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8篇
轻工业   2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乳清是生产干酪及干酪素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液态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主要成分乳清蛋白的营养价值极高。随着近年来小肽生物活性功能研究的开展,对于乳清蛋白水解物中功能性多肽的研究成为主要方向。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乳清蛋白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包括ACE抑制肽、抑菌肽、抗病毒肽、抗氧化活性肽及其它活性肽。目前,国内外有关ACE抑制肽的研究较多,而对降胆固醇肽的研究多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而更具有研究价值的乳清蛋白源降胆固醇肽研究较少。本人以乳清蛋白为原料,对其酶解产物的降胆固醇活性肽进行分离制备,既充分利用了干酪的副产物,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又能提供一种新型降胆固醇功能产品,为商业化开发乳清蛋白降胆固醇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本人对降胆固醇肽的研究,综述了乳清蛋白源功能性多肽的制备、分离纯化技术及其活性多肽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42.
以黑加仑为原料,探讨了制作黑加仑保健冰淇淋的加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以果浆含量18%,蔗糖含量14%,奶油含量6%,稳定剂含量0.4%,12%乳粉制作出的冰淇淋色泽天然、风味独特,是一种营养保健的冰淇淋。  相似文献   
243.
冷冻干燥是乳酸菌和益生菌干燥的主要方式,冷冻和干燥2个过程都会影响菌体细胞的存活率,探讨冷冻和干燥过程对长双歧杆菌的损伤作用有利于指导高存活性益生菌粉的生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微结构,通过溢出胞外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评价冷冻和干燥后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通过测定冷冻和干燥后胞内Na~+和K~+浓度的变化研究离子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在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形态、细胞膜通透性和胞内离子浓度变化程度随冻结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冷冻干燥过程使菌体出现细胞质浓缩、质壁分离、菌体皱缩以及破损现象;冷冻干燥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胞内Na~+、K~+浓度显著下降,并伴随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244.
婴幼儿配方乳粉加工环境中蜡样芽孢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婴幼儿配方乳粉加工环境中蜡样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84株蜡样芽孢杆菌共分成24个ST型,分别是ST-24、ST-26、ST-32、ST-62、ST-144、ST-374、ST-999、ST-1119、ST-1243、ST-1284、ST-1333、ST-1334、ST-1335、ST-1336、ST-1337、ST-1338、ST-1339、ST-1340、ST-1341、ST-1342、ST-1343、ST-1344、ST-1345及ST-1347,其中ST-999(22.62%)、ST-1343(15.48%)、ST-1335(7.14%)与ST-1345(7.14%)是该婴幼儿配方乳粉加工环境中的优势ST型。同时发现了3个新的等位基因pur-242,pyc-198,ilv-276与14个新的ST型ST-1333、ST-1334、ST-1335、ST-1336、ST-1337、ST-1338、ST-1339、ST-1340、ST-1341、ST-1342、ST-1343、ST-1344、ST-1345和ST-1347。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4个ST型与B.cereus、B.anthracis和B.thuringiensis这三个种显示了更近的系统发育关系,与蜡样芽孢杆菌群体中的另外8个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45.
发酵乳因其独特的口感及较高的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微生物残余的代谢活性导致发酵乳出现后酸化现象,使其在冷链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品质急剧下降,菌株稳定性显著降低,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并且缩短产品的货架期。因此,该文探讨影响发酵乳后酸化的因素(包括发酵剂的类型、乳的成分、加工参数、益生菌和益生元),对发酵乳后酸化的产生机制进行讨论,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综述控制发酵乳后酸化的措施,讨论相关技术的局限性,以期为减弱发酵乳的后酸化程度,改善发酵乳的货架期品质提供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246.
抑郁症是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抑郁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因为其高自杀率及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脑通信功能紊乱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病理机制,“微生物-肠-脑”轴是肠道菌群参与的肠道和大脑双向信息交流的通道。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郁症个体菌群特征和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发病关系的探索方面,提示维护健康的肠道菌群可能是抑郁症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为抗抑郁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深入解释,也为益生菌在新的抑郁症治疗手段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4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容易反复性发作的胃肠道炎症疾病。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的改变,IBD的全球发病率已达0.3%,并在日益增长。一直以来IBD的治疗方法聚焦在抗炎药物以及肠道免疫调节方面,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发现炎症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还发现一部分微生物可以从多方面缓解IBD。本文对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及其制剂在IBD中的应用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通过益生菌治疗IB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随着对IBD研究的愈加深入,研究学者开始探索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缓解IBD病情的潜力,通过饮食疗法调节肠道菌群和维持肠道屏障和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达到缓解病症的作用。本文论述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IBD患者的相关研究,包括IBD患者体内营养素变化特征、IBD患者饮食治疗方式、IBD患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配方设计,为炎性肠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以期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辅助治疗食品应用于临床能更直接有效地缓解炎症性肠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