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2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52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2625篇
金属工艺   100篇
机械仪表   50篇
建筑科学   25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531篇
轻工业   94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50篇
武器工业   17篇
无线电   1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8篇
冶金工业   55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8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5篇
  1967年   6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1年   4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考察工艺操作所需要的流场,并运用射流卷吸原理,确定了光催化反应器的釜体和射流式搅拌器的结构形式。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优化方案的模拟,显示了模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从而证明了本文设计的三维射流式搅拌器结构形式切实可行,尺寸参数完全合理。通过工业生产验证,反应除砷效率较实验室中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2.
以自由基共聚合和水解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CO2固定载体膜材料N-乙烯基-γ-氨基丁酸钠-丙烯酸钠共聚物 (VSA-SA).以VSA-SA为表层,聚砜超滤膜为支撑体制得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对CO2/CH4体系的渗透选择性,考察了金属离子交联剂和交联时间以及进料气组成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本文制得的复合膜运行1周仍能维持良好的分离因子和CO2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123.
In this paper a simple preparative method fo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ginkgolides A and B was developed,As starting material,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tandardized ginkgo extract (EGb761,containing 24% flavonoid and 6% terpene trilactones) was used,After a pretreatment step,optimized by the uniform design method ,the concentrated intermediate extract with high content of GA and gb( 90%) was separated into the individual terpenes by prepara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uted with petroleum ether-ethylacetate,Analysis of products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HPLC-ELSD(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The results show that ginkgolides A and B are obtained in higher yield and better purity.  相似文献   
124.
利用左旋多巴在碱性水溶液中的氧化交联成膜反应制备适于MABR过程的复合膜.通过浸泡法对多孔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进行表面聚合改性,考察了左旋多巴的浓度、反应时间和溶液pH值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比较了改性前后膜的表面结构、水接触角及气体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 g/L、pH=9.5的条件下,反应时间为7 h时,左旋多巴能在中空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无缺陷复合皮层,气体通量为0.3176 mL/(cm2·s),接触角为75.1°,在MABR测试实验中,复合膜的挂膜效果和处理能力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探究在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体系下其对金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分别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了金纳米颗粒合成实验,并通过TEM、UV-vis、XRD等手段对合成的金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分析。随后,以三角片状金纳米颗粒为例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不仅可以同时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出能够稳定存在的金纳米颗粒,而且还能够诱导金纳米颗粒发生非均向生长,产生三角形和六边形金纳米片。在此发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反应条件对该体系制备金纳米颗粒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该方法还能制备出棒状和带有支脚的金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26.
姜忠义  张宁  黄彤  任燕雄  王磊  王少飞 《化工进展》2016,35(6):1845-1851
二氧化碳(CO2)作为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和反应底物,其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保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CO2在生物体尤其是细胞内的传递对于控制碳排放、构建高效碳循环、开发新型碳捕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物体内CO2的传递机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CO2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与相应机制,针对水通道蛋白对CO2的促进传递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在膜对CO2自渗透性低时水通道蛋白对CO2的跨膜运输才能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进展表明,水通道蛋白四聚体的中央孔道和水通道赋予其对CO2的促进传递作用。此外,碳酸酐酶和HCO3-Cl转运蛋白的存在能加速细胞内酸化过程,提高CO2的传递速率。期望本综述能够为开发新的仿生膜材料及其碳捕集技术提供理论方面的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张劢  田瑶  郭之旗  王叶  窦广进  宋浩 《化工学报》2022,73(7):2774-2789
光催化-生物杂合系统耦合了光催化对光能的高收集效率和广谱吸收性能,以及生物催化温和、高效且高特异性转化的优势,可实现多种高值化学品和燃料分子的绿色、可持续合成,符合“碳中和”发展大方向。按照生物催化载体的不同,光催化-生物杂合系统可分为:光催化-生物酶杂合系统和光催化-微生物杂合系统两大类。光催化-生物酶杂合系统根据作用机制细分为:辅因子介导的间接反应体系、直接电子传递的反应体系以及混合型光催化-生物酶杂合系统;光催化-微生物杂合系统分为:直接电子传递的胞外供能模式、化学物质介导的胞外供能模式以及胞内的能量供给模式。对这些模式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存在的优缺点和关键问题做出了综合评述,并对该领域提出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生物质风化煤系腐殖酸(LHA)为炭质前驱体,通过溶剂蒸发和KOH活化方法制备了球形活性炭。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物理吸脱附仪等手段对球形活性炭形貌和孔道结构进行了表征;还将活性炭组装成扣式电容器,进行了充放电容量、循环伏安特性和交流阻抗行为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球形活性炭具有良好的球形度,通过少量碱活化后球形活性炭BET表面积为2034 m2/g、总孔容为1.24 cm3/g、平均孔径为2.38 nm。同时,以球形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水系超级电容器后显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比电容可达到319 F/g,在进行10000次充放电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8.9%。此外,球形活性炭相比于颗粒活性炭具有更好的导电性,也展现了更加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因此说明LHA基球形活性炭是一种有潜在优势的超级电容器材料。  相似文献   
129.
利用自制中空纤维气隙式多效膜蒸馏组件进行了多效膜蒸馏过程浓缩稀硫酸和磷酸溶液的研究, 考察了膜入口温度、料液进口浓度和料液流量对渗透通量和造水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入口温度升高时渗透通量和造水比增加;料液流量增加,渗透通量增加,而造水比随之降低;料液酸浓度增加,渗透通量和造水比均随之下降,且硫酸的影响更为显著。实验过程中渗透通量和造水比最高可达5.3 L/(m2·h)和11.5。在适当的操作条件下,该过程可将质量分数(下同)为2%的稀硫酸或稀磷酸溶液浓缩至40%以上,且渗透液最大的电导率仍小于200 μS/cm。以10%的硫酸溶液为料液,利用2个不同的膜组件进行了持续30 d的多效膜蒸馏过程稳定性实验研究,实验期间所用膜组件操作性能没有明显下降,没有观察到膜渗漏现象。  相似文献   
130.
孙常庚  唐韶坤 《含能材料》2020,28(5):435-441
自燃型离子液体具有极低蒸气压、低毒、高热稳定性等优点,是最有潜力取代肼及其衍生物的新一代绿色推进剂燃料。深入理解自燃性和点火燃烧过程对离子液体推进剂系统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为此,综述了近年关于自燃型离子液体点火燃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燃反应路线与机理、点火和燃烧过程以及自燃性理论预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以二氰胺阴离子和硝酸为主的自燃反应机理,分析了自燃型离子液体点火燃烧的几个阶段及现象,总结了对自燃性进行预测的几种方法,提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于扩展和完善除二氰胺外其它阴离子的反应机理、开发新型的绿色氧化剂代替有毒的发烟硝酸、统一规范点火装置和方法以及优化理论预测模型提高预测方法的精确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