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南山区大部分为具覆盖层下伏基岩场地,并且地势陡峻。在其输电线路工程中,场地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对上部杆塔结构的安全影响较为明显。目前对于不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有一定的研究,但针对西南山区陡坡地形,特别是具基岩场地中基岩强度对场地地震效应的研究还较少。以西南山区某典型输电线路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运用时程分析方法,分析场地地震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场地永久位移随覆盖层厚度和基岩强度的变化特征,探讨西南山区不同场地地基条件的地震效应。研究表明:随着覆盖层厚度的增加,场地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永久位移逐渐增大;随着基岩强度的增大,场地水平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竖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增大、永久位移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2.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不同权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怒江黄登水电站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采用四种不同的权重计算方法对黄登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对比分析。利用边界确定的实际滑坡及崩塌面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以极高和高危险性级别面积百分比和与该方法下实际地质灾害在极高和高危险性级别下面积百分比和的商值作为判别各算法危险性评价结果准确率指标。通过计算比较,四种权重计算方法的评价结果准确率依次为特征向量法、最小二乘法、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对比各判断矩阵不同算法下权重值,发现影响不同算法权重计算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水平。  相似文献   
23.
朝天中学滑坡位于朝天区朝天中学后山斜坡中下部,为一牵引式开挖型滑坡。2010年-2012年该滑坡由于两次开挖和极端降雨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次失稳变形迹象。正确认识滑坡变形机制及演化过程是预防及治理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前提,基于现场详细的调查和滑坡资料,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朝天中学滑坡发生多次的变形失稳机制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表明:首次切坡条件下,边坡沿原生结构中最"活跃"的基覆界面发生了牵引式堆积层滑坡失稳;在第二次切坡和部分加固手段实施后,由于坡体临空条件和自身结构的改变,促使坡内应力向深部转移,边坡也因此转为沿强-中风化接触面发生失稳的牵引式滑坡;鉴于前两次边坡失稳对坡体自身完整性的破坏,又逢区域性极端降雨,大量地表水的入渗致使坡体抗滑力和下滑力的此消彼长再次造成了边坡整体严重失稳。  相似文献   
24.
长轴比是表征粗粒土颗粒形状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长轴比在剪切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对粗粒土抗剪强度特征的精确描述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以可视化直剪试验和数值分析为手段,研究剪切过程中剪切带内颗粒长轴旋转角度、剪切带宽度、空间位置差Δ和配位数等组构要素变化特征,并从细观尺度揭示不同颗粒长轴比粗粒土强度发挥过程中力链网络存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剪切过程中剪切带形成的空间分布位置存在差异性,颗粒长轴比Se越大,剪切带的空间位置差Δ越小;剪切带内颗粒长轴平均旋转量较大,向两侧逐渐减小,同时长轴比Se越大,颗粒长轴平均旋转量越小; Se影响着剪切带内强力链的密度和形态,Se越大的颗粒间接触越密集,颗粒间空隙越小,剪切带内强力链密度越大,力的传递性越好,稳定性越强,在外力作用下断裂重组后形成更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25.
热力作用下岩石本构行为的研究对深部资源开采、地热资源开发、深埋长大地下工程设施建设等岩石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岩石损伤劣化统计本构模型研究,引入三参量Weibull分布、热损伤、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和残余强度修正系数,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建立了考虑岩石起裂应力的热–力–损伤本构模型,并确定了其参数表达式。采用围压25 MPa、不同温度(20℃,60℃,130℃)条件下黑云母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理论曲线和试验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能够客观地反映岩石热力破裂应力应变全过程和残余强度,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最后,将本构模型嵌入FLAC数值分析软件,对瑞典APSE隧道开挖过程的热力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隧道现场围岩的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26.
以二郎山—折多山大渡河深切峡谷区输电走廊沿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及地质灾害调查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以及对输变电工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形成控制因素有地形地貌、坡向、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年降雨量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2200 m以下高程,坡度介于15°~50°,崩塌主要发育于坚硬或较坚硬岩,滑坡发育于软硬互层岩组;崩塌、滑坡主要分布于降雨量为834~965 mm的区域,泥石流主要分布于降雨量为892~1085 mm的区域;二郎山—折多山大渡河深切峡谷区输电走廊沿线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对输变电工程的杆塔及其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研究成果可为输电走廊沿线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输变电工程规划选线、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7.
"5·12"汶川强烈地震导致山体破碎,激发大量崩滑体堆积于坡面、沟道中,为震后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巨量松散固体物源,使得泥石流起动临界雨量大幅降低,爆发频率急剧增加,成为震后主要的次生灾害类型.在多期泥石流作用下,拦挡工程会部分或全部淤满,从而逐渐失去减灾能力.然而,关于坝后淤积体对泥石流拦挡坝减灾效果影响仍缺乏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