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7篇
水利工程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水”与“肥”是影响作物生长的最基本的因素,以李子树为供试作物,将水肥调配与测土施肥技术联合应用于日光温室果树栽培试验中,探讨了滴灌条件下该技术水肥效应、节肥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水分>肥料>水肥的交互作用.水肥调配与测土施肥联合技术可节约肥料使用量,同时得出中水中肥处理为该试验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Copula 函数的滦河流域旱涝组合事件概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滦河流域多伦、承德、青龙和乐亭4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57—2010年日降水数据为基础资料,选取广义帕累托分布(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GP)拟合各个气象站点春、夏、秋三季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序列,并利用L-矩法估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Copula函数(Clayton和Gumbel-Hougaard分布函数)拟合春-夏、夏-秋降水距平百分率序列,依据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分旱涝的标准进一步计算出各个站点旱涝交替和连旱连涝这两类旱涝组合事件发生的概率,结果表明:(1)Clayton和Gumbel-Hougaard分布函数均能较好地拟合季节间的降水距平序列;(2)青龙和乐亭较容易发生旱涝组合事件,春夏以持续干旱为主,夏秋以旱涝交替为主,夏秋季节间旱涝组合事件发生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乌梁素海流域水循环系统的演变特征,利用乌梁素海流域内及其周边1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从1961-2011年51年数据分析其气温、降水、蒸发的变化趋势,发现气温呈现显著上升,降水量和蒸发量年际波动较大,未显示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湖泊进出水量、水位变化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在近10年来,耕地迅速增加,草地林地减少,湖泊水位降低和面积减少,水资源矛盾加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乌梁素海流域水循环系统演变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出发,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构建节水型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模型,探讨在流域内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水库和谐调度准则包括合理配置原则、健康调度规则、非汛期泄量原则、防洪调度规则等。建立了俞桥水库和谐调度模型,分析了各子模型求解过程,并以俞桥水库1985年来水资料,对和谐调度与传统调度进行了调度效益同步演算。结果表明:和谐调度后城市工业、其他用水量及灌溉缺水量都有所变大,发电效益减少了0.256亿元,但兴利效益减少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和谐调度使水库弃水量减少了约2 913万m3,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由80.67%提高到了84.63%,保证了河流健康用水,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6.
变化环境下白洋淀湿地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用水与生态用地被严重挤占,导致湿地面积严重萎缩、流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运用小波分析法和马尔科夫预测方法分别研究白洋淀湿地降水、气温演变规律及土地类型的转变情况,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探究变化环境下白洋淀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气候发展总趋势向着暖干方向发展,生态用地将进一步被挤占,水面和滩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在社会变化环境驱动下白洋淀的生态系统将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属性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巴江流域为例,研究了属性识别理论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对水环境的质量控制与改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干旱区平原水库渗漏引起的坝后土壤盐渍化问题,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以恰拉水库坝后农田地下水位埋深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平原水库"防-截-导"渗流控制对坝后地下水埋深的影响。从防渗措施,截渗沟深度,截渗沟内积水排导情况等方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截渗沟深度与截渗沟积水深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坝后农田地下水埋深,截渗沟越深,沟内积水深度越小对降低下游地下水位越有利。在"截渗-导渗"的联合作用下,确定无防渗措施、水平铺盖、垂直防渗墙3种工况下联合截渗沟最适深度分别为4. 5、4. 5、3. 5 m。其中垂直防渗结合"截渗-导渗"的作用效果最佳,是无防渗措施条件下的1. 16~1. 30倍,是水平铺盖措施条件下的1. 15~1. 21倍。可见"防-截-导"的综合控渗机制可有效控制下游的渗流量从而降低坝后农田地下水位,防止坝后农田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治理下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廖梓龙  郭中小  徐晓民  龙胤慧 《人民黄河》2012,34(11):104-106,110
为了进一步优化包头市节水效果,对2006年以来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选用16个代表性指标从综合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和生态节水5个方面进行了效果评估。单一指标直观对比评估结果表明,有4个指标评估效果优,有7个指标评估效果良好,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宏观用水结构得到优化。基于灰色聚类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工农业节水效果显著,综合、生活、生态节水效果中等,但仍有较大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20.
湖泊作为人类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类对湖泊资源掠夺性开采和开发已经对湖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湖泊现状十分严峻,如湖面萎缩、水质恶化、生态功能退化、资源急剧减少等。针对我国湖泊的现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强化思想认识、完善湖泊立法、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群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