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4篇 |
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工业 | 7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400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12篇 |
无线电 | 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苹果酒品质检测中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苹果(陕西长富二号、甘肃长富二号、山东长富二号)为原料酿造苹果酒,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3种不同苹果酒的挥发性气味和滋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从样品稀释倍数、顶空进样体积、顶空生成时间和载气流速4个实验参数研究检测条件对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的影响,选取传感器信号峰值和稳定值,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获得电子鼻的最佳检测参数为:样品稀释30倍、顶空进样体积5 mL、顶空生成时间5.0 min、载气流速300 mL/min。从样品稀释倍数研究检测条件对电子舌传感器响应信号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电子舌的最佳检测参数为样品稀释30倍。应用优化后的参数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3种不同苹果酒的检测,区分效果较好,能够从挥发性气味、滋味等实现苹果酒的检测和鉴别。 相似文献
62.
为缩短红枣干燥时间、提高红枣干燥品质,将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RF)应用于红枣干燥前处理,运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在不同干燥温度(50、60、70 ℃)下干燥红枣,研究RF处理红枣的干燥动力学及品质特性,并选取8 个常用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出最适于RF处理后红枣中短波红外干燥的数学干燥模型。结果表明:RF处理组红枣的干燥时间较未处理组红枣缩短了21.2%~29.3%,水分有效扩散系数提高了16.7%~49.6%,干燥活化能降低了13.13%;比较各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卡方值,发现Weibull distributio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可用于描述、预测RF处理后红枣的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经RF处理后干燥的红枣较未处理红枣色差值降低了19.3%~31.4%,总酚含量提高了14.9%~19.1%,环磷酸腺苷含量提高了27.5%~31.9%。与未处理红枣相比,RF处理红枣的干燥效率高,干燥后产品质量好,表明RF处理是一种优良的红枣干燥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3.
硫辛酸是一类天然的类维生素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水果、蔬菜中。为评价硫辛酸对阪崎克罗诺杆菌感染能力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探究了硫辛酸对阪崎克罗诺杆菌泳动及群集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及侵入宿主细胞能力以及在巨噬细胞中存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辛酸对阪崎克罗诺杆菌3 株标准菌株和3 株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L,硫辛酸对阪崎克罗诺杆菌ATCC 29544的亚抑制浓度为30、60 μg/mL。亚抑制浓度的硫辛酸可抑制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泳动及群集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及侵入Caco-2细胞能力。此外,硫辛酸可降低阪崎克罗诺杆菌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存活及增殖的能力。综上,硫辛酸可有效抑制阪崎克罗诺杆菌并降低其感染宿主的能力。硫辛酸有潜力作为膳食补充剂用于预防或控制由阪崎克罗诺杆菌引起的相关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64.
65.
本实验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polydopamine,IONPs@pDA)对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吸附特性,为新型杀菌材料Nisin-IONPs@pDA耦合体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对Nisin的吸附量,并进行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对Nisin的吸附行为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的控制,且为发生在异构表面的多层吸附过程。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对Nisin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Nisin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多巴胺磁性纳米粒子是一种有效的Nisin吸附磁性材料,可用于制备新型复合杀菌材料。 相似文献
66.
研究‘秦美’猕猴桃盛花期后28?d用0、10、20?mg/L氯吡苯脲(N-(2-chloro-4-pyridyl)-N’-phenylurea,CPPU)蘸果处理对采后冷藏期猕猴桃果实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PPU处理加速了猕猴桃果实细胞壁及内部结构的降解,且CPPU质量浓度越大,受损程度越大;10?mg/L?CPPU处理加速了猕猴桃果实淀粉颗粒及胞间质的降解,促使细胞壁弯曲变形及细胞间隙出现,造成猕猴桃果实硬度迅速下降;而20?mg/L?CPPU处理使猕猴桃果实细胞壁严重变形,线粒体严重空泡化,内部结构消失,淀粉颗粒完全降解,细胞间的黏合力丧失。据此认为,CPPU处理加快了猕猴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细胞壁、线粒体及淀粉颗粒的降解速度,损坏了细胞器及膜系统的完整性,从而使猕猴桃果实硬度及耐藏性下降,贮藏寿命缩短,品质下降。因此,猕猴桃生产中不建议使用CPPU处理。 相似文献
67.
