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7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阐明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STX)免疫亲和柱对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亲和作用。方法通过纯化的STX单克隆抗体与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4B)制备STX免疫亲和柱,采用11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标液进行过柱实验,优化上柱条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进行毒素检测。结果STX免疫亲和柱对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neo-STX)、脱氨甲酰基新石房蛤毒素(decarbamoylneosaxitoxin dihydrochloride,dcneo-STX)、膝沟藻毒素1(gonyautoxin-1,GTX1)、膝沟藻毒素4(gonyautoxin-4, GTX4)基本没有亲和力作用;而对7种PSP的亲和力强弱顺序为:STX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5(gonyautoxin-5, GTX5)脱氨甲酰基石房蛤毒素(decarbamoylsaxitoxin dihydrochloride, dcSTX)膝沟藻毒素3(gonyautoxin-3,GTX3)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3(decarbamoylgonyautoxin-3,dcGTX3)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2(decarbamoylgonyautoxin-2, dcGTX2)膝沟藻毒素2(gonyautoxin-2, GTX2),其中对STX、GTX5、dcSTX、GTX3的回收率为61.2%~99.0%。结论该STX免疫亲和柱对STX、GTX5、dcSTX、GTX3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能够满足样品检测前处理的要求,为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提取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技术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面粉与面制品中偶氮甲酰胺及其分解转化产物联二脲、氨基脲的含量水平,获得深圳市致癌致畸物氨基脲的居民膳食暴露水平。方法 2016年在深圳市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共采集500份面粉及面制品,监测偶氮甲酰胺及其分解转化产物联二脲、氨基脲的含量。并结合深圳市居民膳食调查食物消费量计算深圳市居民面粉和面制品中氨基脲的暴露量。结果所采集的500份样品中:偶氮甲酰胺、联二脲、氨基脲的检出率分别为4.60%、25.8%、18.6%,含量范围为0.500~93.4 mg/kg、10.0~13900μg/kg、0.250~1100μg/kg;氨基脲的一般水平暴露量与高水平暴露量分别为0.005μg/kg-bw/d与0.248μg/kg-bw/d。结论面粉及面制品中的氨基脲暴露已超过水产品中的暴露,应慎重使用偶氮甲酰胺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面粉及面制品中使用,同时加强对面粉及面制品中氨基脲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抗体与标记的磁性荧光纳米颗粒相结合的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产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构建产TDH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片段并进行扩增,扩增产物与质粒载体(p ET-28a)连接,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制备抗体。抗体与标记的磁性荧光纳米颗粒偶联后,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将混有不同浓度标准菌株样品和阴性对照样品分别与荧光纳米颗粒-单抗偶联物和试纸条共同反应5min,紫外光下肉眼观察结果。对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测试并进行样品模拟试验。结果重组质粒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可稳定高效地表达分子量为26 k D的可溶形式的目的蛋白,并实现了单克隆抗体与磁性荧光颗粒很好的偶联,所得偶联物与最低浓度10 CFU/ml阳性菌株反应,阴性对照菌株无反应。结论试验制备的产TDH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产物与磁性荧光纳米颗粒有机结合,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和检测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建立碱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碘含量。方法 样品经5% 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溶液于85 ℃±5 ℃提取3小时,离心后取上清液上机,以铼作为内标,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结果 在0.5~50 μg/L的线性范围内,回归方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该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kg,定量限为0.01 mg/kg,回收率为94%~102%之间,RSD小于1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中碘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研究基于免疫磁分离的七种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 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大肠埃希氏菌O103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用免疫磁珠富集后,检测其携带毒力基因stx1、stx2 和黏附基因eae以及O157:H7和O103的抗原基因。同时,对菌悬液进行活菌计数,进行灵敏度研究。对8株携带stx1、stx2、eae基因的目标菌菌悬液,以及25株非目标菌的标准菌株及分离菌株的菌悬液,用免疫磁珠富集后,检测其携带毒力基因stx1、stx2 和黏附基因eae以及抗原基因,进行特异性研究。结果 本方法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stx1、stx2、eae以及抗原基因的灵敏度为102CFU/mL,检测大肠埃希氏菌O103抗原基因的灵敏度为103CFU/mL. 8株目标菌检测结果与其携带的基因一致,没有假阴性,包容性达到100%。25株目标菌检测结果与其携带的基因一致,未发现有假阳性,排他性达到100%。