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17篇
化学工业   57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97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针对板纸机定量水分控制系统的难点,基于S7-300系列PLC为控制核心,设计了适用于板纸机的整套质量控制(QCS)系统。该系统由绝干浆量控制子系统、热泵供汽子系统、扫描架子系统三部分组成。采用多种算法对定量水分测量进行补偿;采用线性PID/PI、模糊控制、前馈解耦等多种高级过程控制算法,利用子系统间相互通讯,实现了定量水分大闭环控制。目前已在浙江等地多个厂家的板纸机上成功投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制浆造纸工业过程中,黑液波美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艺指标,保证黑液波美度在一定范围内对于提高碱回收率和减少洗涤用水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黑液波美度不易在线实时测量的现状,文中通过对与黑液波美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高级算法建立了黑液波美度的软测量模型;借助模型误差最小化原则,确定了模型相关参数;最后,通过现场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有效,且测量精度完全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碱回收蒸发工段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要求,设计了S7-300PLC控制系统。对黑液浓度采取软测量方法,提出了黑液浓度-压力串级控制策略;对温度控制对象采用了具有自整定功能的温度控制功能块FB58,并从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等方面对系统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纸机轴承振动监测与诊断系统开发的原理、方法,初步开发了针对纸机滚动轴承的故障监测与诊断系统,井将虚拟仪器测试技术引入纸机的故障监测与诊断之中,应用实例表明该系统能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时域波形监测、功率谱分析等,并能精确定位故障源,系统有助于提高纸机故障监测与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纤维素醚的种类、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一些具有发展前途的纤维素醚类新品种,讨论了它们在造纸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二氧六环木素及β-O-4型邻醌木素模型物与过氧化氢的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六环木素与过氧化氢反应后的降解产物中羰基明显增多,而且生成了醌型物质。二聚体β-O-4型邻醌木素模型物与过氧化氢反应的降解产物要比二氧六环木素与过氧化氢反应的降解产物简单得多,是较为理想的研究高得率浆木素邻醌发色基团与过氧化氢反应机理的简单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面向对象CIMS体系结构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制浆造纸工业的特点及其对CIMS的需求,分析了CIMS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面向对象的CIMS体系结构及其在制浆造纸工业上的应用,并对其核心技术和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介绍了面向对象的CIMS体系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证明了在腐蚀原电池中当阴、阳极反应历程均受电子转移控制时自腐蚀电位EK总是介于阴、阳极电极反应的平衡电极电位EeY、Eem之间,说明了其对极化曲线方程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5种桉木进行了原料分析,同时在用碱量(Na2O)17%、硫化度25%、液比1:4、升温时间2h、保温2h、最高温度1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蒸煮实验,进而对其综合制浆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我国于2009年决定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一定要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同时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人才,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体现工程教育的价值。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紧迫性1.工科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正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