353篇 |
2015年 | 3793篇 |
2014年 | 4696篇 |
2013年 | 5673篇 |
2012年 | 7063篇 |
2011年 | 7657篇 |
2010年 | 7304篇 |
2009年 | 6976篇 |
2008年 | 7012篇 |
2007年 | 7130篇 |
2006年 | 6177篇 |
2005年 | 5064篇 |
2004年 | 3791篇 |
2003年 | 2353篇 |
2002年 | 2239篇 |
2001年 | 1993篇 |
2000年 | 1604篇 |
1999年 | 626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176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24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4篇 |
1951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提高基于OCR技术的选举投票系统效率,提出了系统主机端软件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主机端软件和票箱端软件统一起来考虑,充分考虑选举信息,利用选票中相关对象的位置数据设计选票,将选票格式数据发送到票箱,实现一系列选举投票系统功能,从而开发出一套主机端软件.该方法使得选票版面可以更复杂、基于选票格式数据而设计的票箱端识别软件定位速度更快,有效提高了系统效率,选举投票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2.
物联网技术在资源回收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物联网产品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中,为不同的领域提供着便捷的服务。物联网技术的实质是通过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完成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并最终能够智能的完成工作。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物资回收领域中的应用并不成熟,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应用产品,本文针对物资回收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一套可行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资回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4.
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技术及其进展。内容包括天然纤维素的制备与分离、天然纤维素的溶解机理及所用的溶剂、天然纤维素溶解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75.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发散法合成了G3.5和G4.0的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研究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代数、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对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4.0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存在时,Cu^2+和Co^2+的配合物水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出现了蓝移。当G3.5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存在时,G3.5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几乎不和Co^2+发生配位作用。延长反应时间,Co^2+/G4.0PAMAM的吸收强度增加,但是Cu^2+/G4.0PAMAM的吸收曲线几乎没有变化。溶液的pH值对G4.0的聚酰胺胺树状分子与Cu^2+,Co^2+配位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为其循环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77.
78.
This paper simulates a kind of new sub-50 nm n-type double gate MOS nanotransistors by solving coupled Poisson-Schrödinger equations in a self-consistent manner with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presents a systematic simulation-based study on quantum-mechanical effects, gate leakage current of FinFE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viation from the classical model becomes more important as the gate oxide, gate length and Fin channel width becomes thinner and the Fin channel doping increases. Gate tunneling current density reduces with the body thickness decreasing. Excessive scaling increases the gate current below Fin thickness of 5 nm. The gate current can be dramatically reduced beyond 1017 cm−3 with the Fin body doping increas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n confinement, quantum mechan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classical approach. Our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quantum mechanical simul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realistic optimization of the FinFET structure.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