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5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06篇
化学工业   149篇
金属工艺   94篇
机械仪表   53篇
建筑科学   29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15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3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低渗透油层进行微观水驱油实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相对渗透率、压汞等分析测试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之间内在联系,为油田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主要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和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3种类型,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溶蚀孔和裂缝是影响本区微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实验得出主要的微观渗流类型为均匀渗流、网状渗流、指状渗流3种类型。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与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孔隙类型储层对应不同的微观渗流特征;裂缝发育带的水驱油形式取决于孔隙渗透率和裂缝渗透率的相对大小;影响驱油效率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为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润湿性。  相似文献   
52.
油田开发一旦进入中高含水期,驱油过程中所形成的大孔道就会导致流体窜流、注入蒸汽浪费,生产井见效变差,从而严重影响蒸汽驱的驱油效果.利用室内一维填砂管实验对大孔道形成及其出砂量进行描述,通过实施砂堵前后渗透率的变化来评判砂堵大孔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砂堵后渗透率可以降低到初始值.通过相似准则原理的转换,用三维箱体模型模拟实际油藏,对蒸汽驱过程中注砂的瞬时油气比、累计采出程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注砂封堵大孔道不宜过早,含水率达到90%时实施封堵效果较好.并提出用合适浓度的瓜胶悬浮液携砂封堵蒸汽驱所形成的大孔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3.
渤海海域L油田是存在气云区的典型油田,气云区占其圈闭面积的30%左右,气云区范围内地震资料品质较低,在地震剖面上整体表现为弱振幅、弱连续性的特点,断层解释的难度大。为进一步认识油田气云区内1N区块的断层分布,提高区块的开发效果,该文通过分析1N区块潜在断层的地质油藏响应,利用精细地层对比、注采井相关性分析等手段识别出了气云区内两条潜在断层的位置和延伸方向,降低了该区块地质不确定性,有效指导油田完善注采井网,确保注水安全。  相似文献   
54.
针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钻井少、有机地球化学资料不够丰富的特点,基于KL6D构造区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提出了一种根据原油甾烷异构化成熟度参数C29ααα20S/(20S+20R)确定排烃门限的新方法。根据KL6D构造区烃源岩和已发现原油的C29ααα20S/(20S+20R)成熟度参数与深度拟合的线性公式,确定该构造及围区的排烃门限深度为3 320 m,该深度以下烃源岩对研究区油气成藏有显著贡献。本文方法确定的排烃门限能直观地刻画研究区有效烃源岩,特别适用于少井和浅井地区。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玻璃钢储罐的特点及其生产方法,进行了玻璃钢储罐与钢制储罐的特点对比,并分析了玻璃钢储罐在我国油田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56.
以洛伦兹曲线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利用渗透率洛伦兹分布曲线求得的数据进行e的负次幂变换处理,定义了一种新的非均质综合表征参数,该参数值介于0~1,具有对比性强、能定量化表征非均质程度、适用于任何类型油藏等优点。应用该方法对M油田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并针对其储层非均质特征制定了开发调整思路,应用后综合调整效果显著,实现了在含水率降低9%的同时,日产油量增加约1 200 m3的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57.
渤海海域沙西北地区潜山油源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渤海海域沙西北地区潜山的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沙西北地区已发现的原油位于沙河街组。曹妃甸2-1油田的潜山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潜山的原油具有高的伽马蜡烷指数(G/H)以及相对低4-甲基甾烷参数(4MSI),具有相对轻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整体轻于-29‰),主要为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的油源。曹妃甸1-6油田为花岗岩潜山储层,潜山的原油具有相对高的4MSI(>0.4),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值偏重(重于-29%),可能指示着以沙三为主的油源。曹妃甸2-1潜山直接披覆沙一段,沙一段源岩生成的原油可近距离充注至潜山储层中,为披覆式的源储对接成藏模式。曹妃甸1-6油田上覆为东营组,其丰度与热演化程度低,主要作盖层。歧口凹陷的原油侧向通过砂体运移侧向充注至曹妃甸1-6潜山圈闭中,表现为侧向砂体输导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实验分析了CFD2-1-2井潜山风化壳结构特征,揭示了沙西北地区潜山风化壳结构可能不具备侧向长距离输导油气的能力,与潜山直接披覆接触的有效烃源岩或者发育沟通源储的砂体是潜山油气成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58.
浅层油气运聚理论与渤海大油田群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油区年产原油3 000×10~4t,约占中国海洋石油产量的70%。渤海油区位于渤海湾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的中东部,勘探面积约4.5×104km2。渤海油区具有鲜明的石油地质特征:著名的郯庐大断裂纵贯渤海,新近纪断裂活动强烈,促进石油的纵向运移,但不利于油藏的保存;中新世—上新世发育河湖相沉积,上部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为浅层石油富集创造了条件;古近系生油岩埋藏深,新近系储-盖层较浅,石油垂向运移距离远,运移途径复杂。针对渤海复杂的石油地质条件,经过20年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探索,提出1大断裂-砂体"中转站"模式运移能力强、2小断层及走滑断裂运移油气能力弱、3地层—断层组合关系控制油气富集部位、4临界盖层控制断裂活动带油田形成、5圈闭汇油面积大小决定油田规模、6主力油田展布可分为凸起与凹陷富集型、7小凸起上的披覆背斜利于形成大油田7项创新学术思想,构成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并指导勘探,渤海勘探团队在短期内高效发现了7个大油田、17个中型油田,共27×10~8 m~3地质储量,奠定了中国第二大油区的储量基础。  相似文献   
59.
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浅层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断裂活动明显表现为受2期构造运动影响,且继承性较差,控制圈闭形成的晚期断裂没有深入到基底,这种现象在环渤中凹陷斜坡区具有普遍性,所以烃源问题一直是制约该地区浅层勘探的主要因素。勘探实践表明,东营组烃源可作为新近系成藏的直接烃源。从环渤中凹陷斜坡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即烃源和断裂活动特点入手,对该地区油气垂向运聚条件和圈闭发育条件进行了分析,根据各斜坡区断裂发育的不同特点,指出了不同的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以及勘探潜力区带。  相似文献   
60.
用改进的波及系数修正法确定水驱油藏理论含水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油藏的非均质性严重时,实测岩心相渗透率参数不具有代表性,在这种情况下,由波及系数修正法确定的水驱油藏理论含水率曲线与实际情况会有较大误差。提出用动态数据获得的相渗透率参数代替实测岩心相渗透率参数,改进了波及系数修正法。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波及系数修正法获得的水驱理论含水率能更准确地反映水驱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