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147篇
水利工程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茶黄素是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缩合而成的一类具有苯骈卓酚酮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它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茶叶中的软黄金”,在食品、保健品以及天然药物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茶黄素因其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物学活性而受到消费市场追捧,近年关于其具体生物学活性的研究也逐步成为热点。目前,众多研究表明,茶黄素具有降血脂、抗肿瘤、调节血糖、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并且其作用机制涉及广泛,包括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激活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1,AP-1)等信号通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等作用特点。但由于高纯度茶黄素与茶黄素单体难以获取,茶黄素性质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等原因,茶黄素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清晰。本文概述了茶黄素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以茶黄素为原料的天然膳食补充剂及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福鼎大白茶、白毫早、碧香早、槠叶齐一芽二叶为材料,采用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测定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儿茶素组分含量,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儿茶素生物合成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的含量及茶多酚总量夏季均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表达量有春季高于夏季的趋势;春季采摘的白毫早样品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肉桂酸羟化酶基因、查耳酮合成酶基因、UDP-糖基转移酶基因、类黄酮3’,5’-羟化酶(flavonoid 3’,5’-hydroxylase,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其他样品均存在差异(|log2差异倍数|≥1),由此可知基因的表达量不仅受季节调控,还受到品种的影响。F3’5’H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存在正相关,EGCG是黄烷酮B环3’,4’,5’位置羟基化物质,催化其羟基化的酶为类黄酮3’-羟化酶和F3’5’H,因此F3’5’H可能是EGCG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茶叶感官审评及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对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单丛茶香气化学品质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单丛茶最主要挥发性物质为吲哚、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茉莉内酯、臧红花醛和β-环柠檬醛,其他重要挥发性物质为橙花叔醇、苯乙腈和α,4-二甲基-3-环己烯-1-乙醛等。在单丛茶挥发性组分中,以花果香为主的醇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含氮化合物含量次之。在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中,银花香和桂花香表现较为独特。蜜香型和花香型单丛茶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中有较好分属区域,所建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适用性和检验效果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单丛茶的香气品质评价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就业率反映的是就业的量,那么就业质量反映的就是就业的质,即反映了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等.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业质量无疑比就业率更重要.本文试就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及价值体现进行剖析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浅议高校后进生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进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和谐与发展。对后进生的帮助和转化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和共同愿望。本文在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教育工作者进行后进生教育和转化措施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光催化技术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石墨相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半导体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近些年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石墨相氮化碳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禁带宽度为2.7 eV、仅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小于475 nm的蓝紫光、光生载流子易复合、量子效率低、比表面积小等,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来提高光催化性能。主要评述了石墨相氮化碳在结构优化、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复合、元素掺杂、染料敏化、碳材料复合等方面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污染净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药残留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阶段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具有品类多、残留量低且施用未知等特点,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开发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具有高分离、高鉴别、高通量、非靶向等优点,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非靶向检测相关报道进行归纳和总结,简要介绍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重点从多维色谱及高分辨质谱技术的开发、吸附材料及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改进、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优化等方面阐述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中多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相关研究应用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栀子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 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5 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栀子酸和栀子苷238 nm,绿原酸328 nm,西红花苷Ⅰ 440 nm。采用400倍40%甲醇超声提取40 min能将4种成分有效提取出来。结果表明栀子以中成熟和成熟时采收最佳,干燥前有必要进行杀青处理,120 s蒸法杀青和30 s煮法杀青效果相当且最佳;不同干燥方法样中,50℃热风干燥效果最佳;杀青后切制干燥样中活性成分含量高于不切制干燥样;室温避光储存一年半后的不同处理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西红花苷Ⅰ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栀子苷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方法以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 4种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评价栀子质量,为栀子的采收、加工、储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用我国南方主要栽培的9种鲜食葡萄为酿酒原料进行酿酒,并对所酿造葡萄酒的酿酒特性、理化性质及感官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9种葡萄酒中白罗莎里奥和爱神玫瑰总糖含量高于国家标准,其他基本指标均符合国标;由香妃酿造葡萄酒其发酵更为彻底,其次为夏黑无核、醉金香、巨玫瑰和摩尔多瓦。各葡萄酒的pH值在合理的范围内(3.71~4.17)。感官评分方面,以夏黑无核、摩尔多瓦和巨玫瑰所酿葡萄酒的品质较好,其感官评分分别为85.0分、82.5分和82.0分。根据酿酒工艺特性、理化性质及感官评价的结果,综合判定9种鲜食葡萄品种中,夏黑无核、巨玫瑰和摩尔多瓦在葡萄酒加工中具有较优的加工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从浏阳豆豉发酵过程中分离产高酶活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对其产蛋白酶、脂肪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得到3株菌(编号为000、5132、621)均被鉴定为溜曲霉菌(Aspergillus tamarri)。3株菌的蛋白酶、脂肪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621蛋白酶活性最强,为(207.98±3.20)U/mL;菌株5132的纤维素酶活性最强,为(3.40±1.40)U/mL;菌株000的脂肪酶活性最高,为(90.7±0.64)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