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6篇 |
免费 | 208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9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85篇 |
化学工业 | 232篇 |
金属工艺 | 35篇 |
机械仪表 | 42篇 |
建筑科学 | 528篇 |
矿业工程 | 26篇 |
能源动力 | 69篇 |
轻工业 | 58篇 |
水利工程 | 159篇 |
石油天然气 | 43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15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16篇 |
冶金工业 | 26篇 |
原子能技术 | 16篇 |
自动化技术 | 2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06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70年 | 2篇 |
1967年 | 5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口径望远镜有助于提升空间碎片目标测量能力。根据激光测距雷达方程应用多台相对较小口径望远镜同时接收激光回波信号,可等效实现单台大口径望远镜激光信号接收能力,弥补大口径望远镜在目标快速跟踪、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不足,并可兼顾测距系统测量能力和效率。基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相距约55 m的1.56 m和60 cm口径望远镜系统,研究了双接收望远镜测距技术,在国内首次开展双望远镜空间碎片激光观测试验,验证了多望远镜同时接收碎片目标激光信号测量技术。测量数据结果表明:1.56 m口径望远镜激光回波接收能力是60 cm口径望远镜的约3~4倍,双望远镜可等效于一台约1.65 m口径望远镜的激光接收能力,在远距离、小尺寸空间碎片目标高精度激光观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地面激光测距站向空间目标发射激光信号后,其反射的回波信号达到地面站时将覆盖一定范围,通过设置多台望远镜接收信号,有利于提升对激光信号探测能力。根据激光雷达测距方程及信号探测概率,分析了多望远镜信号接收系统的探测概率、提升效果以及等效接收能力。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相距约60 m、口径分别为1.56 m和60 cm双望远镜系统,通过双望远镜同时接收卫星的回波信号,研究了双望远镜信号接收系统探测能力。相比原60 cm口径望远镜系统,单位时间内激光回波数增加了四五倍。考虑到1.56 m口径望远镜激光测量性能,双望远镜可等效于一台口径约1.61 m望远镜系统接收能力,验证了多望远镜信号接收可行性和技术优势。分析了多望远镜系统对轨道高度1 000 km、直径10 cm非合作目标测量能力及所需望远镜台数,使该测量技术在微弱信号探测与大口径望远镜激光测量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为了改善变电站噪声控制中已有自适应降噪滤波算法的自适应能力差、收敛速度慢等弊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智能滤波算法。该算法针对PSO算法易出现无法兼顾局部、全局搜索和群体多样性丢失等问题,采用以粒子“亲密”度为依据来自适应调整粒子惯性因子和变异率的改进策略;利用该改进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取代梯度下降算法,实时优化BPNN的权、阈值,使噪声迅速降低,再用梯度下降算法对BPNN的权、阈值作进一步的精细优化,使噪声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抑制。文中以某变电站变压器噪声信号为仿真声源,分别利用所提算法、PSO-BPNN算法及BPNN算法对该声源信号进行主动抑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性能明显优于另外2种算法的性能,使变压器降噪系统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4.
在大电流作用下,电缆支架的导磁性会改变电缆周围的磁场分布,进而影响电缆本体运行,导致其温升变化,以往电力规程规范对于电缆支架的选材并未给出明确说明。文中以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市南徐220 kV变电站电缆为例,采用二维电磁场-流体场-温度场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不同载流量、不同电缆材质支架对电缆运行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质电缆支架因涡流引起的电缆支架温升不会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是否选用非磁性材质支架应综合考虑涡流引起的损耗及经济性。文中考虑了电缆支架的影响,给出了支架选择时的理论与工程应用依据,对提高电缆建设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地质雷达法用于地下水探测以及地下环境监测,是近年水利和物探行业研究的热点之一.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法的优点及其在探测地下水活动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雷达的频谱图和能量特征,可有效探测地下富含水区域.结合南京某小区地下管道泄漏的工程案例,对地下富含水区域和管道等其他异常情况进行地质雷达探测.实践证明地质雷达法在探测地下富含水区域方面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6.
分布式综合能源微网具有冷/热/电/气多能耦合的典型特征,如何进行包含冷热电联供和多种储能设备的运行优化,一直是现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工作之一。本文建立了储能设备和冷热电联供系统模型,基于电/冷/热和烟气余热利用平衡等式约束、储能设备充放能约束以及系统各个设备上下限约束,并通过配置权重系数,以一个运行周期内运维总成本和CO2总排放量为综合运行优化目标。构建了某大学城典型场景,以储冷设备为例,配置储能设备的容量分别为0/2/4MW,分析了储能容量对分布式能源微网运行优化的影响。配置合适的储能设备容量,一个周期内的综合运行优化目标越低,越能兼顾经济性和碳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38.
生物炭与污染土壤修复及烟草行业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生物炭的原料与制备工艺, 组分与结构特性,生物炭与农业生产、固碳减排和抗生素、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及生物炭技术在烟草行业的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做了综述,并提出了烟草行业继续开展生物碳制备与研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9.
江河湖泊等自然紊动水体流速数据对水环境和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ADCP使用的现状,开展了基于船载式浮动平台的ADCP垂线流速分布测验研究。基于不同水流条件下的现场测验数据,分析了浮动平台上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并对比了脉冲相干和非相干2种测量方式获取的垂线流速分布数据。结果表明,在船载式浮动平台上应用ADCP测验垂线流速分布是可行的。在浅水区,脉冲相干测量方式的精度和垂线的分辨率都较非相干测量方式有显著提高,应尽可能采用脉冲相干测量方式。测验研究结果可供这类浮动平台上ADCP流速测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
生态水文学作为解决现代水问题的新方式,源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考方式——“生态工程”,以“生态水文”为主题的论文、专著、会议成蓬勃发展之势.目前研究方法概述有:①国内外多种相关监测计划的建立以及各种估算方法相结合;②流域对比、传统的宏观和基于集对原理的微观相关分析揭示机理;③多种生态水文模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模拟生态水文过程.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归纳如下:①亟待生态水文学解释与水分驱动生态系统演化相关的重大问题;②寻找生态恢复的合适尺度,通过模型尽可能描述水量平衡及水文过程;③亟待开展极端事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④加强古生态学研究,在长时间序列中识别长期生态水文演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