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4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电工技术   91篇
综合类   538篇
化学工业   421篇
金属工艺   220篇
机械仪表   87篇
建筑科学   103篇
矿业工程   75篇
能源动力   203篇
轻工业   456篇
水利工程   93篇
石油天然气   140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1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0篇
冶金工业   42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7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A solid/liquid continuous casting and composite technology was used to produce d8.5 mm brass cladding pure copper stranded wire composite billet and the composite billet was then draw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billet had good surface quality, metallurgical bonding interface between brass and pure copper as well as elongation of 53.1%. Synergistic deformation degree between pure copper wire and brass cladding layer was high during drawing.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total deformation amoun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pure copper wire reduced triangular arc gaps between the pure copper wires and the triangular arc gaps were fully filled at 50%. When the total deformation amount was increased to 63%, dislocation cells and microbands successively formed in the pure copper wire. In the brass cladding layer, planar dislocation networks, twins and shear bands formed successively, and the main deformation mechanisms were dislocation sliding, twinning and shear deformation. Th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d from 240 MPa of the composite billet to 519 MPa of the one with the deformation amount of 63%, but the elongation decreased from 53.1% to 3.2%. A process of solid/liquid continuous casting and composite forming→drawing can work as a new compact method to produce brass cladding pure copper stranded wire composite as railway through grounding wire.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Sb对厚大断面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该试验采用的炉料、化学成分、球化处理、孕育处理以及热处理等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合理的RE加入量可以中和Sb的反球化作用,改善石墨形态,增加石墨球数量;(2)Sb强烈细化珠光体,但是含量太高会导致碳化物的生成;(3)采用940℃(3 h)+460℃(4 h)的热处理工艺,合金含量为w(Cu)1.0%、w(Sn)0.15%和w(Sb)0.025%时,70 mm厚的附铸试块性能可以达到QT8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3.
彭凡  刘轶  梁继亚  李栋  杜文强 《现代铸铁》2020,(1):31-33,41
介绍了直列4缸柴油机气缸体的铸件结构及技术要求,分析了采用传统工艺生产铸件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的一套组芯、造型工艺,替代传统的手工组芯造型方法。生产结果显示:铸件废品率为4.7%,生产验证过程质量稳定;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均符合技术要求;铸件尺寸、表面质量、气密性检测等按照相关规范检验合格,经内部检测,铸件表面粗糙度小于25μm。3D打印成型技术的使用,简化了操作过程,降低了生产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汽车发动机新型气缸体的研发进度。  相似文献   
994.
主要描述了在网络云端搭建虚拟制造系统平台,利用系统平台管控铸铁产品的设计流程与方案。同时,系统平台中的虚拟制造模块将设计方案转化为现场可执行的制造方案指导现实制造,并利用反馈的现实制造数据,在系统平台中经分析总结形成典型工艺,实现铸铁产品的智能设计。  相似文献   
995.
立足于铸造行业特色,通过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从感性认知、理性认知、技术认知、实践认知和趋势认知五个角度,理清铸造行业底层物联网技术应用思路,并引出人在物联网中的作用,即人是“设备人”的观点,为铸造行业一线工程师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96.
经试验研究,大型铸钢件正火过程中,相对原来的较长时间保温,缩短保温时间甚至零保温,铸件的强度和塑韧性有明显的提高,且全部力学性能指标都符合铸件材料标准要求。同时,达到了节能降耗,提高生产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主要以下芯前砂芯和砂型尺寸测量以及下芯、合箱尺寸调整为例,结合多年的铸钢件生产经验介绍了铸钢件生产中下芯、合箱过程的尺寸控制要求以及对工艺、模型芯头在造型/制芯过程的操作要点。阐述了通过造型、制芯工序生产出符合工艺要求、尺寸合格的砂型、砂芯,在合箱工的装配下,组合成合格的浇注铸型的过程。对提高大型铸钢件产品的尺寸精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收敛性是评价信息传播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信息传播算法求解可满足性问题时,命题公式的结构特征影响算法的收敛性,具有复杂结构的命题公式,信息传播算法不总收敛。为了系统地对此现象给予理论解释,借助于结构熵的方法和技术,提出命题公式的结构熵模型及其度量方法,计算随机可满足性实例的结构熵。警示传播算法(WP)作为信息传播算法的基本模型,分析WP算法的收敛性对于研究其他信息传播算法的收敛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WP算法收敛性与结构熵之间的关系,给出WP算法收敛的判定条件。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分析有关高效用模式挖掘(high utility pattern mining,HUPM)最先进的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和结构化的概述。首先,通过介绍HUPM的相关概念、公式并给出应用示例,对HUPM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针对用于挖掘不同类型HUPM的最常见和最先进的关键技术进行分类,包括基于Apriori、基于树、基于列表、基于映射、基于垂直/水平数据格式、基于索引等方法。针对现有关键技术的用途和优缺点进行了全面概述,由于静态数据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总结了在数据流上应用的HUPM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增量方法、基于滑动窗口模型方法、基于时间衰减模型方法、基于地标模型方法等。最后,给出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王秀  郝健  郭庆杰 《洁净煤技术》2021,27(1):135-143
CO_2大量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燃煤发电厂是CO_2的集中排放源,其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42%,因此,燃煤发电厂烟道气中CO_2的高效捕集迫在眉睫。吸附技术操作简便、能耗低,易于实际应用,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烟道气CO_2捕集技术。近年来,多孔碳吸附剂因原料来源广、理化特性可控性强以及目标吸附质适应性高等优点,成为当前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多孔碳的制备方法,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炭气凝胶法和模板法等,以及制备方法对孔径结构、杂元素掺杂缺陷和多孔碳表面性能的调控;并阐述了孔径结构、元素掺杂和表面官能团改性对CO_2吸附量、循环稳定性、烟道气中CO_2吸附选择性的影响,归纳了多孔碳吸附在实际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可进一步深入研究机理,协同制备出更高效且适用于CO_2吸附的多孔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