有效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对食品的污染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7?种植物源活性物质(丁香酸、阿魏酸、绿原酸、硫辛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和柠檬醛)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此基础上选择柠檬醛进行后续实验;通过检测经柠檬醛处理后的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曲线、细胞膜电位、胞内ATP浓度、细胞膜完整性以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探究柠檬醛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醛相比于其他6?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副溶血性弧菌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其对两株标准菌株和8?株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在0.10~0.60?mg/mL范围内;柠檬醛能够引起副溶血性弧菌细胞膜电位去极化、胞内ATP浓度降低及细胞膜完整性下降,同时可使细胞皱缩变形。本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醛具有良好的抑菌功效,并有潜力作为天然的抗菌物质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68.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kaii)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能够引起菌血症、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和新生儿脑膜炎等多种疾病。本研究选取50 种植物源化合物,检测其在含C. sakazkaii培养基中抑菌圈直径 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旨在评价植物源化合物对C. sakazakii的抑菌作用并筛 查优选高效抑菌剂。结果表明:使C. sakazakii ATCC 29544培养基产生可见抑菌圈的植物源化合物有40 种,其中 7 种(香芹酚、百里醌、百里酚、肉桂醛、柠檬醛、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不小于13 mm;在本 研究选取的50 种植物源化合物中,百里酚和香芹酚对C. sakazakii有着最强的抑制作用,对9 株C. sakazkaii的MIC均 为0.1~0.2 mg/mL;百里醌、肉桂醛、柠檬醛和原儿茶醛对C. sakazkaii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C. sakazkaii的MIC为 0.30~1.25 mg/mL;阿魏酸、绿原酸、丁香酸、硫辛酸、原儿茶酸、表儿茶素、咖啡酸、丹皮酚和菊苣酸的MIC为 2.50~5.00 mg/mL。以上结果表明,部分植物源化合物对C. sakazakii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有潜力作为天然抑菌剂应 用于食品加工、流通、贮藏过程中,从而发挥其控制C. sakazakii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玉米醇溶蛋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水浴、微波、射频)和处理终点温度(70、80、90 ℃)对玉米醇溶蛋白功能性 质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热处理均会提高玉米醇溶蛋白溶解度、乳化能力和巯基含量,且这3 项指标随着 处理终点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射频处理至90 ℃使玉米醇溶蛋白溶解度、乳化能力和巯基含量分别提高了74.65%、 171.7%和53.94%。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玉米醇溶蛋白变性温度,发现微波处理后蛋白质变性温度略有升高。 此外,紫外光谱分析提示,玉米醇溶蛋白经微波和射频加热处理后,蛋白质分子结构舒展、基团暴露,这使得蛋 白质的溶解性和乳化能力有所改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热处理改变了玉米醇溶蛋白的二级结构,其中 微波和射频处理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0.
以‘秦美’猕猴桃果实为试材,于盛花期后28 d分别采用0(对照,清水)、5、10、20 mg/L 4 个质量浓度的氯吡脲(1-(2-chloropyridin-4-yl)-3-phenylurea,CPPU)溶液进行蘸果处理,蘸果时间3~5 s,研究采前CPPU处理对‘秦美’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及细胞壁降解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PPU处理加速了果实硬度、原果胶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的下降,提高了可溶性果胶质量分数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纤维素酶(cellulase,Cx)和β-半乳糖苷酶(β-D-galaetosidase,β-Gal)细胞壁降解活力。各处理组果实硬度与可溶性果胶质量分数和PG、Cx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原果胶、纤维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0 mg/L CPPU处理组果实的β-Gal活力与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CPPU处理提高了果实细胞壁降解酶的活力,促进了细胞壁的降解,加速了贮藏期间果实的软化,降低了果实的耐贮藏性。为维持猕猴桃采后果实硬度,延长贮藏期,生产中不宜使用CPPU处理,或使用的质量浓度不宜超过5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