结论 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及特异性,适用于食品中七种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查明引起某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可疑食品、致病因子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控和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餐次及食物,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留样食物及环境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74例,患病率为1.9%,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83.8%)、腹痛(78.4%)、发热(63.5%)等。流行曲线为间歇性同源暴露,病例班级和宿舍分布无明显聚集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二饭堂滑蛋饭窗口打餐是危险因素(10月8日OR=7.00,95%CI:1.51~32.48;10月9日OR=262.50,95%CI:22.21~3102.06)。共采集76份样本,其中12份样本分离培养出肠炎沙门菌,经PFGE图谱分析为2种带型,相似度95.7%。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可疑食品为滑蛋饭,应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食品卫生监管工作,蛋类食物应彻底煮熟煮透。  相似文献   
11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测定水产品中甲基汞及其他形态汞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盐酸超声提取后离心过滤,以5%乙腈-4.62g/L乙酸铵-1.2g/L半胱氨酸溶液作流动相,经反相C18色谱柱分离后无需氧化和紫外消解,直接由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甲基汞、乙基汞和无机汞的最佳线性范围为0~50μg/L,r>0.9990,检出限为0.5~1.5μg/L,精密度RSD<6%,加标回收率为78%~120%,鱼肉标准物质中甲基汞测定值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于水产品中汞形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8.
深圳市居民通过蔬菜对镉的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深圳市居民通过蔬菜对镉的暴露风险,并分析主要原因和可能的控制措施。方法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蔬菜中镉含量,根据2008年深圳市居民蔬菜消费量数据以及2015—2016年深圳市蔬菜中镉污染数据,应用@risk软件模拟计算深圳市居民通过蔬菜对镉的暴露水平,应用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镉暴露水平的主要原因,应用应力分析探索可能的控制措施。结果 95%的深圳市居民通过蔬菜对镉的暴露水平低于0.296 6μg/kg BW,按照经蔬菜摄入镉占总膳食中镉来源14%估计,有18.20%的深圳市居民通过蔬菜摄入镉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暂定每月摄入耐受量(PTMI)值,叶菜的镉污染水平以及叶菜的消费量是影响通过蔬菜对镉暴露量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将叶菜中镉污染控制在现有污染水平的80%以内可以将通过蔬菜对镉的总暴露水平均数下降35.58%,P95下降40.19%,镉摄入超PTMI值的人群比例降至10.50%。结论深圳市居民通过蔬菜暴露于镉的风险较大,通过控制叶菜中高浓度镉污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通过蔬菜暴露于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9.
Mono-chemotherapy has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and unsatisfactory efficacy, limiting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refore,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treatments is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oncotherapy.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the induction of ferroptosis is a potential new oncotherapy. Furthermore,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NPs) can improve the antitumor efficacy and decrease the toxicity of drugs. Herein, a polymeric NP, mPEG-b-PPLGFc@Dox, is synthesized to decrease the toxicity of doxorubicin (Dox) and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y by combining it with the induction of ferroptosis. First, mPEG-b-PPLGFc@Dox is oxidized by endogenous H2O2 and releases Dox, which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H2O2 by breaking the redox balance. The Fe(II) group of ferrocene converts H2O2 into ·OH, inducing subsequent ferroptosis. Furthermor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a biomarker of ferroptosis, is suppressed and the lipid peroxidation level is elevated in cells incubated with mPEG-b-PPLGFc@Dox compared to those treated with Dox alone, indicating ferroptosis induction by mPEG-b-PPLGFc@Dox. In vivo, 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mPEG-b-PPLGFc@Dox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ree Dox. Moreover, the loss of body weight in mice treated mPEG-b-PPLGFc@Dox is lower than in those treated with free Dox, indicating that mPEG-b-PPLGFc@Dox is less toxic than free Dox. In conclusion, mPEG-b-PPLGFc@Dox not only has higher antitumor efficacy but it reduces the damage to normal tissue.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