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4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346篇
电工技术   76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304篇
化学工业   514篇
金属工艺   98篇
机械仪表   124篇
建筑科学   242篇
矿业工程   41篇
能源动力   112篇
轻工业   1143篇
水利工程   653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武器工业   21篇
无线电   7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1篇
冶金工业   54篇
原子能技术   58篇
自动化技术   91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5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青稞挤压糊化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稞粉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改性方法加工速食营养粉,研究挤压温度、螺杆转速和物料水分对物料品质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二次旋转正交组合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营养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物料水分、螺杆转速和挤压温度对于青稞营养粉产品品质影响显著(P<0.05).响应面试验得出速食营养粉的较优加工条件:螺杆转速290 r/min,温度165℃和水分含量16.5%.在此优化条件获得青稞预糊化粉的各项指标为:膨化度3.14,吸水指数5.92,容重0.53,碘呈色度5.44.  相似文献   
102.
New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require characterisations of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and loss tangent at microwave and terahertz bands. La2Ti2O7 is a candidate material for microwave application. However, all the reported microwave dielectric data are average value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a single crystal, which could not reflect its anisotropic nature due to the layered crystal structure. Its dielectric properties at the microwave and terahertz bands in a single crystallographic direction have rarely been reported. In this work, a single crystal ferroelectric La2Ti2O7 was prepared by floating zone method and its dielectric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from 1 kHz to 1 THz along one single direction. The decrease in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is related to dielectric relaxation from radio frequency to microwave then to terahertz band. The capability of characterizing anisotropic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a single crystal in this work opens the feasibility for its microwave and terahertz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3.
赵艳  潘祥  刘本刚 《中国塑料》2021,35(5):97-106
综述了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土工泡沫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包括保温性能优异、密度低易施工、力学性能好、稳定性优异和自立性强等;分类介绍了EPS土工泡沫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包括路基保温、桥头填筑、高填路段、道路扩宽、人造景观、挡土墙抗震、防止不均匀沉降等方面;最后简要讨论了EPS土工泡沫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EPS土工泡沫的性能优势对其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基体,加入不同含量的扩链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扩链PBS样品。随后以超临界CO2作为物理发泡剂,通过釜压发泡法在87 ℃下对PBS进行物理发泡。结果表明,随着扩链剂含量的增加,PBS的结晶温度先升高后略微下降,结晶度略微提高,黏弹性改善;随着扩链剂含量的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逐渐减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加;当扩链剂含量为8 %(质量分数,下同)时制备的扩链PBS微孔泡沫的泡孔尺寸为9.2 μm,泡孔密度为1.93×109 个/cm3。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羧基化碳纳米管(CNT?COOH)作为载体,以三氯氧磷(POCl3)和N,N?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反应单体,三乙胺为缚酸剂和催化剂,通过一步法(A2+B3)制备了3种不同厚度的超支化聚磷酰胺包覆碳纳米管(CNT/HBPPA)阻燃剂,并应用于环氧树脂(EP)中,探索了其对EP的力学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与(POCl3+DDM)投料比(1∶1.5~6)的增加,CNT/HBPPA的包覆厚度逐渐增大并交联,而其样品失重5 %时所对应的温度(T5 %)和残炭率逐渐下降,其中CNT/HBPPA?3对EP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增强效果最佳,仅需2 %(质量分数,下同)可使其极限氧指数(LOI)值高达28.2 %,UL 94为V?1级,拉伸强度提高到53.28 MPa,冲击强度提高至11.19 kJ/m2,这主要是因为CNT/HBPPA表面的活性基团(—NH2)改善了其与EP基体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分散性,形成更加均匀的网络骨架结构,从而提高其阻燃和力学性能。在燃烧过程中,这种网状骨架结构有利于形成更致密、更高效的残炭层,有效地隔绝了热量和可燃挥发性降解物的传递,进而提高了阻燃效率。  相似文献   
106.
阐述了在发泡领域引入密度泛函理论的原因,综述了国内外对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在高分子体系中尤其是在发泡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均相成核、非均相成核方法并结合不同动力学、热力学公式的创新的密度泛函模型,并对这些模型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将密度泛函模型与其他计算模型进行比对,以体现出其在聚合物发泡机理研究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7.
以来自自然界储量第二的木质素作为膨胀型阻燃剂的基体,通过接枝氮、磷元素成功合成碳源、酸源、气源三位一体的木质素基膨胀型阻燃剂(Lig-T),实现了良好的阻燃性能。将Lig?T按照不同含量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EP/Lig-T复合材料,以锥形量热测试考察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并重点考察复合材料在接近真实火灾事故时的热释放和烟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当Lig-T含量为20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1 374 kW/m2、热释放总量为41.63 MJ/m2、烟释放总量为1 634 m2/m2,与EP参比试样的数值相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燃烧结束的残炭率从4.26 %增至10.01 %。基于气相和凝聚相的协效阻燃机理,木质素作为膨胀型阻燃剂的碳源使得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具备更好的成炭效果,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稳定且致密的炭层结构,在实现高效阻燃的同时减少有毒烟气的释放,降低火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8.
综述了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在骨组织工程材料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PLA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分、合成工艺、加工方法及相对应的力学、生物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梳理了PLA复合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对PLA复合材料在骨组织修复材料中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讨植被重建模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合理改良与利用红壤侵蚀坡地,本文分析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土壤养分效应差异显著,以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好,然后依次是果树+草本模式(全区覆盖优于带状覆盖)、果+草+农作物模式、果树+纵坡套种农作物,草本、果树模式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差。赣北侵蚀坡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恢复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模式和果树+草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0.
针对高校科研能力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多因素、高非线性特点,经典评估模型主观性较强,导致模型评估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协同智能水滴算法IWD和粗糙集块神经网络RBNN的高校科研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引入智能水滴算法,并针对传统智能水滴算法固定旁域搜索范围不利于提升算法搜索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局部空间自动缩放算法LSAS,该算法根据当前种群最优个体,自动调整下一步搜索空间大小,对进化过程进行指导,提高算法的进化效率;其次,基于粗糙集理论对高校科研能力数据进行特征预处理,简化数据计算量;最后,对块神经网络和粗糙集参数进行编码,并对高校科研能力模型进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此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快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