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综述新型有机金属骨架材料和复合金属骨架材料催化剂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和抗硫抗水性能,介绍脱硝反应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针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表现出的良好低温脱硝活性,认为其有可能替代传统脱硝催化剂。  相似文献   
52.
对于通气搅拌式工业生物反应器的放大设计而言,精确预测气泡尺寸和体积传质系数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合适的气泡聚并和破碎模型,以保证反应器的高效操作。以5 L通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为对象,以气泡尺寸和体积传质系数的实验数据为基准,模拟并考察了两种聚并模型和四种破碎模型对生物反应器内流体流动行为以及传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介尺度理论的修正聚并模型与考虑黏流剪切的破碎模型组合,所得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最好,这为大型生物反应器的桨型优化提供了模型基础。因为工业化生物发酵通常是在大型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搅拌桨型对生物反应器效能至关重要,故本研究在选定最优气泡聚并破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叶轮末端剪切力相等的放大原则将5 L通气搅拌式工业生物反应器放大到400 m3,同时考察了六斜叶圆盘搅拌桨、非对称式抛物线搅拌桨、布鲁马金式搅拌桨以及六直叶圆盘搅拌桨等桨型组合对气泡破碎能力和气体分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综合对比气含率、体积传质系数等参数,得到400 m3通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最优桨型组合。  相似文献   
53.
沥青烟气因具有持久的刺激性气味,会对周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致使环保部门加大了对沥青烟气的管控力度,沥青烟气治理手段也日趋完善.就当下较为成熟的沥青烟气治理技术包括常规沥青烟气治理技术、组合烟气治理工艺以及新型沥青烟气治理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对沥青烟气治理的未来研究及应用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55.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定量分析原油中金属镍元素的含量,建立了测定镍含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从4个方面评定了不确定度分量的贡献,分别计算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最终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通过分析计算表明,当原油中镍元素含量为19.64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20mg/kg(k=2)。其中标准曲线拟合及标准物质自身引入的不确定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溶液配制,而试样称量和测量重复性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56.
通过INNOGRAPHY专利检索分析数据库对国内外申请公开的渣油固定床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转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并重点分析了渣油固定床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转技术在全球及中国的专利技术现状,以掌握渣油固定床加氢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趋势,为该项技术的研究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5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废PET聚酯化学解聚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化学解聚法和新型化学解聚法,重点论述了新型化学解聚法,包括微波辅助解聚法、超/亚临界解聚法、离子液体解聚法和酶催化解聚法等,分析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废PET解聚后的功能化应用,指明开发高效解聚催化剂和PET功能化应用是废PET聚酯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8.
氢燃料电池用氢气纯度、所含杂质的种类及含量对氢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详细阐述氢燃料电池用氢气中总硫、氨、总卤化物、甲醛、甲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总烃、氧、氮、氦、氩、水、颗粒物14种痕量杂质对燃料电池性能影响,以及离线和在线分析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配备硫化学发光等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多项杂质检测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将器外预硫化技术应用于Ⅱ类活性中心催化剂中,通过试验确定了双技术耦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提温过程中存在160℃以及180℃的放热集中现象。提出了在低压条件下增设100,120,140℃的恒温过程以及在130℃条件下的升压过程,该“双恒”技术降低了工业应用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对于要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高压提升操作的加氢裂化装置,在保证催化剂床层温度平稳的前提下,在系统压力为4.8 MPa时增加不同的恒温段,满足了升压过程中反应器器壁温度不低于120℃的要求,然后在130℃恒温条件下逐级升压,实现了装置的气密及催化剂的活化,彻底解决了开工过程热量叠加的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0.
二氧化碳是一种低毒、不易燃、储量丰富且廉价易得的碳一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品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从能量利用及经济性角度考虑,将二氧化碳作为羧化试剂与具有高能量的起始原料反应,合成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羧酸(酯)或碳酸酯类衍生物是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氧化碳羧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从反应的热力学、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和反应工艺的改进等多个方面探讨了通过二氧化碳羧基化反应制备精细化工品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并对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指出二氧化碳化学工业的建立还需依赖基础研究的突破,需要开发高性能、廉价、适用范围广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活化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