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0篇 |
免费 | 351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123篇 |
化学工业 | 326篇 |
金属工艺 | 188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矿业工程 | 305篇 |
能源动力 | 86篇 |
轻工业 | 35篇 |
水利工程 | 15篇 |
石油天然气 | 10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1篇 |
冶金工业 | 384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29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29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56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5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分别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和固相法(SSR)分别制备了La0.8Sr0.2Ga0.8Mg0.2-xCoxO3-δ(x=0.05,0.085,0.1),简称LSGMC并通过容忍因子和平均电负性差计算得出LSGMC电解质材料能够形成一种稳定钙钛矿结构。LSGMC电解质材料的非化学计量值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显示出随Co含量增加吸附在LSGMC晶格中的氧减少。固相法制备的LSGMC电解质材料比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LSGMC电解质材料要致密,而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LSGMC电解质材料粉末分布范围要窄一些。制备的LSGMC电解质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导率,在800和750℃分别达到0.217和0.193 S/cm。 相似文献
72.
烟化炉产氧化锌烟尘的介电特性及温升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微波焙烧脱除氧化锌烟尘中氟氯的可行性以及氧化锌烟尘的吸波特性,采用谐振腔微扰法对不同物料密度氧化锌烟尘的介电特性(ε′,ε″和tanδ)进行测定。氧化锌烟尘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损耗角正切值与氧化锌烟尘的表观密度成正比。在微波场下研究物料质量和微波功率对氧化锌烟尘升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锌烟尘对微波具有较强的吸波能力,其表观升温速率与微波焙烧功率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在8 min内温度可到达800℃。 相似文献
73.
以质量比为1∶1的CuO、SiO2混合氧化物为反应原料,熔融的CaCl2-NaCl为电解液,在槽电压2.8 V、电解温度700℃下,电解5 h制备得到Cu3Si/Si复合物。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700℃下,CuO优先被电解还原生成单质Cu,SiO2在SiO2/CaCl2-NaCl电解质/Cu三相反应界面进行电解还原,生成的单质Si与Cu自发进行合金化反应,生成Cu3Si。新生成的Cu3Si合金作为新的导电集流体,推进SiO2的电解反应。电解产物Cu3Si/Si的微观形貌为粒径在0.1~1.9μm之间的多孔颗粒堆积,Si颗粒覆盖在Cu3Si合金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74.
为了实现在工业化生产中对α钛富氧层厚度预测和控制,通过实验研究α钛富氧层在高温空气环境中的形成及增厚过程,讨论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作用,建立高温(750~850℃)空气环境下关于温度、时间的富氧层增厚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当恒温热处理温度为750~850℃时,α钛富氧层厚度x与保温时间t0.5呈正比例关系,且升高热处理温度可显著提高富氧层增厚速度。在此温度范围内,氧原子的扩散激活能约为203473 J/mol,计算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性较好。结合文献中已有的扩散系数方程和实验测得的富氧层厚度数据,推导得到5个富氧层增厚动力学方程,其中3个方程的计算曲线与实验数据吻合性较好,可为实际生产中预估富氧层厚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5.
为提高含锗氧化锌烟尘中锗的浸出率,提出采用富氧常压浸出−中和工艺处理含锗氧化锌烟尘,通过调节合适的酸度控制烟尘中硅的浸出及氧的溶解,避免形成铁硅锗胶体造成锗的损失的同时控制溶液中Fe^(3+)浓度便于烟尘中硫化物的溶出。结果表明:常压富氧条件下,在温度为90℃、液固比为7 mL/g、控制终点pH为0.3~0.7的条件下浸出4 h,锗浸出率为83%,较传统工艺条件下的锗浸出率提高13%。浸出渣的物相主要为硫酸铅和硫化锌以及二氧化硅,表面出现多孔、蓬松状结构。锗主要以硅酸盐态赋存,84.94%以该状态赋存的锗被浸出,占总锗的59.24%。浸出液中Fe^(3+)浓度约为0.4 g/L,硅含量约为64.5 mg/L,实现了对Fe^(3+)及Si的控制。采用含锗氧化锌烟尘对溶液进行中和还原,表明控制溶液温度为90℃,pH为3.0,反应1.5 h,可将溶液中Fe^(3+)浓度控制在0.025 g/L内,满足后续的沉锗要求。 相似文献
76.
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并结合能谱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Nb-V不同微合金化的高强钢筋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断裂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示,实验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随着实验钢筋中Nb含量的降低,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下降(50%~3%)。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断口以韧窝为主,随着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的降低,韧窝尺寸和深度先增大后减小。裂纹和断口处的夹杂主要为MnS和氧化物。微裂纹多形成于相界面或夹杂处,也有形成在铁素体基体内,裂纹尺寸随着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的降低而增大。当裂纹在扩展过程中遇到较硬相贝氏体时,会向较软的铁素体相扩展。 相似文献
77.
78.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面扫描与线性扫描技术相结合,研究了HR-2不锈钢在0.5 mol/L H2SO4+0.1 mol/L 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HR-2不锈钢在该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活化电位及钝化区电位分别为:-0.4 V、-0.23 V、0.0 V ~ 0.8 V,基底保持开路电位和活化电位时,探头最大电流为9.5 nA和35.2 nA,基底形成钝化膜后探头电流明显减小;当探头电位为-0.2 V时能有效氧化基底产生的H2,0.6 V时能有效氧化基底反应产生的Fe2+,探头-基底间距为20 μm时,可较好地表征基底活性;当溶液中硫脲浓度为0.75 mmol/L时,有最佳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79.
在软锰矿湿法浸出过程中,采用传统搅拌桨反应器,容易出现流体“打旋”现象,导致传质效果差,进而降低反应效率。因而,本研究将刚柔组合桨应用于软锰矿的还原浸出过程,强化浸出过程的传质行为,提高锰矿浸出率。结果表明,在黄铁矿与软锰矿质量比为0.20,硫酸浓度为1.5 mol/L,液固比为10,温度为363 K下,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达到90.12%,与传统桨叶相比,锰浸出率提高5.5%。同时,研究发现浸出过程遵循核收缩模型且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黄铁矿与软锰矿质量比、初始硫酸浓度、液固比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2679、0.4182、1.1959,反应动力学方程为1- (1-X)1/3=0.96×103( )1.2679 [H2SO4]0.4182(L/S)1.1959exp(-41.75 ×103/RT)t,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1.75 kJ/mol。刚柔组合桨体系下的软锰矿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相比传统搅拌体系下的软锰矿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的文献报道值降低4.515~20.54 kJ/mol。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