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6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九寨沟县滑坡灾害易发性快速评估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采用信息量(I)、确定性系数(CF)、逻辑回归(LR)、逻辑回归–信息量(LR-I)和逻辑回归–确定性系数(LR-CF)耦合模型的快速评估方法对九寨沟县范围内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对5种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基于历史资料、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获取九寨沟全县6205个滑坡灾害点作为样本数据库,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地形曲率、剖面曲率、平面曲率、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地表切割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PGA、降雨、距公路距离和距水系距离共计15项评价指标因子,基于GIS平台提取80%滑坡点作为训练样本,采用I,CF,LR模型建立九寨沟县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并将滑坡易发性划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基于I,CF和LR模型,提出LR-I和LR-CF耦合模型,实现各评价指标因子二次逻辑回归计算,优化了九寨沟地区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图。最后利用未参与训练的20%滑坡点作为检验样本,利用频率比和ROC曲线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5种评价模型得到的滑坡的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频率比值占总频率比值均超过85%,I,CF,LR,LR-I和LR-CF的AUC评价精度分别为0....  相似文献   
82.
以油菜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在300℃、500℃、700℃条件下分别制备了油菜秸秆生物炭RSB300、RSB500、RSB700,对其元素组成、表面形貌、官能团分布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水中亚甲基蓝(MB)染料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RSB的碳化和芳香化程度有所提升,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平均孔径也有所增大。当初始MB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10.0,温度为25℃,RSB300、RSB500、RSB700的投加量分别为0.6、0.4、0.3 g/L时,反应6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RSB700对MB的吸附量达到162.80 mg/g,分别比RSB300、RSB500提高了1.06、0.37倍。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的RSB对MB的吸附过程均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吸附等温线则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Temkin模型(R2>0.96),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熵驱动的,以化学吸附为主,具体涉及静电引力、氢键、π-π键、离子交换等多重作用机制。RSB700的吸附性能优于RSB300、RSB500,可用作高效吸...  相似文献   
83.
花岗岩类土质边坡主被动组合锚固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由于其较强的锚固能力,在高边坡加固工程实践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锚索和锚杆组合锚固技术,但这种主被动组合锚固措施的设计方法尚不成熟。现有设计方法多仅考虑锚杆对边坡局部稳定性的贡献,而较少考虑其对边坡整体稳定性所起的作用,让锚索承担所有的剩余下滑力。故提出一种新的锚索/锚杆组合加固边坡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考虑锚杆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贡献,故提出锚索与锚杆受力的分配方法;通过降低锚索的主动锚固预应力,使边坡的变形调动锚杆的被动抗拔力,最终达到主被动锚协调作用的效果。与以往设计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以减小锚索的设计吨位,从而减少钢铰线用量,节约工程造价;而且预应力减小可以降低钢铰线的应力腐蚀,提高锚索的长期稳定性。以国道G323一花岗岩类土质边坡为例,通过现场锚杆轴力、锚索预应力及边坡地表位移的监测,论证所提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黑色岩层是具有特殊矿物(黄铁矿)的一套岩石,其风化破坏造成岩体整体结构强度降低,在黑色岩层分布地区,极易使边坡失稳.通过对贵州都匀地区黑色岩层的野外调查、岩样XRD衍射分析、水质调查,认为黑色岩层中含有硫化矿物,易被氧化形成酸性水,从而溶解、溶蚀矿物,扩大溶蚀腔,并使元素流失迁移,生成具有膨胀性的粘土矿物,最终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质降低而发生风化性破坏;黑色岩层边坡中节理裂隙发育并具有富氧水作用下,酸性水沿节理裂隙拓宽岩体结构面,造成其结构空间损伤,从而形成岩体边坡风化破坏的发生;认为黑色岩层边坡风化破坏主要以岩石矿物蚀变作用、节理裂隙溶蚀扩张作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85.
