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19篇 |
免费 | 5062篇 |
国内免费 | 76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97篇 |
技术理论 | 8篇 |
综合类 | 2711篇 |
化学工业 | 1959篇 |
金属工艺 | 2084篇 |
机械仪表 | 1140篇 |
建筑科学 | 510篇 |
矿业工程 | 197篇 |
能源动力 | 1329篇 |
轻工业 | 997篇 |
水利工程 | 148篇 |
石油天然气 | 183篇 |
武器工业 | 2123篇 |
无线电 | 226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67篇 |
冶金工业 | 2900篇 |
原子能技术 | 130篇 |
自动化技术 | 34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0篇 |
2024年 | 556篇 |
2023年 | 844篇 |
2022年 | 960篇 |
2021年 | 1013篇 |
2020年 | 1065篇 |
2019年 | 846篇 |
2018年 | 602篇 |
2017年 | 799篇 |
2016年 | 905篇 |
2015年 | 936篇 |
2014年 | 1263篇 |
2013年 | 1487篇 |
2012年 | 1815篇 |
2011年 | 1681篇 |
2010年 | 1348篇 |
2009年 | 1485篇 |
2008年 | 932篇 |
2007年 | 1504篇 |
2006年 | 1491篇 |
2005年 | 658篇 |
2004年 | 303篇 |
2003年 | 273篇 |
2002年 | 278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257篇 |
1999年 | 233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8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3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5篇 |
1974年 | 15篇 |
1972年 | 16篇 |
1970年 | 13篇 |
1966年 | 15篇 |
1965年 | 16篇 |
1951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质量安全准入要求被认为是具有重要贸易影响的因素。入世后,受主要出口市场不断严格质量安全监管的影响,中国蜂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在重点分析近年来日本、欧盟、美国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的基础上,本文就国际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蜂产品是我国传统营养食品也是重要出口产品,我国蜂产品由于无序竞争等原因使产品质量风险较高。绿色食品认证作为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对于提高蜂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绿色食品蜂产品生产检查关键点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检查的规范性,提高蜂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4.
85.
不同烘烤工艺对烤烟品种NC55中性香气物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烘烤过程中中性香气物质各组分含量变化及合理精准的密集烘烤烤香工艺,结合现行产区密集烘烤工艺,采用GC/MS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3种烘烤工艺对烤烟品种NC55中性香气物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烘烤过程中,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且其主要在变黄、定色期合成积累;除新植二烯外,中温中湿处理的烤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及各组分含量均高于中温高湿和多阶段中温中湿处理,而多阶段中温中湿处理稍高于中温高湿处理。综合来看,中温中湿处理更能提高NC55烤后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86.
为分析烟草全生育期对镉(Cd)吸收、累积及分配的品种间差异,筛选低Cd吸收品种,通过盆栽土培法并外源添加cd,研究了不同Cd水平对10个烤烟品种生长和cd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d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NC89、龙江851和翠碧1号的根系对Cd毒害反应较敏感,云烟85和豫烟3号的根系对Cd耐性较强,低、高Cd对烤烟叶片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烤烟根系比叶片对Cd毒害的反应更敏感。烤烟不同器官中对Cd含量和积累量都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其中叶片Cd含量中烟100、翠碧1号、云烟87和豫烟3号较低;不同烤烟品种对土壤cd变化的敏感响应程度不同,中烟100、红花大金元和NC89对Cd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87.
用三个品种(中黄30、中黄39和翼豆12)研究幼苗期不同插接方式对大豆成活率和缓苗天数的影响,以期建立可用于大豆根冠关系研究的嫁接技术.试验采用插接法.对砧木保留两片子叶时接穗去留子叶对成活率的影响,以及接穗保留子叶时,砧木去留子叶对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插接法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砧木留子叶+接穗去子叶的嫁接方法缓苗天数需要3~4d;砧木留子叶时,接穗去留子叶对嫁接成活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接穗留子叶时,嫁接部位的不同(即砧木去留子叶)对嫁接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砧木留子叶+接穗不留子叶的嫁接方式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8.
为了找出鸡蛋长期贮存蛋清变绿的原因,对导致蛋清变绿的物质进行了分离和分析,并且对绿色蛋清中的细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采用酒精沉淀法和紫外灯照射法,初步分析出了导致蛋清变绿的物质的性质;采用KB平板涂布法对绿色蛋清中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且对纯化后的细菌进行了鉴定(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结果表明,导致蛋清变绿的物质是一种水溶性的、紫外光下发黄绿色荧光的色素,进而从绿色蛋清中筛选出一株能够在KB培养基上生长并且产生黄绿色荧光色素的菌株YGF-1,并被专业微生物鉴定机构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因此,鸡蛋在4℃或是室温(20℃)条件下长期贮存,容易感染假单胞菌属菌,该菌产生的水溶性的、紫外光下发黄绿色荧光的色素将导致蛋清变绿。 相似文献
89.
我国9个品种绿豆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我国9个品种绿豆淀粉的部分理化性质及颗粒形态。其总淀粉含量、直连淀粉含量、溶解度及膨胀度范围分别为54.73%~57.99%,40.44%~41.82%,13.72%~17.67%,17.27%~20.55%;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这些绿豆品种淀粉的糊化特性和热特性,它们的峰值粘度、谷黏度、崩溃值、最终粘度、回生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范围分别为6064~7149cP,2890~3514cP,2858~3937cP,3640~4651cP,511~1201cP,4.00~4.13min,70.0~71.6℃;糊化起始温度、峰值温度、最终温度,成糊温度范围及热焓值范围分别为57.28~62.37℃,66.48~68.74℃,73.29~75.70℃,11.22~16.31℃,8.24~16.39J/g;绿豆淀粉颗粒尺寸5~30μm,呈肾形、椭圆形、小球形和凸圆形等,其微晶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