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电工技术   116篇
综合类   191篇
化学工业   564篇
金属工艺   187篇
机械仪表   196篇
建筑科学   236篇
矿业工程   88篇
能源动力   91篇
轻工业   249篇
水利工程   54篇
石油天然气   268篇
武器工业   31篇
无线电   2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0篇
冶金工业   152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41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The influences of gas compositions on the rates of coke formation over a Pt?CSn/Al2O3 catalyst are studied. The coke formed on the catalys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IR spectroscopy, Raman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wo kinds of coke are identified from the TPO profiles and assigned to the coke on the metal and the coke on the support, respectively. The coke formed on the metal is softer (containing more hydrogen) than that formed on the support. The rate of coke formation on the metal is weakly dependent on the propylene and hydrogen pressures but increasing with the propane pressure, while the rate of coke formation on the support is increasing with the propane and propylene pressures and decreasing with the hydrogen pressure. Based on the kinetic analysis, a mechanism for the coke formation on the Pt?CSn/Al2O3 catalyst is proposed, and the dimerization of adsorbed C3H6 is identified to be the kinetic relevant step for coke formation on the metal.  相似文献   
72.
生物膜是金属发生海洋微生物腐蚀的主要作用因素之一。本文采用腐蚀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电偶电流等多种电化学技术联合分析,研究了天然高分子凝胶(海藻酸钙)模拟生物膜对10CrMoAl低合金钢以及1Cr18Ni9Ti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得到影响海洋微生物腐蚀过程的信息,与实海实验结果相吻合,说明了各种电化学技术应用于海洋微生物腐蚀研究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多种电化学技术联合分析可以为国产的海洋用金属材料在国内海域中的微生物腐蚀研究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73.
多孔阳极氧化铝表面的润湿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体积分数的磷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得到多孔阳极氧化铝(PAA),在PAA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得到疏水性良好的表面.研究了在不同的阳极氧化及后期工艺条件下,PAA表面润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接触角为155°的超疏水表面;试样粗糙度对多孔阳极氧化铝的润湿性有影响,粗糙度越小,所得到的试样镀膜后的接触角越大;纳米孔的直径大小是影响多孔氧化铝膜润湿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直径范围内(160~190 nm之间)的氧化膜疏水性最好;大于1.7 μm的膜厚即能调节表面润湿性,恒压或恒流状态对接触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4.
利用DS1302实现时间锁定及密码保护功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引 言 DS1302时钟芯片功能强、功耗低,可以提供年、月、日、时、分、秒及带闰年补偿等信息.它内部有一个31字节RAM的高速数据暂存器,工作电压在2.0~5.5 V范围内选择.它与时钟/RAM间的通信仅需3根线: RST(复位)、I/O(数据线)和SCLK(串行时钟).  相似文献   
75.
基于非常稀疏随机投影的图像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非常稀疏随机投影引入可压缩传感CS(Compressed Sensing)理论,提出一种新的CS测量矩阵:非常稀疏投影矩阵。利用非常稀疏投影分布的渐近正态性,证明了新的矩阵满足CS测量矩阵的必要条件。该矩阵由于其构成的非常稀疏性大大简化了图像重建过程中的投影计算,从而提高重建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非常稀疏投影矩阵在满足一定测量数目要求的条件下可以精确重建。最后给出了新的测量矩阵与一般采用的高斯和贝努里测量矩阵的重建结果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76.
张路  赵濉 《油田化学》1998,15(4):348-353
考察了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石油磺酸盐Cy体系与胜利孤东原油及萃取其酸性组分后的剩余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特性,发现复合驱油体系中的外加表面活性剂、碱与原油原位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对低离子强度下短时间内的界面张力影响较大;外加表面活性剂对高离子强度下长时间的界面张力影响较大。动态界面张力的最低值与界面上各表面活性物质的浓度和比值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7.
界面张力弛豫方法是研究油水界面膜微观性质极为有效的方法。采用该方法研究了驱油体系中化学剂如聚合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碱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扩张黏弹性质的影响,考察了界面上的微观弛豫过程。研究发现,驱油体系中化学剂均对原油活性组分界面膜的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聚合物和碱的加入使界面上出现了特征时间在103s数量级的慢弛豫过程,大大增强了界面膜的弹性。表面活性剂与活性组分间的相互作用造成扩张黏性部分明显变化,而弹性变化不大。图6表1参5  相似文献   
78.
从油相性质和水相性质对具有一定亲水-亲油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吸附的影响出发,研究模拟油中的有机添加剂(有机酸、长链醇)和不同结构的原油酸性活性组分与外加表面活性剂之间以及不同亲水、亲油能力的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之间在降低界面张力方面的协同效应.油相中的油酸甲酯通过改变外加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相之间的分配而影响界面浓度,从而影响界面张力,随着油相中油酸甲酯浓度的增加,油相中有机活性物质与不同结构的外加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正有负,协同效应是正还是负与具体的水相性质密切相关.提出了判别表面活性剂与模拟油中有机物降低界面张力方面协同效应正负的经验方法,用该经验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图6参7  相似文献   
79.
活性污泥工艺模型在计算机模拟中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发根  刘俊新  隋军 《给水排水》2006,32(9):94-100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活性污泥生化过程是分析研究污水处理工艺的有效手段之一,模拟的有效性取决于采用的动力学模型、工艺模型、沉淀模拟以及模拟计算中的数学分析方法。其中工艺模型反映了工艺特性,是真实工艺在模拟过程中的再现。根据水力学及运行特征,可将现有主要工艺分为单池间歇式、多池间歇式、单向连续式和交替连续式。运用ASM2D动力学模型,对某污水处理厂的UNITANK工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选择的动力学模型和工艺模型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0.
综合自适应阈值与多尺度的TV图像修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磊  韦穗  梁栋  王年 《计算机工程》2007,33(22):18-20
基于TV模型的图像修复算法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但其对参数的选取较敏感,且运算量较大。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自适应阈值与多尺度的TV图像修复算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TV图像修复模型的修复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压缩运算量,提高修复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