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1篇
  免费   707篇
  国内免费   218篇
电工技术   75篇
综合类   725篇
化学工业   425篇
金属工艺   104篇
机械仪表   216篇
建筑科学   1167篇
矿业工程   130篇
能源动力   46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287篇
石油天然气   146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2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8篇
冶金工业   67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23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52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多对象多媒体应用允许多路媒体同时呈现,其同步控制比较复杂,可分为传输过程中与呈现过程中的同步。然而现有的同步方法忽略了媒体在最后呈现过程中的同步,也没有考虑各媒体对象之间的同步要求差异。针对以上问题,为视频点播提出了一种在应用层上控制多对象多媒体同步呈现质量的方法。在采用多级缓冲门限实现媒体内同步反馈控制的基础上,依据主要媒体对象的呈现时间戳,在每一个呈现场景内调整次要媒体对象的呈现速率,从而实现媒体间的同步呈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同步质量,且媒体间的同步性能平均提高28.45%。  相似文献   
92.
孙珊珊  赵均海  贺拴海  崔莹  刘岩 《工程力学》2018,35(5):27-35,74
设计并制作了3根普通钢管混凝土墩柱和1根复式中空钢管混凝土墩柱,进行了TNT药量分别为3 kg和50 kg的3发4工况静爆试验,获得构件的迎爆面及背爆面的柱面超压分布、残余变形以及最终破坏形态,结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爆炸荷载下钢管混凝土墩柱的动态响应、破坏模态及参数影响。研究表明:50 kg TNT作用下、比例距离为0.14 m/kg1/3时,外径同为273 mm、壁厚为7 mm的普通钢管混凝土墩柱抵抗爆炸荷载的变形能力优于中空钢管内径为50 mm、壁厚为4 mm的复式钢管混凝土墩柱;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多物质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可有效模拟钢管混凝土墩柱在爆炸荷载下的动态响应;钢管混凝土墩柱三种典型破坏形态分别是:低超压峰值-高持时发生弯曲破坏、高超压峰值-低持时发生剪切破坏及介于两种情况之间的弯剪破坏;炸药当量为50 kg,比例距离z>0.3 m/kg1/3时,爆炸荷载下试件柱的残余变形可忽略不计;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强以及含钢率的提高,可有效降低柱中点水平残余变形;提高钢管屈服强度,可降低柱中残余变形,当钢材强度等级≥345 MPa时,继续增大屈服强度对提高钢管混凝土墩柱的抗爆性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3.
李艳  范文  赵均海  翟越 《工程力学》2017,34(9):139-149
该文将统一强度理论与岩石材料动力强度依赖应变率效应的物理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岩石材料在侵彻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率型动态统一强度准则。基于修正的土盘浮动锁应变模型,考虑应变率效应、中间主应力效应、强度准则差异和弹头滑动摩擦的影响,推导了土盘整体平均锁应力和整体平均锁应变的表达式。采用MATLAB数值计算软件和四阶Runge-Kutta算法编制计算程序,求解了中低速(V ≤ 900 m/s)长杆弹侵彻条件下弹体的侵彻深度,研究了侵彻过程中弹体的运动规律及靶体的动态响应,分析了各参数对弹体侵深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该文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整个侵彻过程中弹、靶的动态响应,还可以得到一系列基于不同强度准则的侵彻深度的解析解,有效地预测弹体侵深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中间主应力效应、强度准则差异和弹头滑动摩擦对岩石靶的抗侵彻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
赵世春  余志祥  赵雷  齐欣  韦韬 《工程力学》2016,33(10):24-34
为了研究被动防护网系统在落石冲击作用下的抗冲击力学行为,基于实际工程调查,进行了系统破坏特征的统计与研究,结合现行各国技术现状,分析了关键结构部件的破坏机理,构建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开展了750 kJ~5000 kJ共计5组系统足尺模型冲击试验,针对系统破坏机理、传力变形、耗能原理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系统的破坏演化机制与破坏模式。研究表明:系统的冲击力学行为具有三阶段特征,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构成了系统的主要耗能机制并对结构整体抗力产生决定性影响;系统结构具有明显的自适应变刚度特征,且该特征与三阶段受力演化过程相互制约;系统的支撑结构、绳索与耗能器布置均是制约系统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不恰当的配置可导致支撑柱屈曲、绳索破断等现象;提出了新型高性能被动防护网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具备较高的落石拦截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被动防护网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5.

