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陕西、甘肃浆水中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解析其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各地浆水细菌菌群结构相似,多样性较高,其中,乳酸杆菌属丰度较高,占主导地位,发酵乳杆菌、乙醇片球菌和Lactobacillus parafarraginis为优势菌,相对丰度占比分别为33.39%、21.13%、3.28%。理化性质显示,浆水液盐度范围为0.09%~0.34%,pH值为3.32~4.00,酸度为0.194~0.872 g/L,亚硝酸盐含量为5.123~10.246 mg/kg,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我国酱腌菜卫生标准。浆水中乳酸含量最高,也含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多种短链脂肪酸,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较少。本研究揭示陕西、甘肃不同地区浆水的细菌多样性及其理化性质,为传统发酵食品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以牛乳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臭氧处理对乳清蛋白的结构及致敏性的影响。分别测定臭氧处理0、5、10、15、20 s和25 s后乳清蛋白氨基酸组分、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的变化,并采用圆二色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光谱学技术分析其结构变化,最后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分析体外特异性抗体的结合能力变化,用于评估潜在的致敏性。结果表明,臭氧处理会使乳清蛋白中部分氨基酸的含量降低,游离巯基含量由5.78μmol/g减少至2.13μmol/g,总巯基含量由14.98μmol/g减少至12.97μmol/g,二硫键含量则由4.60μmol/g升高至5.42μmol/g。光谱学分析表明,臭氧处理后乳清蛋白的二级结构改变、三级结构变得松散,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分子之间相互聚集,二硫键的增加也使乳清蛋白的空间结构重归有序。间接竞争ELISA的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乳清蛋白的致敏性明显下降。综上所述,臭氧处理在降低乳清蛋白致敏性、提高乳蛋白食品安全性上具有良好的研究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3.
利用霍乱毒素B亚基(B subunit of Cholera toxin,CTB)能自组装形成五元环状结构,将霍乱毒素B亚基与纳米抗体(VHH28)进行融合从而达到纳米抗体多聚化的目的。将重组载体pET25b(+)-CTB-VHH28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对诱导剂浓度、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进行优化,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TB-VHH28为可溶表达,其中单体分子量大小约30 kDa,五聚体分子量大小约150 kDa,均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一致;确定了其最优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为0.05 mmol/L,诱导温度为16℃,诱导时间为10 h。经过镍柱纯化后成功得到了纯度较高的五价纳米抗体,表达量为20 mg/L。对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TB-VHH28能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特异性结合,在2.5%甲醇条件下,间接竞争ELISA半抑制浓度(IC50)为0.38 ng/mL。热稳定性及甲醇耐受性结果显示,CTB-VHH28在25~5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反应体系中甲醇浓度低于20%时,竞争抑制率变化不大,具有较好的甲醇耐受性。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五价纳米抗体可以用于OTA检测。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以三种富硒糙米为原料,对糙米中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富硒糙米蛋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与测定。研究发现:相较于普通糙米,富硒糙米中硒含量显著增加(P<0.05);富硒处理可提高糙米中粗蛋白含量,造成肉豆蔻酸含量降低,硬脂酸含量升高;相较于普通糙米蛋白,富硒糙米蛋白中蛋氨酸含量上升,半胱氨酸含量下降;富硒处理对蛋白质分子量及亚基组成无显著影响,但会增加β-折叠、无规则卷含量增加,降低β-转角、α-螺旋含量。富硒糙米蛋白具一定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还原力,且均明显高于普通糙米蛋白,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5.
探究不同壁材(明胶、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对其通过相同工艺所形成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性质影响。对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包埋率、溶解性、颜色强度、壁材与芯材之间新生成的官能团、ζ电位、粒径、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壁材对包埋率、壁材与芯材之间新生成的官能团、粒径、高温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结构上带有共轭体系的阿拉伯胶有着更亮的颜色强度,作为蛋白的明胶由于氢键的存在导致其所形成的微胶囊溶解度更低。壁材对微胶囊的水溶液的ζ电位有着显著性影响。同时,X衍射证明不同壁材在形成的微胶囊过程当中均无晶体的形成,但是壁材的成膜性严重影响着微胶囊表面的光滑性。研究结果表明壁材较大地影响着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因此壁材选择需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46.
47.
利用酵母生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时,GSH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细胞酶催化合成GSH的效率。在絮凝酵母摇瓶发酵培养24 h时,模拟胞外存在GSH的环境,向发酵液中添加200 mg/L的GSH,考察胞内外GSH稳定性情况;同时检测环境因子氧、温度、pH,以及金属离子(Zn2+、Mn2+、Cd2+)对胞内外GSH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环境条件下培养6 h,发酵液中GSH的回收率达到70%,导致GSH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氧化,细胞内GSH浓度相对变化不明显;在温度≤25 ℃,pH3.5~4.5和厌氧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GSH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Zn2+、Mn2+和Cd2+对GSH稳定性影响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48.
以巴西坚果仁为原料,通过粉碎、脱脂、浸提、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过敏原蛋白Ber e 1;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圆二光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表征其二、三级结构。结果表明:纯化获得的巴西坚果过敏原Ber e 1,单轮制备量可达20 mg以上,且纯度大于95%,其蛋白质高级结构未被破坏,能够被巴西坚果过敏患者的血清准确识别。该纯化技术路线简单、对设备要求低且高效,为巴西坚果过敏原Ber e 1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9.
50.
为探究经发酵后的花生营养价值及其蛋白进入体内后致敏性的变化,更好地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花生制品加工生产中。本实验以花生浆(RPP)为研究对象,依次采用高压蒸汽(121 ℃,20 min)、纳豆芽孢杆菌发酵12~60 h处理后,对其冻干产物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同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蛋白成分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致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RPP经高压蒸汽处理后,其蛋白分子量、致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水解度和多肽含量增加;经纳豆芽孢杆菌进一步发酵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蛋白分子量、致敏性降低,水解度增加,多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且其水解度、多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率最高分别为106.9%(发酵60 h)、339.6%(发酵48 h)、42.8%(发酵36 h)。在模拟消化过程中,花生致敏性的降低主要发生在胃液消化阶段,胃肠液连续作用对花生致敏性的影响比其单一作用效果更明显。结合理化指标及致敏性等因素可知,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36 h的花生浆为最好的发酵花生产品,具有营养价值较高、理化性质较好、致敏性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