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0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电工技术   592篇
综合类   572篇
化学工业   1098篇
金属工艺   292篇
机械仪表   352篇
建筑科学   468篇
矿业工程   31篇
能源动力   302篇
轻工业   785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17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9篇
冶金工业   98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38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并存在早熟收敛的问题,利用禁忌搜索算法较强的“爬山”能力,搜索时能够跳出局部最优解,转向解空间的其他区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禁忌搜索(TS)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TS—PSO),并选用两个函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TS—PSO比其他改进粒子群算法更能提高收敛速度,获得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52.
热处理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不同的淬火(800℃,900℃,1000℃)和回火(200℃,400℃,600℃)热处理工艺,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锰球墨铸铁的合理热处理工艺为在900℃奥氏体化保温2h水淬,在200℃回火2h水淬.淬火后的组织为大量的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淬火和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球状石墨.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下降,冲击韧性提高,耐磨性下降.淬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大,回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均苯四酸二酐(简称均酐或PMDA)凝华结晶精制的最佳条件,并以均酐在定温下的平衡蒸汽压为基础,推导出凝华结晶条件数学关系式.该式把氧化反应的空速,气相组成及捕集温度等工艺参数与捕集率关联起来,并制作出捕集温度对均酐凝华结晶效率和均酐纯度关系曲线图.同时讨论了拉乌尔数学关系式在处理本体系的适应范围.指出在低捕集率情况下,引入修正项后的拉乌尔数学关系式才能与实验值吻合.  相似文献   
54.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了定向碳纳米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并且研究了该复合物的耐磨损性.对定向碳纳米管及其复合物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采用砝码质量法评价了复合物的耐磨损性.分析结果表明,混酸处理后定向碳纳米管附带了-OH、-COOH基等极性基团.混酸处理后定向碳纳米管束状结构被破坏,定向碳纳米管可以单管形态分散于基体中,碳纳米管表面包覆着PMMA.砝码质量法耐磨损性测试结果表明,定向碳纳米管的加入可提高PMMA复合物的耐磨损性和耐划痕性,当定向碳纳米管用量为0.7%时,复合物的耐磨损性能提升了54%.  相似文献   
55.
基于DSP的电能质量参数采集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电能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电能质量参数采集装置功能单一、处理速度较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电能质量参数采集装置.该装置以TMS320F2812为核心处理器,在分析稳态谐波和暂态电能质量问题时分别采用锁相倍频电路和TMS320F2812中的事件管理器触发A/D转换.通过做FFT检测电网中的稳态谐波成分,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暂态电能质量问题,并通过LCD显示检测结果.同时,该系统还可通过串口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经测试,该系统功能齐全且处理速度较快,对稳态及暂态电能质量问题均可进行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56.
软件缺陷预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问题,通常软件缺陷预测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于软件模块是否存在缺陷和软件模块存在缺陷的数量。目前软件缺陷数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缺陷数的软件模块排序。为提高软件模块排序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回环软件缺陷数量预测模型。此模型主要包括回环特征选择和缺陷预测两部分。在回环特征选择部分,将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和包裹式特征选择方法相结合,以回环的方式动态的选出最优特征,并训练学习器;陷预测部分采用反距离加权集成的方式得到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相比于LRCR、GRCR、LR、MLP、GP、NBR、ZIP分别提升了10.36%、28.74%、13.51%、36.61%、25.30%、60.14%、54.72%,有助于提高软件缺陷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KMnO4氧化降解雌酮反应动力学与氧化产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KMnO_4氧化降解雌酮(E1)的效能和反应机理,在假一级条件下,研究KMnO_4氧化降解E1的动力学规律,利用三重四级杆串联线性离子阱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MS)对KMnO_4氧化降解E1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MnO_4氧化降解E1符合假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假一级动力学常数Kobs(s-1)随着KMnO_4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L·mol~(-1)·s~(-1))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与HOCl和O_3氧化E1对比,在中性p H附近,KMnO_4氧化E1的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与HOCl相当,但远低于O_3.然而,实际水体中KMnO_4的除污染效能明显高于HOCl和O_3,主要是由于HOCl和O_3在实际水体中的消耗速度比较快,有效剩余浓度低,而KMnO_4在实际水体中的消耗速度比较慢.LC-MS/MS测定KMnO_4氧化降解E1产物的结果表明,KMnO_4易氧化进攻E1苯环上的活性位酚羟基,形成一系列羟基化、醌型、羧酸化芳香开环产物,并且有效降低其内分泌干扰活性.  相似文献   
58.
自动化电解去内交叉孔毛刺过程的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零件内部交叉孔相贯线处的毛刺去除困难的现状,利用电解加工的原理,采用插孔固定阴极式的电极布局形式,提出基于电流检测的自动电解去毛刺的方法.建立电解去毛刺的数学模型,用仿真和实验研究电解去毛刺过程中加工间隙、加工电压及加工时间对毛刺去除的影响,分析去毛刺过程中电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该电极布局形式下,毛刺与工件间的平均电流随着毛刺的去除逐渐下降,且电流曲线的斜率在毛刺完全去除后趋近于0.以此作为去除过程是否完成的判断依据,研制了自动电解去毛刺的控制系统并完成了自动化去毛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毛刺大小进行判断,可以控制加工时间进行精确的毛刺去除,成本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9.
在经典检测算子中,针对单板灰度图像的缺陷检测存在缺陷边缘检测不清晰甚至出现伪边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Otsu改进算法与数学形态学相结合的单板缺陷检测算法.在HSI彩色空间中,对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后的H、S、I分量采用本文算法进行分别处理,并将三分量的检测结果进行叠加.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单板的一个或多个缺陷边缘.与经典边缘检测算子的检测结果对比可知,该算法无论对于缺陷的定位还是边缘的提取均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60.
为改善汉江水电站库区水质,考察了跌水式人工湿地应用于合流制排水系统雨季溢流污染的治理情况,以维护附近生态环境平衡.通过与普通湿地的比较,发现3级跌水式湿地对COD、氨氮、总氮及总磷的去除率均高于普通湿地,分别高13.1%、7.9%、6.1%和6.0%.跌水型湿地具有较好的溶解氧梯度,而普通湿地末端容易形成厌氧环境.Biolog微平板试验的结果表明,跌水型湿地中的微生物对糖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酸及脂类、代谢中间产物及次生代谢物的利用程度更高.PCR-DGGE分子图谱技术分析表明,跌水型湿地的微生物种群普遍比普通湿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丰富,且特有的功能微生物与污染物去除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