斜拉桥相邻拉索间局部模态频率非常接近导致结构易发生多重内共振,振动时索-索间耦合效应通过主梁传递或将影响结构动力特性而加剧拉索振动。针对此问题,该文考虑斜拉索的几何非线性,基于多点弹性支承主梁的集中质量参数体系离散方法,建立了八索-变截面梁的斜拉桥面内整体动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和Galerkin方法得到了动力学模型的振动方程组,采用特征值法求解其面内自由振动模态参数并对比了有限元计算结果。运用4阶~5阶Runge-Kutta方法对运动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不同阶竖向整体模态耦合产生的斜拉索振动彼此间相互独立,能量转换仅发生在共振拉索与对应结构整体模态之间。当多根拉索同时与结构某阶整体模态耦合并产生多重“1∶1”内共振时,索-梁-索耦合效应将影响拉索的动力特性。该文结构面内竖向第7阶整体模态下的索-梁-索耦合效应为激励作用,在此效应影响下,拉索的最大振幅接近单索内共振的2倍;此激励效应与拉索间距呈反相关,而与拉索质量、锚固点对应的振型幅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6.
针对自动驾驶虚拟测试中危险变道场景构建问题, 提出一种数据−模型驱动的自动驾驶测试危险变道场景泛化生成方法. 基于 NGSIM US101 数据集中的紧急变道数据, 提出一种紧急变道轨迹对抗生成方法(BN-AM-SeqGAN), 构建基于安全距离的两车变道状态约束模型, 设计危险变道测试场景泛化生成方法, 生成危险变道测试场景库. 实验结果显示: 生成的5万条紧急变道轨迹变道完成时间分布的均方根误差为 0.63, 生成的 5 万个危险变道场景中, 99.54% 的场景被测自动驾驶车辆与变道背景车辆的碰撞时间小于 1 s, 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生成自动驾驶测试危险变道场景.  相似文献   
97.
针对沉淀强化镍基高温合金中的裂纹现象,对比了2类热裂纹(即凝固裂纹和液化裂纹)的典型特征、形成位置和条件。从枝晶生长、元素偏析、强化相析出、固态相变和残余应力应变等角度,系统综述了热裂纹的形成机理和热裂纹敏感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合金成分调控、工艺参数优化、基板预热以及热等静压处理等方面,概述了增材制造高温合金热裂纹调控和抑制的主要措施。最后,针对激光增材制造沉淀强化镍基高温合金热裂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建议,为实现无裂纹镍基高温合金的增材制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
基于云模型的道路交通安全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等级评价具有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特性,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等级云模型评价方法.通过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确定评价指标及标准;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的云数字特征,生成各指标云模型;评价实测数据,由最大隶属度的加权值确定道路安全等级.对西安市二环路实测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东二环、南二环、北二环路道路交通较安全,隶属度U(Ⅱ)分别为:0.404 8、0.609 8和0.497 6;西二环路道路交通基本安全,隶属度U(Ⅲ)为0.621 2.对比灰色评价法和模糊数学法,云模型法不仅能反映出道路交通安全等级,更能精确反映所隶属等级的确定度.  相似文献   
99.
为了分析配合比参数对纤维沥青碎石表层性能的影响,根据纤维沥青碎石的材料组成和力学特性,采用直接拉拔和正压扭剪实验对试件进行强度测试,并应用正交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各配比对纤维沥青碎石表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用量和碎石用量对纤维沥青碎石表层强度的影响水平比纤维用量和纤维长度显著;层间抗拉强度随着乳化沥青用量和碎石用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抗剪强度随着乳化沥青用量的增多而增大,随着碎石用量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当乳化沥青用量为2.0 kg/m2、碎石用量为13 kg/m2、纤维用量为0.1 kg/m2和纤维长度为60 mm时,纤维沥青碎石表层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0.
董安国  韩雪  龚文娟 《红外技术》2016,38(11):947-952
端元提取是高光谱混合像元分解的重要环节.为了提取高光谱图像的端元,本文基于线性表示理论与凸锥模型理论,论证了:与单体共面的单体外向量被单体的顶点向量线性表示时,表示系数必有负值,从而给出了理想情形下判别端元的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非理想情形提出了一种提取端元的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提取端元的精度优于VCA算法、效率高于搜索算法,算法稳定性好,对噪声的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