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2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276篇
电工技术   5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74篇
化学工业   344篇
金属工艺   58篇
机械仪表   109篇
建筑科学   408篇
矿业工程   209篇
能源动力   61篇
轻工业   435篇
水利工程   48篇
石油天然气   116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2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0篇
冶金工业   98篇
原子能技术   83篇
自动化技术   5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51.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水环境监测的进展情况,对目前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水环境标准进行总结;阐述各项水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理化监测、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的进展状况,分析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监测管理没有统一性等问题,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2.
程序升温-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程序升温-电子捕获气相色谱进样温度、进样压力和分流程序进行优化,建立地下水中有机氯农药高灵敏度检测方法。与传统的分流/不分流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将进样体积由1μL增加到30μL,仪器检测限由2.0 ng/L降低到0.1 ng/L。同时减少样品取样量和有机溶剂用量,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提高分析效率,节省分析成本,有利于全国地下水大批量地质调查样品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53.
通过调研,了解了我国纺织染整企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使用单体工艺情况.针对纺织染整企业废水处理中存在的诸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工艺构筑物堵塞、曝气量不足、滥用废酸、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严重不符、深度处理工艺难以正常运行等问题,提出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废酸监管、废水排入纺织染整废水集中处理厂处理、运用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工艺和选用合理的深度处理工艺等解决措施,以促进染整企业废水处理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4.
岩性识别是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评价的基础,准确的岩性识别结果可以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和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针对漠河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 2孔(MK 2孔)的钻探情况,利用已钻井段地层的岩心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分别采用交会图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对研究区的地层开展了岩性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砂岩、泥岩、石灰岩、糜棱岩和泥质板岩5种岩石,其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差异能够定性识别岩性;自然电位与电阻率测井参数的交会,能够有效的、定量识别研究区地层的岩性;支持向量机法所建立的岩性识别模型,对研究区地层的岩性识别率可达96.67%。所建立的测井识别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层岩性识别问题,也为类似地区的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测井评价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5.
以五点井网为例,基于压力叠加原理及Buckley—Leverett方程,利用流线法求解特征线,建立了二维两相非活塞式驱替的解析求解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驱替过程中的饱和度分布、驱替前缘位置等进行了计算。文中将Buckley—leverel!方程应用于多维计算,给出了二维两相渗流问题的解析求解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Eclipse数值求解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对渗流计算的简化及解析求解理论向多维多相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56.
The main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are Cenozoic fault basins, most of which have experienced two-stage tectonic evolution, i.e., rifting subsidence in the Paleogene and post-rifting thermal subsidence in the Neogene-Quaternary. The episodic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yndepositional faulting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ault basins in terms of accommodation space, deposition rate, and depositional facies zones. In this study,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ectonic-depositional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Sag of the Cenozoic Liaohe Depres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vailabl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using the modern theory of tectonic geology and the balanced section technique.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the Cenozoic fault basin was characterized by superimposed faults and depression. In addition, there existe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ut still related extensional tectonic systems and strike-slip tectonic system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fault basin involved five stages, i.e., initial rifting stage (E2s4), intense faulting stage (E2s3), fault-depression transition stage (E3s1-2 ), differential uplifting stage (E3d), and depression stage (N-Q).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Sag, the depositional evolution in the Cenozoic fault basin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e., multi-episodic rifting filling in the Paleogene and post-rifting filling in the Neogene-Quaternary. The former rifting stage was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four episod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ional development. The episodic faulting controlled the filling process and filling pattern of the Cenozoic Western Sa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ssociated depositional systems, whereas the syndepositional faults that developed in multiple stages in various tectonic positions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sand bodies in the Western Sag. That is, the fault terraces on steep slopes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sand bodies, the fault terraces on gentle slopes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low-stand fan bodies, and the fault terraces or fault troughs in the central basin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fluxoturbidite bodies.  相似文献   
157.
地震引起的地质松动、滑坡、崩塌、植被破坏等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原状或者稳定下来,并且上游水库为保证坝体安全而被迫大量放水,强烈的河道冲刷及山体滑坡会造成地表水体泥沙悬浮物质等大量增加,导致地表水厂原水浊度剧烈变化,严重影响水厂安全运行。以5.12地震时绵阳市第三水厂原水浊度变化为例,说明地震对地表水厂原水浊度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时间,并针对震后地表水厂原水浊度可能出现剧烈变化(数值从几十至两三万NTU)的情况,提出地震灾区地表水厂应针对高浊度原水在原有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设预沉池(自然预沉池或混凝预沉池)工艺,实践证明运行效果良好,为保障地震灾区其他城镇供水安全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基于各向异性运动学射线追踪和动力学射线追踪,在各向同性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各向异性高斯束叠前偏移方法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VTI介质的P波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针对水平层状VTI介质模型,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ε和δ对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的影响。对多层页岩模型和SEG/Hess模型偏移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一种准确有效的VTI介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159.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剖面成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理论消除方位各向异性时差的校正方法;推导了方位各向异性时差校正公式,并分别用模型数据和实际转换波资料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在道集和叠加剖面上都有了显著改善,利于小断层断点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0.
F-X域粘弹性波动方程保幅偏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利用粘弹性声波波动方程进行偏移的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修改成像条件,使修改后的成像方程中考虑振幅补偿,然后利用粘弹性、单程波动方程在F-X域对震源和接收点波场进行延拓,进而完成散射、透射等补偿。理论数据处理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理论基础可靠,处理效果明显,能较好地解决实际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