对拟建铁路、公路下伏采空区处置目前一般常用的方法为注浆,因其注浆量大,大掺量粉煤灰成为首选。以山东某在建二级铁路为例,通过室内大量试验,根据影响注浆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以二级粉煤灰作主料,分别掺入不同水泥、水玻璃比例下的浆液的抗压强度、流动度和凝结时间等性能作了系统研究,对不同配合比的浆液性能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综合指标最好的材料配合比,为现场注浆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新龙水电站是雅砻江上游梯级电站开发甘孜—新龙段4级开发中的第4级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电站。水电站右岸近坝库段大范围发育有倾倒变形体,总体积约1 600万m3。该变形体在水库蓄水后,受地下水位升高、浸泡影响,变形体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降低,极易导致变形体边坡失稳,从而对大坝、泄洪(放空)洞、电站引水口等建筑物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该倾倒变形问题,通过对倾倒变形体工程地质特性及失稳模式等分析,建立边坡离散元的数值计算模型,得出岩体倾倒变形特征和变形破坏机理发展过程,从倾倒变形体的变形特征上来看(以地震工况为例),边坡变形体破坏主要位于强倾倒变形体中,弱倾倒变形体破坏不明显。强倾倒变形体主要表现为向临空面方向发生倾倒—弯曲—拉裂—折断的变形破坏模式,先在坡脚及顶部发生剪切破坏,中间形成锁固段,后剪切贯通整体下滑,成果可为倾倒变形体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开挖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针对现有阴影检测误检水体为阴影及阴影增强导致非阴影区域信息改变的问题,提出基于统计信息分析的主成分变换水体识别与剔除方法,并结合蓝光抑制算法和阴影同质区统计信息实现阴影补偿。首先使用归一化阴影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Umbra Index,NDUI)实现阴影区域的初始检测,然后利用主成分变换后水体统计信息与阴影统计信息的差异实现水体的识别与去除,并结合小区域去除和数学形态学方法完成阴影区域的检测,最后使用蓝光抑制算法和阴影同质区的统计信息分别对H、I、S分量补偿,并将结果转换回RGB色彩空间完成阴影补偿。以不同地区的高分辨率WorldView2影像和UltraCam D影像对提出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水体误检测为阴影的问题,且能够降低阴影补偿对非阴影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崔玉虎  王奇  苟光俊  姜曼  周祚万  张胜利  付金丽 《材料导报》2017,31(5):112-116, 133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它是以3种苯丙烷(芥子醇、松柏醇和香豆醇)为结构单元,通过C-C和C-O-C键连接形成的无定形网状大分子,是自然界唯一可再生的芳香类物质原料。木质素在生产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但是,木质素复杂的结构导致其难以高效、高选择性转化而被有效利用。近年来,有关木质素催化降解液化的研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概述了木质素催化降解液化的研究现状,基于溶液状态下木质素分子尺度和形态分析,设计与之匹配的负载酸和金属粒子的介孔催化剂,可实现木质素在有限孔道内催化降解以及抑制降解片段重聚,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周建伟  杨润基  卢许佳  高庆  罗刚 《矿产勘查》2023,14(11):2182-2188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中最重要的采矿方法之一,与其他采矿方法相比在空间上具有特殊的结构形式。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其所具备的空间结构特殊性,导致其以不同的回采顺序开采矿石时对采场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同时在矿石回采过程中,采场极易形成应力集中的现象,不利于采场的稳定。为此,本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经常采用的3种不同回采顺序(各回采进路同时回采、呈“凸”字形回采和阶梯状回采)进行数值研究,研究在3种不同回采顺序下,采场围岩的应力及变形特征,而后将模拟结果通过AHP方法构造判断矩阵进行权重分析。通过大量计算最终得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首采阶段覆盖层尚未形成时,应采用“凸”字形阶段状回采顺序;其他分段应采用各进路同时回采的顺序对矿体进行开采,以最大的限度维持采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与岩石强度、结构面特征、地下水和地应力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控制性结构面的几何参数(间距和倾角)影响着隧道围岩的宏观完整性和开挖后的应力分布,进而控制着围岩塑性变形和结构面剪切滑移。为研究结构面几何参数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效应,以郑万高铁向家湾隧道为例,在区域地质环境调查、隧道掌子面地质素描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的基础上,使用UDEC离散元软件分析了不同几何参数结构面的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表明隧道结构面间距和倾角对围岩变形破坏影响显著,当结构面间距>1/10洞直径,倾角位于0°~30°范围内时,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好。本研究对类似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