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6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评估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保护开发方面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当量因子表,通过价值系数修正,利用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在格网尺度下考察湖南省土地利用情况与生态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林地是湖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其面积不...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东平湖沉积物酶活性与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8年9月布设23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样品,分析沉积物中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顶空法和双层扩散模型估算水气界面N2O、CO2排放通量;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探讨影响酶活性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沉积物脲酶、...  相似文献   
63.
高时空分辨率的Sentinel-2影像日渐成为地表水体提取的主要遥感数据源,开展基于该卫星影像的多种水体指数方法提取效果的对比研究,对提升地表水遥感监测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针对目前较为常用的7种水体指数(NDWI、MNDWI、AWEInsh、AWEIsh、WI2015、CDWI和MNDWI_VIs),以分布在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北的具有不同地表水体类型组合特征的4个样区为例,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上采用Sentinel-2 MSI影像实现了基于7种水体指数的地表水提取,进而定量分析了不同指数提取水体的精度。结果表明:总体而言,7种水体指数均可以较好识别地表水,但在不同类型的地表水体提取时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NDWI指数在瞬时性水体(如水田、洪泛区等)会低估地表水的分布,漏分率较高;而AWEInsh、AWEIsh和WI2015指数整体存在高估倾向,错分率较高;MNDWI_VIs水体指数在复杂水体类型的区域提取精度保持最高;在长时序水体变化监测方面,7种水体的性能表现与基于单景影像所得结论基本一致。本研究为不同类型水体开展地表水监测提供了重要...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由于部分矿区煤炭资源枯竭和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出台,大量矿井被关闭。矿井关闭后,采动破裂岩体在应力、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风化劣化、强度降低,将改变废弃采空区内破裂岩体的应力和承载能力,导致地表发生二次形变或多次形变,这种由非直接采动引起的覆岩及地表沉陷,称为次生沉陷,将对地表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在回顾关闭矿井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关闭矿井的地理分布,之后分别对关闭矿井次生沉陷监测、预测方法和煤柱稳定性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综述,最后对关闭矿井次生沉陷灾害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关闭矿井数量众多,仅在2016—2020年间就退出5 243处,退出产能87 538万t。(2)常规的关闭矿井沉陷监测方法虽然精度高,但存在工作量大、费用高、难以获取面域信息等缺陷,而基于InSAR技术的地表沉陷监测不仅可以获取高精度、大范围当下时间序列形变信息,还可以对已发生形变进行溯源监测,基于时域反射计和微震监测仪的地下岩层移动变形监测可以实时、高密度获取岩层移动形变信息。(3)对于复杂地质采矿条件,数值模拟法预测的关闭矿井地表次...  相似文献   
65.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湿地快速频繁变化的特点并提高数据解释力度,为黄河三角洲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护提供必要参考,基于Landsat影像密集观测1986—2021年15个时期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湿地时空变化,定量分析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湿地存在波动变化和阶段性特征,自然湿地减少1 579.07 km2,滩涂和草甸灌丛损失率均超过60%;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 210.67 km2。(2)农田、建设用地和人工湿地扩张与自然湿地萎缩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0.963、-0.976;2009年后因退耕还湿,开垦的影响减弱。(3)输沙量与自然湿地面积相关系数为0.614,在水文因素中起主导作用;1993年以前河口泥沙淤积效应强于海洋侵蚀作用,随后反转。(4)气温升高和干旱事件加剧了湿地损失。  相似文献   
66.
探讨复垦矿区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实现矿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两期(复垦前、后)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空间采样技术、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地统计方法等,探讨了复垦前后矿区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复垦前后矿区土地利用程度呈现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076和0.6280,土地利用程度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贾汪主城区和西南部的中心镇区域,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贾汪主城区东部和北部的低山丘陵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20.87%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建成区外围;7.83%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有所降低,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的复垦矿区和东北部;71.30%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没有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贾汪区南部的农业种植区。研究成果可为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开采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煤矿资源枯竭和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出台,大量煤矿被关闭。现有研究多关注开采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变化,较少涉及关闭矿井后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此,以徐州贾汪关闭矿区为例,选取2009—2021年的Landsat 5和8影像,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方法动态监测分析了该矿区关闭前后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矿井关闭后矿区整体的生态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权台矿的RSEI值由2009年的0.432上升至2021年的0.568,旗山矿的RSEI值由0.490上升至0.546。贾汪矿区生态等级差和较差区域所占的比例在减少,由2009年的41.51%降为2021年的29.06%;生态等级良和优的区域所占比例在增加,由2009年的36.4%升为2021年的47.36%。另外,生态指数较低的区域不太稳定,重心迁移较明显,生态指数较高的区域相对来说较稳定且集中。将生态结果与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可视化对比,反映出利用30 m分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