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某弹簧生产厂家在生产提速重载机车弹簧AD3(材质为50CrVA钢,规格为φ45 mm)过程中,二次探伤时发现支承圈磨削端面上有一条长约11 mm的裂纹,如图1所示.裂纹较隐蔽,肉眼辨识困难.该弹簧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下料→制扁(碾尖)→卷制→冷却至一定温度→进均温炉加热→淬火→回火→一次探伤→工艺压缩→磨簧→抛丸→清理表面缺陷→二次探伤→抛丸.为弄清其裂纹产生的具体原因,本试验采用直读光谱仪、显微硬度计、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该弹簧的化学成分、显微硬度、显微组织结构及宏观和微观断口形貌进行了相关的理化分析和检验. 相似文献
22.
[目的]采用HPLC建立检测40%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异丙隆悬浮剂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xtend C18柱和DAD检测器,对试样中的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和异丙隆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该分析方法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和异丙隆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9和0.9998,变异系数分别为0.73%、0.84%和0.5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9%、100.91%和101.12%。[结论]该方法的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40%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异丙隆悬浮剂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23.
24.
精四氯化钛是海绵钛及钛生产的关键原材料,提高海绵钛及钛质量的关键在于控制精四氯化钛中杂质含量。由于生产工艺原因,精四氯化钛中含碳杂质主要为油类杂质,因此测定精四氯化钛中油类杂质含量,对精四氯化钛中碳杂质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总油以碳为主要成分,具有红外吸收带,因此能够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实现测定。而四氯化钛与水气接触极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同样具有红外吸收峰,且氯化氢与油类的吸收峰波数较接近,致使氯化氢干扰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四氯化钛原样中总油含量。实验建立水解-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精四氯化钛中总油含量的方法,将四氯化钛样品与水按体积比1∶25水解平衡后,采用四氯乙烯萃取水解溶液中的总油,通过外标定量分析精四氯化钛中总油含量。校准曲线中总油的线性范围为0~80 mg/L,相关系数r为0.999 9;总油的检出限为2.5 mg/kg。方法用于测定3个精四氯化钛样品中总油,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5%~4.1%;加标回收率为96%~109%。 相似文献
25.
建立一种LC-MS/MS分析方法同时分离测定复配乳油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方法以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使用Agilent Eclipse Plus-C_(18)色谱柱,对试样中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高效氯氰菊酯和虱螨脲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和0.9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6和0.04,变异系数分别为2.45%和3.2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0.28%和93.98%。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精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以海泡石(SP)作为协效剂,研究SP与膨胀型阻燃剂(IFR)协同阻燃LGFPP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热重分析(TG)等表征LGFPP/IFR/SP复合材料的协同阻燃性能及协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P协效剂用量增加,LGFPP/IFR/SP复合材料的LOI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SP用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LOI为29.3%,燃烧等级达到V-0级;Ozawa法计算得到复合材料的活化能随着失重率的增大而增大;在LGFPP/IFR/SP阻燃协效体系中,海泡石主要为化学协效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28.
29.
《现代农药》2014,(4):32-35
研究了氟环唑在空气中、水中及土壤表面的挥发特性,为该药的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室内模拟的试验方法研究氟环唑的挥发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环唑的挥发率,评价氟环唑的挥发性。结果表明:在(25±1)℃,气体流速为500 mL/min的条件下,氟环唑在空气中、水中及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分别为0.11%、0.07%、0.10%。挥发试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2%、99.5%、92.5%,满足回收率试验不低于70%的试验有效性要求。氟环唑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均0.11%,表明氟环唑在空气中、水中及土壤表面均为难挥发,挥发等级均为Ⅳ级。 相似文献
30.
通过优化硒化白及多糖的制备工艺,探究是否获得较高抗氧化活性的硒化白及多糖。以白及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