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4篇
轻工业   26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环保型水基油墨清洗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一种适用于胶版印刷机的环保型水基油墨清洗剂。方法以吐温-80、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为表面活性剂,碳酸钠为碱性助剂复配达到清洗目的,去离子水和乙醇为溶剂,三乙醇胺为抗再沉积剂,苯并三氮唑为缓蚀剂,尿素为增溶剂,氯化钠为电解质,研究环保型油墨清洗剂的合成条件。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对影响产品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得到了最终优化的配方,水为70g,乙醇为15 g,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为6 g,吐温-80为12 g,碳酸钠为3 g,尿素为2 g,苯并三氮唑为1g,三乙醇胺为1 g,氯化钠、消泡剂适量。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产品为透明、无沉淀、无分层液体,净洗力为99.8%。结论产品综合性能良好,适用于胶版印刷机的油墨清洗。  相似文献   
82.
陈富伟  孙帮勇 《包装工程》2021,42(13):270-279
目的 为了更好地检测印刷图文复制效果,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一种针对图像复杂失真和内容变化的元学习盲图像质量评价模型.方法 首先在元训练部分,通过ResNet50网络获取多个失真数据集的共有失真先验知识;然后在元测试部分,融合ResNet50的多层次特征,实现对图像局部失真和全局失真的完整描述;最后通过特征降维、融合获得多层次特征的权值,建立图像质量评价网络模型.结果 模型在真实失真数据集LIVEC上SRCC达到0.87以及在合成失真数据集LIVE上SRCC达到0.97,且模型的预测性能和泛化性能都要优于其他算法.结论 所提出的元学习盲图像评价方法能够准确预测不同类型图像质量分数,可为印刷图像质量评价和印刷生产控制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83.
王玉珍  王滢  朱怡彤  方长青 《包装工程》2021,42(21):143-152
目的 研究纸塑铝复合包装袋中主要组分(纸纤维、低密度聚乙烯和铝箔)水热液化产油特性,分析各组分共液化过程的交互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微型反应釜在温度为360°C,压力为20 MPa,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分别对纸纤维、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铝箔单组分、双组分及三组分样品进行水热液化反应,对油品产率、元素组成、成分以及固体残渣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 单组分纸纤维的生物产油率为13.67%,但其氧含量高达24.19%,单组分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该条件下基本不解聚.双组分纸纤维/LDPE的产油率(14.88%)明显高于单组分的理论产油率(10.75%),且油品中烃类产物显著升高,酮类、酯类和醇类均有所降低.铝箔能显著降低纸纤维液化油品产物的氧含量,提高了油品热值,油品组分中酯类和酚类产物得到明显降低.三组分纸纤维/LPDE/铝箔产油率由理论计算值10.21%提升至19.00%,高热值由28.80 MJ/kg升至30.04 MJ/kg,油品氧含量降低至21.76%,产物组分中酮类组分由28.12%降低至8.96%.结论 纸纤维与LDPE共液化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铝箔在水热条件下对油品实现原位加氢.纸塑铝共液化过程会产生纸塑协同及铝水反应原位加氢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4.
废弃 PET 作为生活与工业中随处可见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因其具有 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而难以在自然界中降解,是目前需要回收处理的重要固 体废弃物之一。概括了废弃 PET 主要有三种回收技术,即物理回收法、化学 回收法和生物回收法,并分别简述三种回收法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 可见,回收废弃 PET 主要采用物理回收法,化学回收法作为辅助技术,生物 回收法仍处于研究阶段。化学回收法能有效实现废弃 PET 资源的高效利用, 因而我国在废弃物处理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是通过化学回收法将废弃 PET 进行高效率降解转化,再将产物用于制备新型的高纯度化工原料,以提高废 弃 PET 的再生资源化利用率,使利用率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85.
邵明月  庆佳娟  武吉梅  王静 《包装工程》2021,42(15):171-176
目的 为了提高运动纸带在高速印刷机制备生产中的传输稳定性,并得到斜支承运动纸带的稳定工作区间.方法 采取斜坐标系,应用微分求积法分析斜支承角度、纸带长宽比、张力比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系统复频率随着斜支承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系统临界速度不随张力比和长宽比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稳定区间分别为0 m/s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以玉米淀粉(CS)和数字印刷废纸纤维(DPWPF)为基材,热膨胀微球(EHM204)为发泡剂,采用加热烘焙方式制备DPWPF/CS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DPWPF含量对DPWPF/CS复合发泡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PWPF/CS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中,EHM204可作为发泡剂,适量DPWPF的加入,能够改善淀粉基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当DPWPF含量为15%(相对于CS质量)时,制备的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密度为0.66 g/cm3,发泡率为70%,硬度为70.00 HC,弹性比能为14.25×104 J/m3,缓冲系数为4.21,回弹率达95.1%。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究卫星式柔印机在印刷过程中,中心压印滚筒内部冷却水流道结构对其冷却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双层中心压印滚筒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螺旋流道内冷却水的速度场和外滚筒的温度场,并与无螺旋流道的中心压印滚筒进行对比;探究流道截面形状对滚筒表面轴向温差的影响规律。结果 有螺旋流道的滚筒的表面温度整体较低,且轴向温差(4.2 ℃)更小。在相同的入口流速条件下,横截面高宽比大的螺旋流道滚筒表面轴向温差更小。在入口冷却水流速为2.5 m/s的条件下,横截面高宽比为0.6的螺旋流道对应的滚筒表面轴向温差为2.46 ℃。结论 采用高宽比较大的矩形截面螺旋流道,有利于缩小中心压印滚筒表面的轴向温差,从而改善滚筒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88.
针对小样本和强噪声条件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孪生网络模型:首先,对于滚动轴承故障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以获得时频图像,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实现故障图像模式识别;进而,对故障样本进行交叉配对以重新组合,实现了少量故障样本的大幅扩容;同时,针对扩容后样本对数据构建了包含两个子模型的孪生网络模型;最后,为了实现强噪声、小样本条件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设计了孪生网络末端专用分类器,在加噪声数据库和机械故障实验中对方法进行测试,分别达到了96.25%和97.08%正确率。所提出模型能够依靠少量样本完成训练并实现轴承故障准确诊断,所需每类样本的数量可减少至20个,与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9.
正本着"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创立西安理工大学与当纳利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西安理工大学与当纳利集团建立的合作既能充分利用西安理工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其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0.
针对筒形件在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过程中产生的尺寸收缩问题,建立了筒形件成型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基于"生死单元技术"编写了成型过程的温度场、应力场仿真分析命令流,对筒形件熔融沉积成型过程进行了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探讨了3D打印及冷却过程中筒形件的尺寸收缩机理.结果表明,筒形件在径向的温度梯度分布很不均匀,且等效应力较大;而轴向的温度梯度分布较为均匀,等效应力较径向小.径向和轴向温度梯度的差异导致筒形件在径向收缩大、轴向变形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