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4篇
  免费   2177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电工技术   19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67篇
化学工业   457篇
金属工艺   177篇
机械仪表   494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88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609篇
无线电   33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6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62篇
自动化技术   548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1177篇
  2011年   1271篇
  2010年   1052篇
  2009年   1161篇
  2008年   868篇
  2007年   1328篇
  2006年   1051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Hexagonal BN fiber coatings and BN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pyrolysis of the raw materials boric acid and urea in an atmosphere consisting of hydrogen and nitrogen. The powder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mixing ratio of the raw materials to produce BN with the desired composi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The pyrolysis of boric acid and urea in a molar mixing ratio of 1:2 resulted in a BN that was hexagonal and had a near-stoichiometric composition.To prepare a solution for the coating of fibers, boric acid and urea were dissolved in an ethanol-water mixture. The coating was then applied to SiC filaments using a continuous roll-to-roll dip-coating process. It could be shown by SEM/EDS that BN layers were applied to the fibers. No significant bridging in the fiber bundle was found. Furthermore, it could be demonstrated by grazing incidence x-ray diffraction that the layers were crystalline.  相似文献   
142.
合成了全氢聚硅氮烷和硼氮烷的混杂先驱体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混杂先驱体和3D碳纤维编制体为原料,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得了碳纤维增强氮化硼.氮化硅混杂基体的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杂先驱体中含有B—N,B—H,Si—N,Si—H,N—H等结构,无其它杂质出现;随着PIP工艺循环次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随之提高:当进行4个循环时基本致密,密度达到1.50g/cm^3,弯曲强度达到156.4MPa;轨道模拟实验显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3.
从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组织行为与影响力建模、社会系统的计算实验、社会系统的探索性分析与优化设计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的组织行为建模与计算实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后续研究方向:网络环境下社会管理结构框架与运行机理、网络群体行为分析与影响力建模方法、社会管理的博弈机理、基于多智能体的社会管理计算实验方法和基于计算实验的社会管理策略探索性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144.
Determinism is very useful to multithreaded programs in debugging, testing, etc. Many deterministic ap-proaches have been proposed, such as deterministic multithreading (DMT) and deterministic replay. ...  相似文献   
145.
针对双精度浮点除法通常运算过程复杂、延时较大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oldschmidt算法设计支持IEEE-754标准的高性能双精度浮点除法器方法。首先,分析Goldschmidt算法运算除法的过程以及迭代运算产生的误差;然后,提出了控制误差的方法;其次,采用了较节约面积的双查找表法确定迭代初值,迭代单元采用并行乘法器结构以提高迭代速度;最后,合理划分流水站,控制迭代过程使浮点除法可以流水执行,从而进一步提高除法器运算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40 nm工艺下,双精度浮点除法器采用14位迭代初值流水结构,其综合cell面积为84902.2618 μm2,运行频率可达2.2 GHz;相比采用8位迭代初值流水结构运算速度提高了32.73%,面积增加了5.05%;计算一条双精度浮点除法的延迟为12个时钟周期,流水执行时,单条除法平均延迟为3个时钟周期,与其他处理器中基于SRT算法实现的双精度浮点除法器相比,数据吞吐率提高了3~7倍;与其他处理器中基于Goldschmidt算法实现的双精度浮点除法器相比,数据吞吐率提高了2~3倍。  相似文献   
146.
吴添君  姜新文 《计算机科学》2015,42(7):12-14, 27
针对文献[1,2]提出的MSP问题,研究了MSP问题与着色问题、子图同构问题的对应关系,揭示了MSP问题所反映的NP完全问题的共性;分析了MSP问题的相变现象,为文献[1,2]提出的多项式时间算法框架的测试提供了难例产生方法。  相似文献   
147.
李昂  毛晓光  雷晏 《计算机科学》2015,42(12):102-104, 107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软件修复开销,研究高效的软件自动修复技术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识。缺陷定位作为自动修复技术的前端,是实现快速准确自动修复的关键,其精度直接影响自动修复的性能。然而,初步研究表明,现有缺陷定位技术缺乏对自修复需求的考虑,对自修复算法支持有限。有必要研究面向自修复的高精度自动化缺陷定位技术,以提升自修复性能。因此,提出了失效场景的缺陷定位方法来应对该问题。提出的方法首先采用程序切片技术,构造出与失效相关的场景;然后对失效场景的各个元素实施可疑值度量;最后将可疑值度量化的场景交给自动修复技术实施修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本缺陷定位方法能有效提升自动修复性能。  相似文献   
148.
系统一致是分布仿真应用DSA的基础和前提。为提高DSA的全局一致性程度,获得真实、可信的仿真结果,首先阐述了DSA全局一致性问题;然后以某分布仿真系统为例,系统阐述了其全局不一致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DSA系统的全局一致性需求;最后,重点给出了模型域、服务域和认知域内的一致性控制策略与建议。本研究可为DSA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提供技术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9.
布尔可满足性SAT问题作为第一个被证明的NP完全问题,是计算机理论与应用的核心问题,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近年来涌现了各种各样SAT求解器。但是,SAT求解器的运算效率始终是影响其应用的关键因素,所以利用硬件的高性能与并行性来加速SAT求解过程已成为验证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归纳总结了在SAT求解过程中,利用硬件现场可编程门逻辑FPGA的并行性和灵活性加速求解过程的各种算法研究,着重总结分析了应用型SAT求解器的加速策略。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深入分析,指出它们的优缺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提高高丢包率环境下的TCP传输性能,提出一种往返时延偏移智能响应机制。对往返时延偏移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延迟因子,用这个因子对拥塞窗口增长和减小量进行修正,实现拥塞窗口增长速度随往返时延偏移自适应调整,能够区分随机丢包和网络拥塞。开发Linux内核模块实现了往返时延偏移智能响应机制,可快速部署到所有基于AIMD策略的拥塞控制机制。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往返时延偏移智能响应机制,平均吞吐量超过cubic算法57%,能够有效提升高丢包率环境的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