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检测四大名醋中的游离氨基酸,探讨各游离氨基酸对食醋滋味的贡献度,为食醋的质量控制及滋味品质的提高提供基础。方法先用磺基水杨酸溶液对食醋样品进行前处理,再利用3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确定游离氨基酸含量。通过计算味道强度值(TAV)确定各游离氨基酸对食醋滋味的贡献率。结果保宁醋氨基酸含量最多为3438.55 mg/100 mL,红曲醋3年陈酿中氨基酸含量最少为737.55 mg/100 mL。保宁醋、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中对滋味有贡献的氨基酸个数依次为11、8、5。不同酿造年份(3年、5年、8年)的红曲醋中对滋味有贡献的氨基酸个数依次为3、4、4。结论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可确定食醋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而味道强度值的引入可计算各游离氨基酸对食醋滋味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设计"水解植物蛋白液+葡萄糖"热反应模型,并结合气质联机对模型热反应中生成的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不同3-MCPD含量的水解植物蛋白(HVP)液、葡萄糖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模型热反应产物中3-MCPD含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究3-MCPD的生成规律。结果模型热反应产物中3-MCPD含量随着HVP液中3-MCPD的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葡萄糖用量增加而减少;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3-MCPD的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00℃达到最大,120℃开始减少,140℃急剧减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3-MCPD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该热反应模型的构建,对3-MCPD的生成规律探究有一定的价值,为实际生产中减少3-MCPD的含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3.
采用Xbridge BEH Amide和Atlantis HILIC Silica两亲水色谱柱分离半胱氨酸、甘氨酸及其与木糖形成的美拉德反应初始中间体2-木糖基噻唑烷-4-羧酸、甘氨酸-Amadori和半胱氨酸-Amadori 5 个化合物。通过研究流动相中有机相(乙腈)的比例、缓冲盐浓度、pH值、柱温、流速对容量因子和分离度的影响,分别找到较佳分离条件。在BEH Amide色谱柱上5 个化合物之间的分离度均达到2.28以上,对比可知,采用BEH Amide色谱柱更好。 相似文献
34.
采用喷雾干燥工艺,使用淀粉类衍生物(α-环糊精,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纳Capsul)替代部分麦芽糊精,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通过粉体特性测试仪、激光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针对综合特性指标(差角、喷流性指数)、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溶解性及色价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类衍生物可减小红曲色素粉体差角,α-环糊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大色素颗粒直径,可显著减少红曲色素喷雾干燥中的扬尘;与对照组相比,加入淀粉类衍生物后样品更圆滑与饱满。淀粉类衍生物红曲色素粉体电镜照片中,样品碎片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淀粉类衍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保护红曲色素粉体样品的作用,使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更加完整,减少微胶囊的破裂。Capsul与Hi-cap可增大红曲色素溶解度;淀粉类衍生物均提高红曲色素的色价。 相似文献
35.
36.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东北大酱的挥发性成分,并考察了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挥发性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60 ℃时对东北大酱的挥发性成分提取效果较好。从东北大酱中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总流出物的89.02%,包括酮类3种(相对含量为53.57%)、酸类3种(相对含量13.36%)、醇类2种(相对含量13.20%)、酯类8种(相对含量3.57%)、酚类2种(相对含量2.44%)、醛类5种(相对含量1.55%)、其他类5种(相对含量1.33%)。其中苯乙醛、3-辛酮、2,3,5,6-四甲基吡嗪、愈创木酚、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等挥发性成分对东北大酱整体香气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37.
3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191-19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溶剂辅助蒸发提取炸花椒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梯度稀释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 and olfactometry,GC-O)鉴定提取物中的关键性香气化合物。2种方法共鉴定出7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19种、醛类13种、醇类22种、酮类5种、酯类8种、杂环类及其他化合物8种;2种方法共检测出58个气味活性区域,从中鉴定出44种香气活性化合物,稀释因子较大(FD≥34)的芳樟醇、大根香叶烯D、柠檬烯、乙酸芳樟酯、乙酸-4-松油烯醇酯等是炸花椒油中的关键性香气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39.
香菇菌汤及酶解液中滋味成分及呈味特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比分析香菇酶解液与香菇菌汤中滋味成分及呈味特性的变化,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香菇酶解液、复水原液及菌汤中的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等呈味物质的含量,利用经典公式计算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对其鲜味进行评价,并用电子舌对比分析其滋味轮廓。结果表明,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3 453.98 μg/g。三者呈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比例相近且均含有较多的苦味氨基酸。香菇菌汤中5’-鸟苷酸的含量最高,为967.84 μg/g,而酶解液和复水原液中5’-腺苷酸的含量最高。EUC值结果表明,香菇酶解液EUC值最高,为30.54 g MSG/100 g,说明其呈鲜效果最明显。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判别指数为94,香菇菌汤、酶解液及复水原液的整体滋味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究酶对热反应红烧风味香精滋味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猪肉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结合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技术对红烧风味香精进行了滋味鉴定,同时结合电子鼻分析香精的气味轮廓。结果表明,制备红烧风味香精的最优酶复配方式为:加酶量0.3%〔m(木瓜蛋白酶)∶m(风味酶)∶m(菠萝蛋白酶)=2∶3∶1〕(以瘦肉质量为基准)。最优酶复配方式对应的酶解液中,苦味氨基酸含量最多,为29.32 g/L,其次为鲜味氨基酸,含量为10.21 g/L。对于不同酶复配比例下制备的热反应香精样品,通过电子鼻和感官评价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可以进行较好地区分,而通过电子舌分析的区分效果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